【科名】樟科(Lauraceae)
【學名】Machilus thunbergii Siebold & Zucc.
【別名】
鼻涕楠
【形態特徵】
常綠大型喬木。小枝圓柱狀,具明顯皮孔。新芽、新葉紅色,芽苞肥厚圓潤。單葉互生,闊卵形至廣橢圓形,長5-13公分,寬2.5-6公分,先端突,圓鈍頭,搓揉具辛香味,中肋黃白色。頂生圓錐花序,被片6枚,青綠色,雄蕊9枚。略扁球形漿果,徑1公分,果梗紅色,成熟由綠轉紫黑。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21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山區林緣向陽處。
【性質特性】
含多種醣類、葡萄醛酸。
【原住民族語名】
泰雅族
teli tala
排灣族
maruqaraway[排灣族]
布農族
buaq
buah
卑南族
adraway[普悠瑪部落]
賽夏族
baryo:kaperngi’
邵族
gilu a
太魯閣族
lmukas embanah
拉阿魯哇族
tamulu matavuhliu
【生活使用】
食用。工具用。
泰雅族
成熟果實壓碎後,可代替山胡椒煮湯,具香氣。
木材可做房屋的屋牆、工寮柱子,樹幹挖空後可做織布機的主體經軸。
可做柴薪,耐燒。
族人對長相相似的楠木類植物如豬腳楠、大葉楠等,沒有特意區分種類或用途。
排灣族
排灣語maruqaraway,語意「外形像大葉楠」。
果實可作為香料及提味之佐料。
木材可做木板、柴薪,用途與大葉楠相近。
卑南族
成熟落果曬乾、磨粉後,可作為調味料。
可做屋梁、牛軛、農具,但不能做鋤頭柄。
豬腳楠的材心有紅、白之分,族人認為心材為紅色的豬腳楠較堅固。
賽夏族
木材堅硬、可抗白蟻,可做梁、柱。
鳥類、山豬、山羌、果子狸、猴子、魚皆喜歡食用果實,因此族人會在樹下設置陷阱捕鳥。
邵族
邵語gilu a,指「香桂的一種」。
木材可做獨木舟。三尺以上的樟、楠、木荷、杉、香桂等樹木皆可製船。
太魯閣族
太魯閣語lmukas embanah,指「楠木類」。
木材可做梁柱、柴薪、臼、杵、織布箱。
動物喜歡食用果實。
【圖】豬腳楠。(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