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樟科(Lauraceae)
【學名】Machilus zuihoensis Hayata
【別名】
瑞芳楠
【形態特徵】
中型常綠喬木,小分枝具皮孔,被毛,鱗芽鱗片呈覆瓦狀排列,光滑或被黃褐色柔毛。單葉互生,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先端銳尖至漸尖後鈍頭,基部銳尖至鈍形,下表面灰綠色,略被毛。聚繖狀圓錐花序,花序被毛。漿果扁球形, 黑色,宿存萼6枚,反捲,果梗淺紅色。
【分布】
特有種。台灣分布於本島北部低海拔及中南部中海拔一帶。
【原住民族語名】
排灣族
qazavazavay
布農族
buaq
buah
danqastuqnu
賽夏族
’araway
邵族
fun ru
太魯閣族
lmukas bhgay
【生活使用】
工具用。
排灣族
傳統上均在田間保留作為遮陽樹種,其樹幹僅能作為次級林薪。
布農族
布農族
木材可做房子的柱、梁及板材。
魯凱族
木材分布普遍但易爛,不可作為建材,通常作為石板屋的橫梁。可做柴薪。
邵族
邵語fun ru指多種植物,如竹葉楠、虎皮楠等。
可做船。
太魯閣族
太魯閣語lmukas bhgay,指「楠木類」。
木材可做柴薪、梁柱、臼、織布箱、杵。樹皮可做線香。
【圖】香楠。(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