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62
名稱
  • M
    鵲豆
  • I
    阿美族dayud、tatafic、tefi’
    布農族pulavaz
    魯凱族thadare
    鄒族fo’na
    賽夏族oro’
    太魯閣族gisang
    撒奇萊雅族epuk
    賽德克族gicang
    拉阿魯哇族tavangahla savuavua’a
  • H
    白雪(鵲)豆 pha̍k-siet-(siak)-theu
  • T
    白肉豆 pe̍h-bah-tāu
  • J
    いんげんまめ
  • E
    Hyacinth bean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鵲豆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 Fabaceae)

【學名】Lablab purpureus (L.) Sweet

【別名】

肉豆、峨眉豆、延籬豆

【形態特徵】

  多年生蔓性纏繞性藤本,莖常呈淡紫色或淡綠色,莖蔓可達8公尺。羽狀三出複葉,互生,具托葉及小托葉,側小葉歪基。假總狀花序,花梗長60公分,每花序著生小花可多於20朵,小花白色或紅紫色,蝶形花冠,兩側對稱,二體雄蕊。每花序可結6-16枚莢果,扁平具尾尖。種子黑色,種臍白色,線形。

【分布】

  栽培種。台灣分布於本島海拔1500公尺以下之山野及向陽地。

【性質特性】

 含豐富維生素A、B、C及鈣、磷,可整胃腸、止瀉痢、健脾開胃。

 

【原住民族語名】

阿美族

dayud

tatafic

tefi’

排灣族

karatiatiang

布農族

pulavaz

魯凱族

thadare

鄒族

fo’na

賽夏族

’oro’

噶瑪蘭族

tebi’

太魯閣族

gisang

撒奇萊雅族

epuk

賽德克族

gicang

拉阿魯哇族

tavangahla savuavua’a

 

【生活使用】

食用。

阿美族

  可食。

 

排灣族

  其豆籽湯煮食之,而其豆莢則灑在田園做為土壤的力量。

布農族

  嫩莢可與雞肉、豬肉或芋頭燴煮。果仁可炒食、煮湯。

鄒族

  鄒語fo'na,意指「生命豆」;因鵲豆可生長在土壤貧瘠且惡劣的環境,耐旱、耐寒也耐熱,生命力旺盛。

  嫩莢可與雞肉、豬肉或芋頭燴煮。果仁可炒食、煮湯。

太魯閣族

  種子可販售、食用。

賽德克族

  果實可煮湯,或與糯小米、地瓜一起搗碎做成飯糰。越老的果實毒素多,因此需盡早食用,並且煮透。

西拉雅族

  可食。族人會種植在住屋的圍籬或菜園。

  

【圖】鵲豆。(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吳雪月,《台灣新野菜主義》,台北:天下遠見,2006年。
  • 魯丁慧、邱柏瑩撰,《鄒族之植物利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1年。
  • 王志強等,《走進西拉雅:西拉雅民族植物手冊》,台南: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1年。
  • 張子孝等,《賽德克族(Tgdaya/Truku/Toda)民族植物》,南投:南投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2017年。
  • 林瑞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2018年)。
  • 農業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原住民農產業主題館(「鵲豆」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