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桑科(Moraceae)
【學名】Ficus irisana Elmer
【別名】
糙葉榕、九重吹
【形態特徵】
常綠中型喬木,枝條展開而下垂,小枝具淺褐色或紅褐色剛毛。單葉互生,葉革質,極為粗糙,橢圓形至長卵形,先端具小尖頭,葉基常歪斜,近全緣,具3主脈,側脈5-6對,具鐘乳體,葉柄被剛毛。隱頭花序,腋生,單生或成對生長,總花托黃紅色,或紅色具黃點,球形,果梗纖細。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以及蘭嶼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內,喜歡生長於河岸及較陰濕的地方,常見。
【原住民族語名】
泰雅族
qmrat[Msbtunux大嵙崁群Rahaw溪口部落]
排灣族
vulju[排灣族]
booda
buzyu
zyurasu-buzyu
布農族
Pazi
bahsik[卡群]
魯凱族
serase
鄒族
kanayʉ
賽夏族
Waswasah
雅美族
isis
太魯閣族
layan qhuni
拉阿魯哇族
surasʉ
【生活使用】
工具用。祭儀用。
泰雅族
葉可作為豬的食物。
排灣族
果實可作為祭祀用法器。
野鳥、猴會食用果實。汁液會使皮膚紅腫發癢,砍伐枝幹時需要小心。
葉可作磨木製品的砂紙。板根可做木碗。樹幹乾燥後會變得鬆軟,可做保留火種和點燃火銃的材料。
布農族
粗糙的葉可用洗滌物品。
魯凱族
葉曬乾後,可作為木雕用的砂紙。木頭可以做臼。
賽夏族
鳥類、飛鼠、松鼠、果子狸會食用果實。
雅美族
雅美語isis,語意「粗糙似魚鱗」,指葉片有粗硬的剛毛。
主幹可做拼板舟的船板,供建造十人大船。扁平的板根可做木盤。
太魯閣族
太魯閣語layan qhuni,layan語意「綠豆」,qhuni語意「樹」,指葉子上有像綠豆的蟲癭,或指果實跟綠豆相似。
鳥、飛鼠喜歡食用果實。
木材可作為引火材。
【圖】澀葉榕。(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