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76
名稱
  • M
    長梗紫麻
  • I
    泰雅族tkgi、karamao、otohu、qramay
    排灣族Sagosun、saogusun
    布農族talisiun、vuluvulaia、malasliiv
    賽夏族kowiSi’
    太魯閣族tama samay
    撒奇萊雅族labiwbiw
  • H
    長梗紫麻 chhòng-káng-cṳ́-mà
  • T
    長梗紫麻 tn̂g-kénn
  • J
    はどのき
  • E
    Purple woodnettle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長梗紫麻


【科名】蕁麻科(Urticaceae)

【學名】Oreocnide pedunculata (Shirai) Masam.

【別名】

山水柳、長梗紫苧麻、紫苧麻、水麻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3-5公尺,分枝多,枝條暗紅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1-4公分,葉卵形至廣披針形,長5-12公分,寬1.5-4.5公分,先端漸尖形,葉基鈍圓形,細鋸齒緣,葉粗糙,厚紙質。雌雄異株,花小聚生枝上,腋生,雄花無梗,雌花具短梗,紅色至暗紅色,雄花被3枚,雄蕊3枚,雌花被管狀,柱頭鈍形。瘦果卵形。花期3-4月。果期5-8月。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中低海拔次生林、林緣,常見。

 

【原住民族語名】

泰雅族

tkgi[南澳群]

kagehe[北勢群]

karamao

otohu

qramay[Msbtunux大嵙崁群Rahaw溪口部落]

排灣族

Sagosun

saogusun

布農族

talisiun[施武群]

vuluvulaia

malasliiv

賽夏族

kowiSi’

太魯閣族

tama samay

撒奇萊雅族

labiwbiw

【生活使用】

動物咬食。藥用。

泰雅族

  不可食。將皮打碎煮成粥狀後敷於患部,或以葉搗碎後敷於患部,可治腫瘍。

  長梗紫麻多生長於水邊,水分多,射魚時將長梗紫麻枝葉的汁液塗於鏡面,較不會起霧。

布農族

  羊、牛會食用枝、葉。

  樹皮加酒飲用,治百步蛇咬傷。

賽夏族

  果實可食,味酸甜。

  冬天植物稀疏,可用葉作為豬的食物。

  畫眉、竹雞喜歡食用果實。

太魯閣族

  果可食。根搗碎後敷於患部,可治腫瘡。

  纖維可做繩索。

  山羊、山羌、猴子喜歡食用嫩枝葉、果實。

撒奇萊雅族

  取皮加荖葉,可代替檳榔。

拉阿魯哇族

  將皮搗碎敷於患部,以布包紮,可治腫瘍。

【圖】長梗紫麻。(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賴盈秀等,《賽夏族民俗植物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6年。
  • 石正人等,《台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植物篇》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 何玉玲等,《台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彙編》,台北:衛生福利部,2018年。
  • 林瑞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