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22
名稱
  • M
    小川事件
  • I
    布農族待確認
  • H
    小川 Séu-chhôn
    事件 sṳ-khien
  • T
    小川 Siáu-tshuan
    事件 Sū-kiānn
  • J
    小川事件 おがわ
  • E
    Ogawa Incident
族別
  • 4B 布農族 Bunun
分類
撰寫者

小川事件


緒論

  小川事件發生於1915年(大正4年)5月16日,為日本巡查小川傳之助前往駐在所駐地途中,遭遇發動拉庫拉庫溪流域抗日行動的布農族襲擊隊,交戰後身亡,為日本政府視為當年度「花蓮港廳高山蕃事件」的一環。

所涉民族

  本事件涉及的主要為花蓮港廳拉庫拉庫溪與台東廳新武呂溪流域的布農族人,其中據報有鄰近事發地點的巴哈斯社(Pahas),及來自台東廳的霧鹿社(Bulbul)人涉入。

事件背景

  1915年(大正4年)2月起,花蓮拉庫拉庫溪流域自下游至上游,開始了一系列的抗日襲擊行動。事件遠因,包括殖民地樟腦經濟開發、1914年(大正3年)初的台東廳霧鹿事件、槍械扣押沒收、官方取締貿易業者,5月起行動加劇,自5月12日喀西帕南事件開始,花蓮港及台東廳地區的布農族人不斷於拉庫拉庫溪流域針對日本人發動攻擊,而在5月16日肇生本起小川傳之助交通過程遇襲事件。

事件始末

  據《理蕃誌稿 第四編》(1932)〈花蓮港廳高山蕃事件〉項下諸多情報,1915年(大正4年)5月16日,巡查小川傳之助前往マシサン駐在所(Masisang,馬西桑)赴任,途中經過巴哈斯社附近溪流時,遭布農族成員伏擊。據情報整合,當日巴哈斯社領袖Banitul設宴款待台東廳霧鹿社的Lamata、Umas。宴飲過程中,眾人論及日方對當地部落的壓迫,最終Lamata、Umas決定發動隨機襲擊日本人的行動。Banitul之子Laung、Alimus也協助策劃,並一同執行本行動。當小川傳之助協同助手穿越溪流時,襲擊者迅速利用地形優勢伏擊,小川身受重創後當場身亡。

事件結果與後續影響

  本案發生於喀西帕南與大分事件之間,而同樣納入「花蓮港廳高山蕃事件」檔案之中,是同一個歷史過程當中的片段,最終促使日本自拉庫拉庫溪撤離,直至新八通關警備線開鑿後,才重返本地。而《理蕃誌稿 第四編》針對花蓮港廳高山蕃事件的記載,本事件之始末係由一連串的偵查通報拼湊而來,除了顯示布農族戰士於流域的巡迴伺機攻擊外,也顯示日本有其偵查網絡,得以採集各式情報拼湊為呈報。

參考文獻:
  •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理蕃志稿》第三卷,台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2年。本書有中譯本。吳萬煌、古瑞雲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三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
  • 林一宏,《八二粁一四五米:八通關越道路東段史話》,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