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2
名稱
  • M
    五指山方面討伐事件
  • H
    五指山 Ńg-chṳ́-sân
    地區 thi-khî
    征討 chṳ̂n-thó
    事件 sṳ-khien
  • T
    五指山 Gōo-tsí-suann
    方面 Hong-bīn
    討伐 Thó-huat
    事件 Sū-kiānn
  • J
    五指山 ごしさん
    方面 ほうめん
    討伐 とうばつ
    事件 じけん
  • E
    Wuzhi Mountain Suppression Campaign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五指山方面討伐事件


緒論

  1886年(光緒12年)清國針對大嵙崁的泰雅族進行討伐之後,新竹五指山方面的族人似乎情勢也有所不穩定,因此也決定討伐該地的泰雅族與部分賽夏族。

所涉民族

  新竹縣泰雅族十八兒社、西熬社、霞喀羅社等社與賽夏族十八兒(駭)社、大隘等部落。

事件始末

  1886年(光緒12年)12月清軍統領林朝棟督軍,率領2營軍隊前往五指山區域攻打山區泰雅族人。統帶林朝棟率領棟字正副營從十八兒(駭)社進入,進攻石加碌(霞喀羅)的南路,派鄭有勤率領副營從西熬社進攻霞喀羅的北路,此次行動有歸順之賽夏族數十名族人為之嚮導,進入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深處約70餘里,降服霞喀羅附近10餘社。

  接著鄭有勤從馬武督進入京駭兒社,附近10多個社的族人投降,事件結束。總計投降有包括霞喀羅5社並其他17社族人,加上鄭有勤招撫24社等。

事件結果與後續影響

  此兩次的討伐行動雖都派軍隊支援,但並未發生重大衝突,主要是協議招安為主。

參考文獻:
  • 藤崎濟之助,《臺灣の蕃族》,東京:國史刊行會,1930年。本書有中譯本。陳文德、張隆志編,《臺灣的蕃族》(台北:中研院民族所,2023年)。
  • 楊慶平,〈清末臺灣的「開山撫番」戰爭(1885-189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