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4
名稱
  • M
    中路開山事件
  • H
    中路 chûng-lu
    開山 khôi-sân
    事件 sṳ-khien
  • T
    中路 Tiong-lōo
    開山 Khai-san
    事件 Sū-kiānn
  • J
    中路 ちゅうろ
    開山 かいざん
    事件 じけん
  • E
    Central Mountain Expansion Incident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中路開山事件


緒論

  「中路開山事件」指1887年(光緒13年)7-11月發生於今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地區的「水沙連戰役」、今台中市和平區的「白毛社-裡冷社戰役」。兩者皆與清軍開闢山路、漢人入墾部落範圍有關。

所涉民族

  台中市和平區泰雅族,南投縣魚池鄉邵族、信義鄉布農族卡群與丹群。

事件始末

  中部開山事件與下列兩場戰役有關。

1. 水沙連戰役

  伊能嘉矩《臺灣番政志》(1904)中紀錄有1887年(光緒13年)7月水沙連之反叛。事件發生於今南投縣魚池鄉之日月潭邵族分布地。

  事件起因為台灣道陳鳴志接受統帶鎮海後軍副將張兆連建議,開闢從彰化縣集集通至台東水尾之山路,稱為「集集水尾道路」(今稱「關門古道」),當時因清軍治理失宜、與原住民相處不佳,導致邵族水沙連水社、頭社、猫蘭社、審鹿社等4社及布農族卓大社聯合抗清,最後因清軍駐留兵力無法維持,清軍自行撤退。

2. 白毛社-裡冷社戰役

  1887年(光緒13年),台中地區泰雅族之白毛社與裡冷社因殺害入侵墾民,被清國政府將殺人族人送至台北審訊後正法,引發兩社部落抵抗。7月,兩社社人攻擊清軍,中路營務處道員林朝棟無法退敵,因此請求兵力對抗。8月時,清兵2,500人分4道攻擊。最後頭目提出停戰,10月,原住民撤兵回部落,清軍設隘勇於險要地點,並駐守隘勇。

事件結果及後續影響

  事件平息之後,中部山區歸還原住民,也造成剛修好的「集集水尾道路」中斷。而白毛社-裡冷社戰役後,清軍得以設隘勇,進而進行山區開發。

參考文獻:
  • 伊能嘉矩,《台湾蕃政志》,台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04年。本書有中譯本。鳳氣至純平、周俊宇中譯;陳偉智審校、導讀,《臺灣蕃政志(伊能嘉矩增訂)中譯版》(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22年)。
  • 連橫,《臺灣通史》,台北:古亭書屋,1973年。
  • 鄭安睎,《重返關門:踏上布農丹社歸鄉路》(上下),台北:采薈軒文創美學有限公司,2021年。
  • 楊慶平,〈清末臺灣的「開山撫番」戰爭(1885〜189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