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5
名稱
  • M
    深堀大尉事件
  • I
    賽德克族Sunkutawe Sucen
  • H
    深堀 Chhṳ̂m-fut
    大尉 thai-vi
    事件 sṳ-khien
  • T
    深堀 tshim-ku̍t
    大尉 tāi-uē
    事件 sū-kiānn
  • J
    深堀大尉 ふかぼりたいい
    事件 じけん
  • E
    Captain Fukabori Incident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深堀大尉事件


緒論

  「深堀大尉事件」指1897年(明治30年)發生於奇萊山區、賽德克族人殺害日軍大尉深堀安一郎率領之探險隊的事件。

所涉民族

  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與埔里鎮平埔族群。

事件背景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平定平地之後隨即展開台灣高山的探險。1896年(明治29年)日本參謀本部陸軍步兵中尉長野義虎經由八通關古道、關門古道東西來回橫斷中央山脈,探查台灣內山形勢,並攀登台灣最高峰玉山(當時又稱モリソン山)。

  探險成功之後,鼓舞了台灣總督府軍務局陸軍部再派遣5支探險隊伍進行高山探勘,其中編為第2班的「中央橫斷隊」陸軍步兵大尉深堀安一郎等一行14人於1897年(明治30年)1月出發,進行中央山脈橫斷道路及鐵道測量,在2月預計通過東西分水嶺奇萊山前往花蓮港時失聯。搜救隊在3月發現深堀等人遺物,證實遭襲擊遇害,推定遭泰雅族、賽德克或太魯閣族人擊殺。

事件始末

  深堀安一郎出身於長崎縣肥前國西彼杵郡深堀村四百六番地士族的軍人世家,父親深堀弼之大尉曾在西鄉從道都督麾下參與台灣征伐。安一郎在甲午戰爭時已升任大尉,在朝鮮戰場立功贈勳正七位勳六等,日本領台後被派遣到台灣守備隊第一連隊擔任中隊長。探險隊還有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蕃務課技師林學士原音吉、負責地圖測量的板倉龜五郎等成員。

  官方調查顯示深堀大尉一行在1月11日從台北出發,15日抵達埔里社,22日抵達濁水溪上游霧社溪米納肯溪谷德鹿谷群的薩斗社(サード)原預定停留7天,期間對待薩斗社族人苛刻,又在進行測量任務時辱罵毆打好奇圍觀的當地族人,引起族人怨恨。1月28日原來的嚮導和通譯因為染上瘧疾、天氣惡劣嚴寒降雪,又害怕要前往未知且危險的敵對勢力範圍後山花蓮,而自行離開了探險隊。在沒有嚮導、只剩下通漢語官話的通譯下,深堀大尉一行在天氣惡劣、嚴寒降雪在德鹿谷群部落停留10天,2月初仍繼續盲目往後山出發,新徵用的德鹿谷嚮導在語言不通以及為避開後山的敵對部落的情況下,將探險隊帶往泰雅族馬力巴白狗社(ハック)的勢力範,最後整支探險隊失蹤於南投山區。

  3月中,埔里社撫墾署派出的搜救隊在合歡山南方、奇萊山西方、濁水溪上游霧社溪米納肯溪谷(ミナッケン溪),即在合歡瀑布下方發現深堀等人遺物,證實遭襲擊遇害。3年後,1900年(明治33年)的搜索,在德鹿谷群的薩斗社找到了5具頭骨和更多的遺物。

事件結果與後續影響

  這次事件,影響了總督府面對賽德克族人的態度。隔年初,總督府決定封鎖山區,導致族人對外交易中斷,無法取得鹽、火藥、槍枝等重要日常用品,埋下族人與總督府在日後陸續發生人止關之戰、姊妹原事件等衝突及壓迫的種子。

參考文獻:
  • 鄧相揚、簡史朗,《霧社事件調查研究》,新北、南投: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23年。
  •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日日新報》。
  •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深堀大尉一行蹤跡探見ノ模樣埔里社署竹內技手復命書」)。
  •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埔里社支署長北蕃巡視并故深堀大尉一行遭難遺物發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