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5
名稱
  • M
    人止關事件
  • I
    賽德克族Pncbuwan Bgebuk Rbeyuk
  • H
    人止關 Ngìn-chṳ́-kôan
    事件 sṳ-khien
  • T
    人止關 Jîn-tsí-kuan
    事件 Sū-kiānn
  • J
    人止関 ひととめせき
    事件 じけん
  • E
    The Ren Zhi Guan Incident
族別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分類
撰寫者

人止關事件


緒論

  「人止關事件」又稱「埔里社事件」、「人止關之役」,指1902年(明治35年)4月29日,發生於人止關附近(今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與日軍的對戰事件。事件起因於日軍強行進入賽德克族領域。

所涉民族

  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眉溪部落。

事件始末

  在人止關之役前,該地附近已有警察使役民夫進行相關防蕃警防工事設施。4月29日衝突當日,數名警察在督導工事作業時,突見左側山地密林中,冒出數十位賽德克人出沒蹤跡,似有出草跡象,遂急派警察官一名向當時正在附近進行山地巡察行軍的埔里社守備隊第四大隊第二中隊之一部求援。警務人員隨即全員撤退,由人數約百餘名的守備隊接戰。

  當時和守備隊交戰的賽德克族,是散住在人止關兩側峭壁與山腹緩坡地帶上的多岸(Tongan)、西坡(Sipo)、巴蘭(Paran)等3個部落,人數約二百餘名。雙方於上午11時正面交鋒,最後日軍敗退。多岸、西坡社守住人止關北岸高地,巴蘭社族人則由南方沿關頭山稜線,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占據高地進行射擊,成功抵抗屬正規軍之埔里守備隊進入霧社地區。午後1時35分,日軍退卻至埔里與霧社之間眉溪支流的卜吉康溪畔。

  交戰過程中,守備隊小隊長中山藏太郎中尉大腿肌肉遭子彈貫穿,大村有隣少尉胸部中槍,傷勢嚴重,其餘輕重傷之伍長、士兵計16名,全係「銃創」,行蹤不明者3名,衝突當日即在山區展開搜索,結果一無所獲,推測應已被賽德克人馘首。在此之前,日軍與原住民交戰,從未有遭遇過如此損害。賽德克人方面的死傷人數,日方認為大約有二十餘名。

事件結果及後續影響

  此役重挫台灣總督府統治勢力,對霧社山區的原住民展開資源封鎖政策。1903年(明治36年),台灣總督府為突破僵局,策劃了姊妹原事件。

參考文獻:
  • 鄧相揚、簡史朗,《霧社事件調查研究》,新北、南投: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23年。
  • 鄭安睎,《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盤點暨補遺調查研究計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執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2024年。
  •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日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