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大豹社事件」為1900-1907年(明治33-40年),發生於大豹溪一帶(今新北市三峽區南部山區)的泰雅族人反抗事件。
所涉民族
新北市三峽區與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前山部落大豹社等社。
事件背景
1900年(明治33年),台灣總督府開放樟腦業者進入山地開採資源,大量業者進入部落領域,擁有豐富樟腦資源的大嵙崁地區泰雅族首當其衝。6月,鄰近大嵙崁樟腦製造地的大豹社因工人強姦部落婦女,引起族人反抗爆發衝突。
事件始末
1900年(明治33年),在今三峽鎮地區,日本官方首先推進位於大寮地、成福至橫溪一帶的隘勇線,7月,台灣總督府派警察鎮壓。1903年(明治36年)2月1日起,新設深坑廳景尾支廳,轄內獅頭山至平廣坑之隘勇線,該線於7月20日竣工。1904年(明治37年)5月1日開始修築,又稱為「雞(頭)罩山隘勇線」前進,也有書寫成「大寮地推進隘勇線」,遇到大豹社人激烈抵抗,不得已中斷推進工程。1906年(明治39年)9月,桃園廳與深坑廳開始推進加九嶺、熊空山、大豹方面隘勇線(原稱三角湧隘勇線),壓迫大豹群,不過遭遇大豹群的頑強抵抗。10月底,終於完成此隘線。
大豹社總頭目Watan Se’it率軍反對日本人伐木製腦的「理蕃政策」,與日本人展開抗日浴血戰,日軍因死傷慘重而停戰,對大豹社改採「嚴密監控、游擊出擊」的戰術,最終原住民聯軍無法堅持而於1906年(明治39年)戰敗。
事件結果及後續影響
1921年(大正10年)左右,位於新北市三峽區轄內的泰雅族原住民更被台灣總督府集體被移駐到今桃園市復興區詩朗、志繼一帶,原本1,000多位居民,僅剩25戶。
遺址現況
1930年代中期,日本人為悼念戰死的日本軍,設立一忠魂碑。目前碑體及碑座大致保存完整,新北市2020年(民國109年)指定為古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