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29
名稱
  • M
    Siljevavav喜樂發發吾部落
  • I
    排灣族Siljevavav
  • H
    Siljevavav phu-lo̍k
    部落
  • T
    Siljevavav部落 Pōo-lo̍k
  • J
    Siljevavav
  • E
    Siljevavav
族別
  • 3W 排灣族 Paiwan
分類
撰寫者

Siljevavav喜樂發發吾部落


部落概述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丹林村5-6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00戶【總人口數】341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31人9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人3%【民族比例】排灣族90%、阿美族1%、泰雅族1%、布農族1%、賽夏族1%、其他3%。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00戶,330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中排灣語。

部落內有【學校】來義國小、來義國小附幼【派出所】潮州分局來義入山檢查哨【教會】下丹林天主堂【其他】 屏東縣消防局來義分隊。

遷徙與由來

本部落範圍於戰後劃歸林務局管理,而本部落的Ljegeai在山林管理所當巡山員,因工作職務關係首先發現這個地方,Ljegeai徵得山林管理所同意後,遷住於山林管理所的林班地,也就是本部落之後山,當時Ljegeai的工作夥伴Uljiyus、Pangul也陸續遷住,後因取水不易,再次徵得山林管理所同意,搬遷至Siljevavau(喜樂發發吾部落)。1956年(民國45年)左右,在政府鼓勵之下,住在「舊來義社」的部分居民遷移至現今的來義村和義林村,而本部落居民除了原有10戶直接由「舊來義社」遷來,還包括來義鄉分駐所住戶、來義鄉中心國民學校(今來義國民小學)住戶,來義分駐所住戶因較靠近河床,在一次水災之後便遷移至「古樓村」。其餘住戶先居住於來義村和義林村之後,於1973-1979年(民國62-68)年間,陸續遷至本部落。1959年(民國48年),本部落與丹林社、義林社、大後社、抓發立佛社等4社,合併設「丹林村」,共計5社。1962(民國51年),義林社與大後社合併為「義林村」。自此,丹林村只包含丹林社、喜樂發發吾社、抓發立佛社3部落。後來為推動社區建設,丹林村劃分為丹林社區與喜樂發發吾社區(包括抓發立佛部落)兩個「社區」至今。

歷史事件

1. 2011年(民國100年),莫拉克風災後重建的南岸農場(新來義部落)完工,丹林村5-6鄰喜樂發發吾部落的部分族人陸續遷入。

2. 2013年(民國102年)部落名稱登記為「喜樂發發吾部落Siljevavav」。

參考文獻:
  • 台邦.撒沙勒,《重修屏東縣志 原住民族》,屏東:屏東縣政府,2014年。
  • 林修澈,《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