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2
名稱
  • M
    恆春卑南道路
  • T
    恆春 Hîng-tshun
    卑南 Pi-lâm
    道路 Tō-lōo
  • J
    恆春 こうしゅん
    卑南 ぺいなん
    道路 どうろ
  • E
    Hengchun Pinan Road
族別
  • 3W 排灣族 Paiwan
分類
撰寫者

恆春卑南道路


從屏東恆春通往台東達仁

  「恆春卑南道路」或稱為「恆春卑南覓道路」。目前此路被通稱為「阿朗壹道路」,但其實是錯誤的,「阿朗壹道路」為另條從屏東獅子鄉舊內獅通往阿朗壹社(舊安朔)之路。「恆春卑南道路」起點為屏東縣恆春鎮,經滿州鄉,穿過中央山脈尾段,再經旭海、觀音鼻到東海岸,續往北走的道路,經台東縣達仁鄉南田部落,終點抵達安朔部落,此後陸續會合其他路線,沿著東海岸,抵達台東市。從恆春到安朔有60.5公里,再往北37.4公里到台東,道路穿越排灣族的傳統領域。目前北段已被開闢成省道台26號,尚存旭海通往觀音鼻的縣界路段。

  夏獻綸《臺灣輿圖》(1879)、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1895)與《臺東州采訪冊》(1894)皆有提及此道,《臺東州采訪冊》提到「謹按舊通臺東之道有六:一由恆春縣出東門東北行……此由恆春沿海岸北達埤南之舊道也……」,文獻中提及此道被利用於郵遞用途,由於所通過的高山峻嶺甚少,在台灣歷史的軌跡中一直是族群往來東、西部的主要道路,包括排灣族、阿美族、平埔族、漢人等都曾經利用它往返東部,但資料並不多。日本時代此道與「浸水營道路」同為東西部往來的要道。

修築始末與道路狀況

  1928年(昭和3年)5月,日本官方計畫修築環繞南台灣的公路,從恆春至台東,經响林、九棚、牡丹灣、タワ溪、大武,最後至台東,全程30里(約118公里)餘。從恆春至响林的5日里(約20公里)間已可通行自動車,响林附近也正在伐採之中,預計於同年使九棚的道路開鑿寬度達3-4間(約6-7公尺)。高雄州管內的部分預計3-4年完成,其標高以八塭庄分水嶺的500日尺(約150公尺)最高,途中經過千古不伐的森林地帶,雖有緩坡度的道路,然而海岸道路居多,比較困難的工事為舊名牡丹鼻與觀音鼻附近。大武、台東之間倘若與台東廳協力通行,從台北出發到高雄,過一夜後,接著再到恆春,吃中飯後,再花費30-40分鐘,下午6點可抵達台東,比以往較為便利,也可促進地方開發。1929年(昭和4年)2月台東廳實施大武以南的道路測量,由道路港灣課山田技師從牡丹灣出發,19日抵達,20日大武抵達知本。1930年(昭和5年)4月22日,高雄州恆春至台東的道路舉行開通儀式,有太田知事與田中文書兩人蒞臨。

  除了高雄州修築道路之外,1930年(昭和5年)4月台東廳也陸續編列預算修築道路,從恆春至台東間道路約201萬圓,卑南橋架橋約花費40萬,改修擴大卑南埤圳約9萬,知本道路呂家溪架橋約8萬。1932年(昭和7年)4月,總督太田政弘由知本溫泉搭乘自動車到大武,換成轎子,沿海岸走到牡丹灣,再搭乘自動車到恆春。1935年(昭和10年)12月10日從台東到恆春間的道路竣工,本路線由台東自動車會社以及恆春昆池自動車商會從當日開始有定期班次,從台東出發為上午7點半,恆春出發為上午8點,兩者於上午11點在觀音鼻會合,台東區間3圓,恆春區間2圓20錢,從台東到恆春5圓20錢,一天一班次。

為阿塱壹道路取代功能

  不過,同時總督府也計畫修築從屏東楓港到台東的道路,1939年(昭和14年)6月1日,從高雄州潮州郡的楓港到台東廳大武支廳的アロエ(阿塱壹)道路完工,同時也讓アロエ經觀音鼻、牡丹灣、响林的道路,失去利用的價值,而這條路的前身即是「恆春卑南道路」。

道路現況

  目前道路已經被取代為屏200號縣道與省道26號,部分路段已消失,而此道上,起始點為清國所修築的「恆春縣城」,是牡丹社事件之後所修築的,動工於1875年11月15日(光緒1年10月18日),1879年9月1日(光緒5年7月15日)落成,是台灣現存城池之中唯一保存所有城門的一座,日本時代1935年(昭和10年)12月5日被指定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之一,戰後1985年(民國74年)8月19日公告為台閩地區二級古蹟,後改為國定古蹟。東門城外還有著名的搶孤活動,緣起於清朝光緒年間,有超渡孤魂與慎終追遠涵意,也隱藏了先民分食貧苦的人道精神,從搶食後發展「豎孤棚」(爬孤棚)的競賽方式取得祭品,並於木柱塗滿滑膩牛油,由最早爬上者搶旗得勝,每年於農曆7月15日舉辦。

【圖1】恆春卑南道路路線圖。(鄭安睎提供)

【圖2】高遶懸崖峭壁的道路。(鄭安睎拍攝,2012年)

【圖3】清代修築的恆春縣城東門出此門往台東。(鄭安睎拍攝,2012年)

【圖4】開鑿於海岸邊的道路。(鄭安睎拍攝,2012年)

【圖5】滿洲街道現況。(鄭安睎拍攝,2012年)

【圖6】台東端的排灣族藍田部落。(鄭安睎拍攝,2012年)

 

 

 

 

參考文獻:
  • 鄭安睎,《2011臺灣原住民族傳統聚落與古道研究成果》,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