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0
名稱
  • M
    霧社卡社道路
  • T
    霧社 Bū-siā
    卡社 khah-siā
    道路 Tō-lōo
  • J
    霧社 むしゃ
    卡社 かしゃ
    道路 どうろ
  • E
    Wushe Kashe Road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霧社卡社道路


縱貫中央山脈的理蕃道路

  「霧社卡社道路」位於濁水溪上游,北起南投縣仁愛鄉霧社部落,南迄信義鄉地利村巴庫拉斯部落,全長約60多公里,主要通過賽德克族、泰雅族、布農族卓群與卡群的傳統領域。

  此警備道從布農族卡群族人居地──巴庫拉斯社,通到舊能高郡(包括現仁愛鄉)轄內的萬大社,因此嚴格應稱為「巴庫拉斯-萬大道路」,起點為巴庫拉斯社,通過良久社(昔日卓群之舊社),當道路一過文文社後,便進入能高郡管轄範圍內,迄於萬大社。過了萬大(今仁愛鄉親愛村萬大)的後段道路,應改稱為「萬大霧社道路」。此道路是台灣當時縱貫內地中央山脈地塊的「蕃地縱貫道路」之一。

道路路線與修築過程

  篠原哲次郎《臺灣市街庄便覽》(1932)曾寫到「霧社卓社線」。1931-1932年(昭和6-7年)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修築「萬大卡社道路」,全長9日里(約35公里),在能高郡內的部分有2日里又1町(約8公里),接著又延伸到霧社,可銜接卑亞南道路,為當時蕃地唯一的蕃地縱貫道路。可知到了卡社後,倘若要到卓社,則必須沿著濁水溪左岸(東岸)前往,當時的道路系統在左岸,右岸的道路系統應該在1932年(昭和7年)後完工。不過根據1938年(昭和13年)能高郡役所出版《能高管內概況》附錄的地圖「里程」,從萬大到巴庫拉斯社,距離為50.71公里。此道尚未開鑿前,若要從新高郡的塔馬羅灣社去能高郡所轄的卓社,首先到巴庫拉斯社,沿著「清代集集水尾道路」(關門道路)上到卡社,接著再從卡社到對岸的卓社。

道路現況

  相關道路與舊社資料可參閱鄭安睎所著《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一書,「霧社卡社道路」其出口分別為仁愛鄉霧社以及信義鄉地利村的舊部落巴庫拉斯社,道路沿著濁水溪主流的沿岸修築,目前萬豐村以北、到霧社的道路已經被現今的公路所取代,仍然殘留的路段,由於九二一地震、八八風災以及數次的大雨,道路柔腸寸斷。萬豐到武界路段,有數個吊橋遺跡,松林部落後方、武界水壩與壩旁岩壁上的道路遺跡最為清楚,可惜舊日本時代干卓萬駐在所遺址所在地的階地已經被大水沖走。

  目前除武界附近的道路被現今公路取代外,遠離武界部落,從武界到巴庫拉斯段的道路遺跡,大部分路段仍然存在,可發現道路的蹤跡。除進入溪谷的路段,以及5-6處大崩塌地外,道路可以經良久社,一路通行到布農族良久社與文文社舊社遺址。可惜文文社到巴庫拉斯社之間道路,目前有大崩壁橫阻,無法通行。

【圖1】霧社卡社道路路線圖。(鄭安睎提供)

【圖2】布農族卓群文文社的石板家屋。(鄭安睎拍攝,1997年)

【圖3】曲冰遺址。(鄭安睎拍攝,2012年)

【圖4】卓群尋根祖居地立碑紀念碑。(鄭安睎拍攝,2005年)

【圖5】橫亙在峭壁中的古道殘跡。(鄭安睎拍攝,2012年)

【圖6】霧社卡社道路一景。(鄭安睎拍攝,1997年)

【圖7】布農族萬豐部落街景。(鄭安睎拍攝,2012年)

 

參考文獻:
  • 張素玢、陳鴻圖、鄭安睎,《臺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0年。
  • 鄭安睎,《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台北:采薈軒文創美學公司,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