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223
名稱
  • M
    Mangayaw大獵祭
  • I
    卑南族Mangayaw
  • H
    卑南族 pî-nàm-chhu̍k
    打獵祭 Tá-lia̍p-chi
    祭歌 chi-kô
  • T
    大獵祭 tuā-la̍h-tsè
  • J
    大狩猟祭 だいしゅりょうさい
  • E
    Mangayaw
族別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分類
撰寫者

Mangayaw大獵祭


  卑南族大獵祭為以男性為主體的儀式活動,運行於少年猴祭到大獵祭、專屬於卑南族男性的儀式歌謠,稱為〈pa’ira’iraw〉。而〈pa’ira’iraw〉在此兩個儀式中,有各自的儀式場域、不同的任務與意義。

1.少年猴祭祭歌

  少年猴祭從祭典功能的角度來說,有學習、訓練之意,是少年進入成年之前的陶成訓練。因此,在入駐少年會所的每一天晚上,少年階級中的maradawan(領導階層)會邀請長老們至少年會所,教導少年們吟唱pa’ira’iraw形式的歌謠,專屬猴祭的〈vasivas〉歌謠,直到少年猴祭刺猴當天,在猴祭儀式會場luwanan內來展現其學習成果。其歌謠形式屬於pa’ira’iraw,但歌詞內容則是專屬少年階級,雖然是為了以mangayaw(大獵祭)為學習對象,但歌詞中已告知了年祭即將開始,少年猴祭已為年祭拉開序幕。

    從歌謠旋律上的演唱結構來看,少年階級組織在儀式歌謠中有各自擔任的角色與任務,一代一代地傳承屬於卑南族男性的傳統文化與精神。

項目

指涉詞

形式

旋律特質

年齡階級

角色

引詞

umuyauya

獨唱

朗誦

maradawan

領導者

起調

tematelaw

獨唱

曲調

malalakan

學習者

應詞

tematuvang

獨唱

曲調

ripatukan

接位者

和腔

zemirahon

合唱

持續式低音

全體

學習者

【表1】〈vasivas少年猴祭〉歌謠演唱結構。(賴靈恩製表)

2.大獵祭祭歌

  大獵祭mangayaw,是整個男性年齡階級對於部落主權的宣示、隱含著男性階級制度的傳承、訓練與考驗,因此pa’ira’iraw的吟唱,隨著mangayaw儀式運作不同階段性的任務,而有不同內容,也因著不同的時機地點,各有不同的歌謠吟唱對象及目的。

 

歌謠

演唱時機地點

演唱對象

01

penaspas

北風肆虐

巡守狩獵的每一個夜晚,由長老們帶領吟唱,長老圍坐火堆、青年站立其後,valisun隨侍在側倒酒給長老、青年們,層級分明,透過古謠的吟唱,傳承文化古訓。

參與巡守男性族人

02

pare’a lra

反擊

禦敵後夜晚(說明:因現今已無禦敵的情況,故僅留手抄本而無實際演唱)

參與禦敵男性族人

03

sanga

勇士之歌

禦敵或狩獵後之夜晚,以最英勇之人(現今以狩獵獵物最多之人)為sanga,由長老帶領吟唱,頌讚此人

Sanga禦敵或狩獵最英勇之人

04

na parevaliw

返回

  1. luwanan
  2. luwanan,長老領唱此次狩獵巡守的過程。

迎接勇士的族人

  1. palakuwan
  2. palakuwan,由長老帶領吟唱向祖靈報告此次巡守之成果。

祖靈

05

venavan

解憂之歌

  1. 巡守最後一夜晚
  2.  

男性喪家

  1. luwanan
  2. luwanan內的男性喪家及luwanan外的女性喪家以此歌謠除喪解憂。

男性&女性喪家

  1. 喪家各家戶
  2.  

女性喪家

【表2】〈pa’ira’iraw儀式歌謠〉曲目。(賴靈恩製表)

  整個男性祭儀都是以〈pa’ira’iraw〉儀式歌謠為主,但不同時機則演唱不同的內容。而〈pa’ira’iraw〉雖是專屬男性的儀式歌謠,但在除喪部分,則對象除了男性還有女性。分析歌謠的演唱結構,可見男性年齡階級各自的任務與功能。

角色/項目

指涉詞

形式

旋律特質

年齡階級

引詞

umuyauya

獨唱

朗誦

長老

起調

tematelaw

獨唱

曲調

青年領導

應詞

tematuvang

獨唱

曲調

長老

和腔

zemirahon

合唱

持續式移動低音

全體

【表3】〈pa’ira’iraw〉歌謠演唱結構。(賴靈恩製表)

歌詞與音樂特性

  〈pa’ira’iraw〉歌謠的歌詞應用古老傳統的卑南族填詞方法,每一句都是成對的同義詞,結構嚴謹,配合旋律歌唱時,顯得詩詞與節奏的韻律更緊密結合。引詞者由善演唱的長老來擔任,吟唱音域較為低沉,旋律前半部是虛詞、後半部為實詞,因此歌詞的陳述主要是在引詞者;起調則是青壯年組(vansaran),為此組中領導者或是善吟唱者,是未來傳承吟唱古謠〈pa’ira’iraw〉的預備人選,以虛詞吟唱旋律;而應詞者接續起調者的旋律,前半部為虛詞,後半部則回應或重複引詞者的歌詞,如果是重複引詞者歌詞常常不會完整呈現,而如何回應引詞者歌詞則考驗應詞者的文學功力,除了解引詞者所吟唱的歌詞,在短時間內必須回應相對應的同義詞,且必須考慮詞句的對仗、押韻等要素,所以此角色常由部落中深諳卑南古語且文學造詣高、音樂功力頗深的長老來擔任。和腔則是由青壯年組的眾青年同聲和鳴、共同回應長老們的叮嚀與訓誡。

 

 

參考文獻:
  • 孫大川,《卑南族的巡禮—由獵祭出發》,台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1995年。
  • 林清財、孫大川,〈韻律與脫序之間:卑南下賓朗社祭儀歌曲的建構〉。《臺灣音樂研究》5期(2007年10月),頁1-18。
  • 汪憲治,〈卑南族知本部落傳統信仰與祭儀之探究〉(台南:國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 吳偉綺,〈卑南族祭儀歌舞之現況探析-以二○一一年南王部落少年年祭與大獵祭歌舞為例〉(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