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72
名稱
  • M
    萬安國小(台東)
  • I
    阿美族Wan-an kwo syaw
  • H
    萬安 van-ôn
    國小 koet-seú
  • T
    萬安 Bān-an
    國小 Kok-sió
  • J
    万安 ばんあん
    小学校 しょうがっこう
  • E
    Wan An Elementary School
族別
  • 1A 阿美族 Amis / Pangcah
分類
撰寫者

萬安國小(台東)

(台東縣池上鄉)


  校址在台東縣池上鄉萬安村1鄰5-2號。

  學區包括池上鄉的錦園、萬安、富興、振興4村,位於197公路起點沿線。

  「萬安國小」的前身為1941年(昭和16年)創立的「池上國民學校萬安分教場」。錦園發展最早,清國時代稱新開園。1875年(光緒1年),台灣南路理番同知袁聞柝駐卑南,4年後於新開園設番學,教授通用語言與禮義。然而,因教法不當,番學逐漸荒廢,1884年(光緒10年)已名存實亡。1893年(光緒19年),台東直隸州知州呂兆璜設萬安莊義塾,供番童識字習四書,學童約13人,教師月薪由州府支應。惟1894年(光緒20年)甲午戰爭後,戰亂導致義塾停辦。

  日本時代初期,新開園成為當地政經中心,以平埔族、阿美族為主。地方人士積極爭取設校,鄉紳捐地1568坪,部落民眾義務建校。1913年(大正二年)4月創立「新開園公學校」。校長由「里壟公學校」校長兼任,6月招收一年級46名學生,提供漢人及鄰近布農、阿美、平埔族學童就讀。1914年(大正3年),校名改稱「新開園蕃人公學校」。1922年(大正11年)改制為「新開園公學校」。期間除了推行日語外,課程增加算術、修身、博物、史地等,當年開始學制從4年延長為6年,當年總督內田嘉吉蒞校視察。

  自東花鐵路開通後,池上福原村交通較新開園便利,在此設立庄役場、分駐所等機構。1936年(昭和11年)將「新開園公學校」校址遷至池上驛西南側。隔年東台灣實施郡縣制,校名改為「池上公學校」。1941年(昭和16年)地方仕紳發動村民蓋2間簡易茅屋,收新生2班,設立「池上國民學校萬安分教場」。1946年(民國35年)興建教室2間,宿舍1棟,設5班,學生80餘人,奉准獨立為「萬安國民學校」,當時由池上大埔部落阿美族棒球好手Mayaw(馬耀,日本名真山卯一,戰後其翻閱字典自行取名拓弘山),派任「萬安國民學校」首任校長,然因熟悉日語卻不諳國語而自請離職。

  1950年代,香茅油產業帶動197線山坡地經濟發展,水碓、山棕寮、竹仔尖至白毛寮一帶人口激增,山棕寮聚落一度達200多人。隨著西部人口東移,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班級由5班擴充至17班。當時,茅農經濟繁榮,遂向政府爭取設校。1954年(民國43年)池上望族魏家發起贈建教室運動,一個月餘便募足經費,捐建1間木造瓦頂教室。期間,許多校友陸續種下苦楝樹、芒果樹等,如今校園操場旁的苦楝樹,仍象徵著昔日「樹林仔」村庄的歷史記憶。

  2019年(民國108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當年學生數為49人,阿美族11人,客家12人,平埔族2人,閩南14人。2006年(民國95年)增設幼兒園1班。2022年(民國111年)9月21日,因地震造成校舍嚴重受損,蔡英文總統協同教育部長潘文忠、縣長饒慶鈴等人到校視察。

  本校曾衍生出1個分校、1個分班。1955年(民國44年)於振興村設立「振興分校」,當時池上-利吉道路尚未開闢,交通甚為不便。1959年(民國48年)奉准獨立為「振興國民學校」,1996年(民國85年)因為人數銳減,裁併為「萬安國小振興分校」。2005年(民國94年)「振興分校」增設國小附設幼稚園1班。1966年(民國55年)於富興山棕寮墾荒人數增加,設立「山棕寮分班」。1969年(民國58年)升為「山棕寮分校」,1975年(民國64年)因為土石流加上人數銳減而裁撤,原有土地於1995年(民國84年)歸還國有財產局。

  在全民原教的教育過程中,除推動阿美族的旮亙打擊樂器、阿美族傳統舞外,亦發展老幼共學的編織、彩繪及食農教育;近年來則以阿美族的食物森林推動野菜文化,也以夏日樂學的方式,發展阿美族的神話故事戲劇、繪本,並實際循著祖先的腳步走入神話的故鄉。

  戰前歷任校長共9位:平石正良、島田善吉、小佃世肅、赤松利孝、岩本賢一、佐分利次雄、小川一、角田信衛、堀尾一彥。戰後迄今(2024年)歷任校長共20位:拓弘山、李太郎、姚偉新、鍾榮麟、林志玲、李聯灼、吳光彬、許連祥、鍾鳳財、林東星、葉日輝、陳新江、蔡見明、李美鄉、曹音鵬、楊雪真、何錦尚、鍾明宏、鄭漢文、吳能州。

  據2024年(民國113年)統計,有學生人數約50名,以閩南人為主,另有阿美族、布農族、排灣族、客家人。

  【圖1】校園運動場旁成排的苦楝樹,是萬安國小老校友們的共同回憶。(鄭漢文拍攝,2023年)

  【圖2】萬安國小振興分校大門入口處的壁畫,是畢業生成長營的出發點。(鄭漢文拍攝,2023年)

參考文獻:
  • 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臺灣蕃人事情》。台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文書課,1900年。
  • 胡傳,《台東州采訪冊》,《台灣文獻叢刊》第81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 李雄揮、施添福,《臺東縣史.文教篇》,台東:臺東縣政府,2001年。
  • 張勝雄,《池上鄉志》,台東:池上鄉公所,2001年。
  • 張勝雄、黃學堂,〈臺東縣池上鄉福原國民小學:日治時期建校紀聞〉,《東台灣研究》第23期(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