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址在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8鄰113號。
學校鄰近台9線上的安朔路。現已發展為安朔、森永、南田、新化4個社區的文教中心。
「安朔國小」的前身為1933年(昭和8年)創設的「阿塱衛蕃童教育所」。最初為4年制,建於安朔、南興的分界處。學生來自阿魯壹茲社,並由日本警察擔任教師。後來,阿魯壹茲社遷村至此,進而規劃設立學校。1946年(民國35年)4月改名為「台東縣大武鄉安朔國民學校」。同年劃歸達仁鄉,改名為「台東縣達仁鄉安朔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安朔國民小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63人,占總學生數95%,以排灣族為主。
本校曾衍生出1個分班。1962年(民國51年)創設「南田分班」。興建2間教室,供一、二年級就近讀書,三年級後轉至校本部,直到1983年(民國72年)停辦裁撤、拆教室。本校曾附設1個分班、1個分校。「新化分班」,於1993年(民國82年)成立。原為「新化國小」,因學生數不足,裁併於本校。1996年(民國85年)升為「新化分校」。「森永分校」,於1995年(民國84年)成立。原為「森永國小」,因學生數不足,裁併於本校,1999年(民國88年)裁撤。
本校致力推動排灣族文化課程,並於2008年(民國97年)參與中華民國原住民知識經濟發展協會舉辦的「全國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兒童母語歌舞劇競賽」。同年12月於台北國父紀念館公開演出《1875年大龜文王國抗清保衛戰》,本校傳統歌舞隊首度將「1875年大龜文王國抗清保衛戰(獅頭社戰役)」改編為30分鐘的原住民母語歌舞劇,展現祖先奮戰的事蹟。
戰前校長人數與姓名均不詳。創校迄今(2024年)歷任校長共23位:林榮貞、郭本吉、蘇國賢、傅華、楊送進、陳生才、溫華揚、李聯勺、林志玲、宋仕烜、李瑞鵬、莊茂榮、林澄熹、劉春榮、陳新江、邱明德、陳榮華、葉神保、蕭德光、胡龍雄、吳昭明、顏正一、吳素貞。
據2024年(民國113年)統計,有學生人數28名,幼兒園有學生人數16名。新化分校有學生人數6名,幼兒園有學生人數4名,全校教職人員39名。
【圖1】安朔國校第六十屆畢業照。(安朔國小提供)
【圖2】學生在校園嬉戲。(安朔國小提供)
【圖3】學生活動舊照。(安朔國小提供)
【圖4】朗讀比賽。(安朔國小提供)
【圖5】安朔國小校園。(安朔國小提供)
【圖6】活動舊照。(安朔國小提供)
【圖7】學生於司令台升旗。(安朔國小提供)
【圖8】安朔國小舊校門。(安朔國小提供)
【圖9】拔河比賽。(安朔國小提供)
【圖10】學生演出《1875年大龜文王國抗清保衛戰》。(安朔國小提供,2008年)
【圖11】師生於司令台升旗。(安朔國小提供)
【圖12】安朔國小新化母語日。(安朔國小提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