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14
名稱
  • M
    白肋蜑螺
  • T
    白肋蜑螺 pe̍h-li̍k-tān-lê
  • J
    キバアマガイ
  • E
    Nerita plicata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白肋蜑螺


【科名】蜑螺科(Neritidae)

【學名】Nerita plicata

【別名】

【型態特徵】

  螺塔明顯,殼表具有多處明顯的白色螺肋,螺口上有許多外唇齒。口蓋表面及內面為黃褐色,表面具有滑層顆粒,口蓋柄為長方形。

【生態習性】

  以藻類為食,棲息於岩礁潮間帶上帶,退潮乾旱時較少趨避行爲。繁殖季節時,於潮間帶堅硬底質產下扁圓形卵囊。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北部、東北角、宜蘭、花蓮、屏東、高雄,以及各離島海域。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kowvowvan

 

【生活使用】

食用。祭儀用。具文化象徵意義。

雅美族

  雅美語kowvowvan,語意「白髮蒼蒼」,隱喻「長命百歲」。被族人視為最具有靈性的貝類,是儀式性活動的主角。

  時常用作祝福之意。婦女生下第一胎後一個月,要穿著正式的傳統服飾,到海邊找白肋蜑螺,拾獲後立即回家,用以祈禱自己長命百歲、小孩健康成長。母親會撿拾白肋蜑螺,祝福新婚夫妻白頭偕老。埋喪儀式或3天的喪期結束後,族人會撿拾白肋蜑螺以為自己祈福長壽。老人也會到海邊撿拾白肋蜑螺,祈禱自己即使到了滿頭白髮的年紀,也能到海邊採集。

  數量多,小孩喜歡撿拾。

  可食用,小孩會隨身攜帶當作零食。

【圖1】作者:Chia aka Cory Chiappone。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國際(CC BY-NC 4.0 International)。發布於iNaturalist

參考文獻:
  • 邵廣昭等,《雅美(達悟)族的海洋生物》,台東:台東縣政府,2007年。
  • 王桂清,《蘭嶼動物生態文化》,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
  •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台灣貝類資料庫」(「白肋蜑螺」,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