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16
名稱
  • M
    螢火蟲
  • I
    阿美族 ’alonaynay、’alopaynay、’aponaynay
    泰雅族pagung
    排灣族qucivawvaw、ljaculjuculj
    魯凱族tanuapuy
    賽夏族popowih
    太魯閣族kuwi pngrah
    賽德克族kui pngerah
    拉阿魯哇族tahliapʉta
    卡那卡那富族takuripa
  • T
    火金蛄 hué-kim-koo
  • J
    ホタル
  • E
    Firefly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螢火蟲


【科名】螢科(Lampyridae)

【學名】

【別名】火金姑

【型態特徵】

  生活史為卵、幼蟲、蛹、成蟲,屬於完全變態昆蟲。頭部隱藏於前胸背板下,前胸背板具側片。大多數的種類夜行性,雄蟲腹端具2節發光器,雌蟲只有1節。體色以黑、橙、紅色為主。

【生態習性】

  依幼蟲習性可分陸生、水生、半水生三種,雌蟲產卵於落葉或石縫裡,卵孵化後陸棲性的幼蟲會在潮濕的地面棲息,水棲性的幼蟲會爬到水中。幼蟲以螺類、蝸牛、蚯蚓、蝌蚪、其他昆蟲為食。成蟲一般壽命7-14天,多數種類由卵至成蟲各期都會發光,約1/4的種類晝行性,成蟲不會發光。螢火蟲發光的目的是求偶或警戒,遇到危險時發光的頻率會不一樣,牠們用光點在夜晚溝通。3-5月是黑翅螢大發生的季節,部分地區7-8月。

【棲地分布】

  台灣已知螢火蟲有55種,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原住民族語】

阿美族

'alonaynay

'alopaynay

'aponaynay

泰雅族

pagung

排灣族

qucivawvaw

ljaculjuculj

魯凱族

tanuapuy

賽夏族

popowih

太魯閣族

kuwi pngrah

撒奇萊雅族

adipunay

賽德克族

kui pngerah

拉阿魯哇族

tahliapʉta

卡那卡那富族

takuripa

 

【生活使用】

指示用。

排灣族

  過去日本人以螢火蟲測試水質,因為螢火蟲必須生活在乾淨無汙染的水質。

  山上打獵時,可以依螢火蟲的位置找到水源處。

賽夏族

  螢火蟲會把卵產在蝸牛裡,待冬天幼蟲孵出後即以蝸牛為食,再到水中生活。待成熟為成蟲後,會利用燈光閃爍的方式誘捕同類食用。

參考文獻:
  • 石正人等,《台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動物篇》,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 林義祥,「嘎嘎昆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