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14
名稱
  • M
    甜根子草
  • I
    阿美族telefo、tingting
    排灣族tjaluvu
    布農族padantikis、silbu
    鄒族deufuo
    賽夏族toho:
    撒奇萊雅族lumud
    賽德克族hrwaling
    拉阿魯哇族tuluvu
  • H
    沙蔗仔 sâ-cha-é
  • T
    甜根子草 tinn-kin-tsú-tsháu
  • J
    かんしやがや
  • E
    Wild sugarcane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甜根子草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 Poaceae)

【學名】Saccharum spontaneum L.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叢生,根莖與桿直立,節下、花序下被粉。葉線形,橫剖面略呈弧形,不具明顯主脈。葉舌鈍,邊緣微被毛。頂生圓錐花序分枝直立,穗節被白色毛,毛較小穗長。長形穎果,具白色冠毛以利風媒。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低海拔乾旱地、河床、溪旁砂石地。

【原住民族語名】

【生活使用】

工具用。祭儀用。

泰雅族

  可替代白茅,曬乾後鋪在屋頂上,但不如白茅緊密。

布農族

  全株可蓋屋頂。

排灣族

  甜根子草可作為辨識歲時的植物。開花時,族人會開始燒墾田地。東北季風吹落花穗時,代表piluwak(伯勞鳥)飛來,可做陷阱捕捉。

  族人以甜根子草的枝條撐住籠子,並放置蟑螂誘餌,以捕捉伯勞鳥。

卑南族

  當甜根子草開花之時,便進入大獵祭的準備時間。大獵祭祭歌ilailaw中有提及甜根子草:「寒冷的風自北方吹來,吹落甜根子草,種子撒落四處,發芽生長,在山豬居住處尋找,青年獲得戰利品。」普悠瑪部落與下賓朗部落的大獵祭中,祭師隊伍會在離開部落不遠處,以甜根子草橫置於路上,再以去蒂的檳榔為祭品,阻謝該年過世的族人亡靈跟隨;所有參與的族人都要跨越甜根子草界限,以避邪、求平安。在知本部落則會使用五節芒。

  普悠瑪部落喪家家屬出殯後的kisuwap(除穢儀式)中,會到河邊進行kilapus(洗淨儀式) :巫師在河岸丟入陶珠向河神買水,並 以串有陶珠的甜根子草沾水,淨灑參加儀式者,再將甜根子草丟入河中隨水流走。 

  可用於建築房屋。

賽夏族

  賽夏語toho:,指蘆葦類。

鄒族

  多生長於溪床。

撒奇萊雅族

  全株可取代芒草蓋屋頂。

  多生長於溪邊,比芒草小。

【圖】甜根子草。(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董景生、王光玉、林麗君,《綠色葛蕾扇:南澳泰雅的民族植物》,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05年。
  • 鄭漢文等編著,《排灣族民族植物》,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2005年。
  • 石正人等,《台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植物篇》下,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 李麗雲等,《卑南族的家與植物》,台東: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2009年。
  • 鍾明哲、楊智凱,《台灣民族植物圖鑑》,台中:晨星出版,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