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11
名稱
  • M
    大野牡丹
  • I
    鄒族laksu
  • H
    牡丹 meú-tân
  • T
    大野牡丹 tuā-iá-bóo-tan
  • J
    おおぼたんのき
  • E
    Rusty-leaf astronia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大野牡丹


【科名】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學名】Astronia formosana Kaneh.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枝條光滑。幼葉主脈被毛,成熟葉被絨毛,三出脈,橢圓形,先端漸尖,葉基鈍形,全緣,長9.5-18公分,寬4-7.2公分,葉柄長1-2.6公分。聚繖花序頂生,花梗長約3公分,花萼長1.5-2公釐,5齒狀裂,花瓣5枚,長1公釐,雄蕊8枚,雌蕊花柱粗壯。蒴果卵形,徑3-4公釐,長2-3公釐。種子多數,線狀。

【分布】

  特有種。台灣分布於本島南部,以及綠島及蘭嶼之闊葉林林緣,蘭嶼島上常見於原始林及橫貫公路兩側林緣。

【原住民族語名】

【生活使用】

船板用。

雅美族

  雅美語vosingsing,語意「葉鏽褐色」。族人認為大野牡丹的祖先是野牡丹,因此稱野牡丹為apo no vosingsing。

  主幹可做拼板舟的第一層船板。

【圖】大野牡丹。(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黃增泉主編,《臺灣植物誌》第二版,台北:臺灣植物誌第二版編輯委員會,1993-2003年。
  • 楊政賢,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大野牡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