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93
名稱
  • M
    天仙果
  • I
    泰雅族kaayahu
    排灣族nobikibiki
    布農族dihanin tu laas、tusalu
    魯凱族lamiringi
    賽夏族hoshosong
    太魯閣族qhuni unuh
    撒奇萊雅族tinsincu
  • H
    羊奶頭 yòng-nen-teù
    羊奶仔 yòng-nen-é
  • T
    天仙果 thinn-sian-kó
  • J
    たいわんいぬびわ
  • E
    Taiwan fig tree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天仙果


【科名】桑科(Moraceae)

【學名】Ficus formosana Maxim.

【別名】

台灣天仙果、小本牛乳房、台灣榕、羊奶頭、羊奶埔

【形態特徵】

  灌木,株高2-3公尺。幼枝被疏毛。單葉互生,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5-10公分,寬1.5-3公分,中部以下漸狹,全緣,上部淺波浪狀,偶有缺刻,兩面光滑無毛。腋生隱頭花序。球狀隱花果,頂部凸起,外皮綠色帶有白點,成熟後轉紫黑色。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中低海拔闊葉林、溪邊、灌叢等潮濕處。

【性質特性】

  含芹菜素(apigenin)、降桂木生黄亭(norartocarpetin) 。

  性味甘、澀、平,可柔和肝脾、補腎、清熱利濕、袪風活血、顧筋骨,治虛勞、急或慢性肝炎、腰肌扭傷、水腫、小便淋痛等等。

 

【原住民族語名】

泰雅族

kaayahu

排灣族

ruviqiviqi

布農族

dihanin tu laas

tusalu

魯凱族

lamiringi

賽夏族

hoshosong

太魯閣族

qhuni unuh

撒奇萊雅族

tinsincu

 

【生活使用】

食用。藥用。餌食用。

排灣族

  小型哺乳動物及鳥禽之食物,果實及嫩葉可食用。

布農族

  松鼠、飛鼠喜歡食用果實。

賽夏族

  根、莖切段曬乾,與雞肉一起煮食,可補身、壯陽、強壯孩童骨骼,也可治白帶。

太魯閣族

  太魯閣語qhuni unuh,語意「樹」、「乳房」,即「果實像乳房的樹」,指果實像女性的乳房一樣會流出奶汁。

  根可煮雞湯、泡藥酒,能補身。

  

【圖】天仙果。(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賴盈秀等,《賽夏族民俗植物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6年。
  • 中華民國人文資源研究學會,《台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 石正人等,《台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植物篇》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 鍾明哲、楊智凱,《台灣民族植物圖鑑》,台中:晨星出版,2012年。
  • 何玉玲等,《台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彙編》,台北:衛生福利部,2018年。
  • 林瑞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