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14
名稱
  • M
    台灣金線蓮
  • I
    泰雅族iyo
    排灣族sa u ’liun、saulian、ziyurisu、ziyuripu
    布農族iupatas、supinaz
    魯凱族saulriane
    鄒族tavari、savali、tafe
    太魯閣族gisrlin
    撒奇萊雅族kakanen nu tengaan
    拉阿魯哇族sʉsʉngʉ tapaʉ
    卡那卡那富族tavari
  • H
    台灣金線蓮 kîm-sien-lièn
  • T
    臺灣金線蓮 Tâi-uân
  • J
    きばなしゆすらん
  • E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台灣金線蓮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學名】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

【別名】

黃花糯子蘭、金線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4-20公分。匍匐莖,被毛。單葉互生,寬卵圓形,長2-6公分,寬1.5-4公分,基部圓,先端短尖,全緣,厚質,葉面深綠色,帶有白至金色網紋,葉背深紫色,主脈5條。花序長,可達20公分,3-5朵成總狀排列,蘭形花冠,唇瓣兩裂呈Y字,側瓣平行如流蘇,花藥卵帽形,花粉黃色,柱頭2歧,花期8-9月。

【分布】

  特有種。台灣分布於本島海拔1500公尺以下闊葉林底層,喜通風良好環境。

【性質特性】

  含槲皮素(quercetin)、二氫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異鼠李素(isorhamnetin)、金線蓮酮(kinsenone)。

  味甘、苦,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利尿、鎮靜、鎮痛、消炎、潤肺、保肝、退火、解毒、增強記憶力、抗氧化、免疫調節、增加腸道乳酸菌、抗過敏、抗病毒、抗癌,治嚴重咳嗽、尿血、高血壓等等。

【原住民族語名】

泰雅族

iyuk'man[汶水群]

iyo

排灣族

sa u 'liun

saulian[傀儡群]

ziyurisu[太麻里群]

ziyuripu[太麻里群]

布農族

iupatas[高山群、施武群、巒社群]

supinaz

卑南族

lilrem

魯凱族

saulriane

鄒族

tavari

tafe

savali

太魯閣族

gisrlin

撒奇萊雅族

kakanen no tengaan

拉阿魯哇族

sʉsʉngʉ tapaʉ

卡那卡那富族

tavari

【生活使用】

藥用。

泰雅族

  胸痛時,可將葉煎服,或將葉與豬肉、酒一起煮食。將葉煎服,可治熱病。將葉與紫背草一同咬碎後敷於患部、以布包紮,可治腫瘍。

  泰雅語iyo也作為宜蘭東澳社舊地名。東岳,又稱東澳,又稱伊柚iyo。因東澳山中盛產金線蓮之故。

排灣族

  受傷時,可葉烤熱、貼於患部。葉揉後貼於患部,可治毒蛇咬傷。

布農族

  葉煎服,可治胸痛、腹痛、熱病。將葉與紫背草一同咬碎後敷於患部、以布包紮,可治腫瘍。

鄒族

  曬乾後煮湯,可減緩頭痛,族人會在入冬前食用。

  因百步蛇常出現在附近,因此族人認為百步蛇會食用台灣金線蓮。

賽夏族

  作為藥草食用,可治多數病痛。

太魯閣族

  太魯閣語gisrlin來自日語。

  可作為藥材,可煮湯、泡藥酒。

  族人會販售台灣金線蓮。

卡那卡那富族

  莖生食,可治腹痛、頭痛、解蛇毒。葉泡茶飲用,可降火氣。

【圖】台灣金線蓮。(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賴盈秀等,《賽夏族民俗植物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6年。
  • 中華民國人文資源研究學會,《台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 石正人等,《台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植物篇》下,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 魯丁慧、邱柏瑩撰,《鄒族之植物利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1年。
  • 鍾明哲、楊智凱,《台灣民族植物圖鑑》,台中:晨星出版,2012年。
  • 魯丁慧、陸象豫編著,《邵族之植物利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3年。
  • 何玉玲等,《台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彙編》,台北:衛生福利部,2018年。
  • 林瑞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2018年)。
  • 邱碧華,〈Kanakanavu民族植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