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薔薇科(Rosaceae)
【學名】Prunus campanulata Maxim.
【別名】
山櫻桃、緋櫻、緋寒櫻、寒緋櫻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全株光滑無毛。樹皮具明顯橫向皮孔,片狀剝落。單葉互生,具柄,葉柄先端具蜜腺,葉卵形至長橢圓形,先端漸尖,葉基圓,細鋸齒緣,紙質,表面光滑,托葉羽狀。腋生繖形花序,鐘狀懸垂,花瓣緋紅色至粉紅色,先端具缺刻,雄蕊約20枚。卵形核果,成熟轉紅。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海拔500-2,000公尺中低海拔闊葉林。亦作栽培景觀植物。
【原住民族語名】
泰雅族
kazimuhu
kazimuhukaruhu
sinegiri
sinegiru
排灣族
djuis[台坂部落、平和部落]
tyoisu
布農族
dandan
魯凱族
thalethale
鄒族
yufoyonx
賽夏族
Singil
太魯閣族
phpah snegil
賽德克族
snegin
拉阿魯哇族
kiutavahlihla
【生活使用】
食用。裝飾用。
排灣族
山櫻花深受族人的喜愛,因此也會以山櫻花的族名djuis為女性命名。
果實成熟時可食。
可栽種於庭園觀賞,目前大量栽植於山區觀光產業道路旁。
布農族
可作為辨識歲時的植物,長出花苞時,即可撒下小米種。
果實可食。
木材可做裝飾,或簡易的家居用品,如燭台。
果實會吸引許多鳥類、動物,因此獵人會在附近設下陷阱。
魯凱族
可編花環。
賽夏族
結果時會吸引許多鳥類、動物,因此獵人會在附近設下陷阱。
太魯閣族
果實可食。
花可觀賞。
可作為辨識歲時的植物,櫻花開花時,可以開始耕種小米。
賽德克族
過去族人會將果實放入杯中,取竹筷子打爛,再吸食筷子上小櫻桃汁,味酸、澀、微甜。
族人會依照下雨的時節栽種作物。2、3月山櫻花盛開時伴隨小雨,族人稱為櫻花雨,此時節會播種後期的小米。
【圖】山櫻花。(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