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740,308
  • 線上人數: 7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查詢的關鍵字:『阿美族』, 共1325筆


阿美族服飾
1A 阿美族 M 物質文化

料及配色的特色,著重於來自媽媽或母性長輩的心意。   阿美族最早期服飾以樹皮為主要材料,其後自製布疋以地織機織布為主,材料為種植在部落周邊的苧麻,從採集、去皮刮絲、捻線等工序製成線後再織成長形布片縫製成衣,質地柔軟輕薄。因布料發展多樣,現今部落從太子龍、尼龍布等注重硬挺不皺的常用布料,開始出現透氣、輕薄、不易褪色等特質,也是隨著時代改變的價值選擇。   男性頭飾多為鳥類羽毛如大冠鳩、藍腹鷴、雉雞等,顯示有狩獵鳥類的能力;頸飾有車磲貝、牛骨或台灣玉,是有漁獵或經濟地等的象徵。女性頭飾則有白色的鵝毛、兔毛或家屋周邊可以取得的花朵或植物。   配件多半使用瑪瑙、玻璃珠、金屬、錢幣等...

阿美族
1A 阿美族 E 族群類屬

族名與人口   阿美族自稱Pangcah或’Amis,是目前台灣原住民當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依2023年(民國112年)底官方的統計,法定原住民族共16族,原住民人口數有58.9萬人,各族人口以阿美族22.0萬人占37.3%為最多。Pangcah的發音略近「班炸」、「班札」或「邦查」,這個名稱含有「人」、「同族人」或「同一個血統的人們」之意。’Amis原意是「北方」的意思,台語漢字音譯為「阿眉」或「阿美」。目前官方以’Amis的譯音為族名,因此「阿美」一詞廣為人知。然而亦有族人認為應該正名為Pangcah,因為是族人用來稱呼自己族群的自稱。   早...

阿美族傳統住屋
1A 阿美族 M 物質文化

阿美族部落   阿美語的niyaro’一詞,為部落之意,是由不同的gasaw(氏族、居民)聚集在一處所形成的形體。阿美族將部落領域稱為paniyaro’an,除了家屋以外,尚包括公共廁所、水井、垃圾場、公共墓地、會所等。公共場域的出現和日本人的居住改善有著密切的關係。 傳統住屋形式   阿美族稱住屋為loma’,也是家庭的一個基本單位。傳統農業時代,loma’被視為是共同經營農耕生產的基本單位,代表的是居住、生計、生產、祭祀的基本社會單位。loma’當中必須要設置「爐」(parod),一個沒有爐的屋子,會視為是家畜舍...

《台湾アミ族の宗教世界》(台灣阿美族的宗教世界)
1A 阿美族 D 重要文獻

  原英子,《台湾アミ族の宗教世界》(台灣阿美族的宗教世界),福岡:九州大學出版會,2000年。本書由中研院民族所出版中譯本《台灣阿美族的宗教世界》(2005)。 研究背景   作者原英子於1994-1996年2年內,分別於花蓮縣吉安鄉、壽豐鄉停留一年,並於當地實施人類學調查,著眼於台灣原住民族阿美族人的宗教工作者。其成果已編寫為博士論文,論文中從性的角度解讀阿美族人的宇宙論,闡明阿美族人對於空間認知的樣貌,該論文發行而成本書。阿美族人可根據語言或風俗習慣之差異區分為5個族群,本書探討的對象為南勢阿美。 全書章節概述   本書由兩部構成,第一部(共3章)從原住民族宗教的...

阿美族音樂
1A 阿美族 A 藝術文化

  阿美族人口約22萬人,為台灣原住民族中第一大族,主要居住於花蓮、桃園、台東。(參見「阿美族」詞條)在台灣原住民族各族當中,阿美族堪稱是音樂活動與表現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族。歌唱構成了音樂活動的主體,有時伴隨舞蹈,器樂曲的數量則不多。   傳統上阿美族人對於音樂並沒有清晰的分類概念。但從實踐當中族人的態度來看,可以根據禁忌的有無將音樂區分成兩大類。在豐年祭、祈雨祭、獵祭、巫師祭儀等活動中使用者,屬於祭儀歌舞。這類歌舞只能在特定的儀式階段中使用,且不同的祭儀段落,各自有相應的曲目或舞蹈,不能混淆,也必須由特定身分的人(頭目、巫師、高階層的男子等等)來執行。除此之外的歌謠或舞蹈,大體上並無任何...

《台湾アミ族の社会組織と変化——ムコ入り婚からヨメ入り婚へ》(臺灣阿美族之社會組織及其變化:從招贅婚到嫁娶婚)
1A 阿美族 D 重要文獻

mdash;—ムコ入り婚からヨメ入り婚へ》(臺灣阿美族之社會組織及其變化:從招贅婚到嫁娶婚),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3年。本書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中譯本(2007)。 成書背景   末成道男(1938-2024)是日本的社會人類學者,以台灣原住民族、漢族以及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為研究對象。本書是研究居住在台灣東部台東縣沿岸海岸阿美單一部落的社會人類學專著。本書為提交給東京大學大學院社會學研究科博士學位論文的一部分所改寫而成,於1983年出版。末成以自身1968-1969年長期進行的田野工作為基礎,記述分析阿美族的社會組織與變化。在以台灣原住民族...

《花蓮縣阿美族部落的形成與變遷》
1A 阿美族 D 重要文獻

  《花蓮縣阿美族部落的形成與變遷》一書由廖守臣親身調查完稿於1985年(民國74年),並於1986年(民國75年)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發表,隨即由該所收為館內藏書。 寫作緣起   廖守臣於1977年(民國66年)當選秀林鄉長後,除了鄉政公務外,仍戮力於台灣原住民族的研究調查,雖然在1984年(民國73年)遭人構陷入獄,卻從未改變其為族群寫史的心志,他在入獄的當年出版《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擴張》,從此奠定其在族內有關泰雅學研究上的先驅地位。同時,他也不斷擴展其族群歷史研究領域,在獄中持續整理阿美族相關的歷史調查資料,完成《花蓮縣阿美族部落的形成與變遷》手稿發表。 章節...

阿美族祖靈屋
1A 阿美族 M 物質文化

概述   在阿美族的祖靈屋當中,最著名的是太巴塱的祖靈屋。從1942年(昭和17年)千千岩助太郎的調查當中就有記載。 建築形式   太巴塱部落的祖靈屋以茅草、箭竹為主要材料,裡面為整面抬高的籐床,內有兩個「爐」(parod),代表該部落生生不息的意涵。爐的上面掛上箭竹做的棚架,供置物之用。後來族人在靠近山牆側的爐周圍擺一圈椅子,以供族人在屋內互相交流。有平入(簷下入口)及妻入(山牆入口)兩個入口,因基地方向的影響,以妻入(山牆入口)為主。祖靈屋的結構在日治時受到漢人的影響,以短柱和長梁為主要結構,也有中柱(satoko)。   和普通家屋不同的是,這些中柱上都刻畫著阿美...

阿美族豐年祭
1A 阿美族 R 信仰祭儀 A 藝術文化

  阿美族豐年祭的傳統祭典因各部落的分群與遷徙歷史而有所不同。每個部落在歌曲、舞蹈數量和進行順序上各具特色,並且這些歌舞隨每年的活動安排而變動,展現出豐年祭自主多元且具有適應性的特徵。 祭祀儀式歌曲   阿美族的傳統豐年祭歌舞大致上可依不同使用情境與展現形式分為兩大類。一種為祭祀儀式歌曲,於祭典前、後或穿插於團體歌舞之間出現。通常由祭司或巫師領唱,吟誦祭詞o’lic以祈禱祭典期間平安為主題,有時會有祭祀團員和唱。此類歌曲不一定會搭配舞蹈動作,但有時祭司會定點輔以米酒點地,作為與祖靈共享豐收的意涵與溝通的媒介,或將米酒含於口中噴出,作為淨化場地之用。許多受基督宗教影響的部...

阿美族會所
1A 阿美族 S 社會組織

概述   傳統上,會所為阿美族部落公共事務與集體行動的中心,做為年齡階層的訓練中心以外,同時做為部落之守衛所。阿美族有依照年齡分級的年齡階層,會所平時做為未婚男子之住宿處,初入級之未婚男子每天晚上需住宿其中,擔負守衛的職位;升至第二級時就可以隨意住宿,常會外出訪女友,故不常居於其中。已婚男子則願意住宿時再來住在會所即可。婦女禁止踏入會所。   「會所」有些稱為「聚會所」「活動中心」,由此可知,會所具有「聚會」的功能,因此常常選擇在空曠處。因應日本政府的要求,有些部落特別建造另外一個會所或公會堂、會議室等建築,這樣的情形也延續到戰後。 阿美族的會所建築   傳統會所的構材...

阿美族巫師祭儀
1A 阿美族 R 信仰祭儀 A 藝術文化

  阿美族里漏社的巫師祭(mirecuk)儀式每年舉行一次,由部落專職sikawasay(祭師)祭祀祭師擁有的群靈及自家祖靈、已故家人等群靈。其有其嚴𧫴且完整的結構,在不同儀式段落有其祭祀的目的及對象。由於祭祀對象不同,祭歌也會有所差異。 演唱形式   祭歌有時間及空間的禁忌,平時是不可隨心所欲演唱的,尤其不宜在世俗場域表演。必須先經Ina(媽媽級祭師),向該祭祀對象索取calay(神靈給予的無形絲線),藉著calay才可以唱出祭歌。由資深Ina呼喚神靈並請求神靈放下calay,以右手抓拉calay下來後,甩放在地上,供其他祭師一一走在地上無形的calay上,然後才可以唱出,屬於放...

洪水
21PAN 泛族群 Y 神話傳說

是神靈為了懲罰人類的惡行或是因神明之間的爭端、婚事糾紛,例如阿美族中就出現海神因婚事失敗或誤會而發動海嘯的情節。 自然災變亦是常見起因,包含地震、山崩、海水倒灌、大雨、火山爆發、海嘯等。有數個族群(如布農族、鄒族)指出是動物行為導致水道受阻(如大蟒蛇、鰻魚或怪魚堵住水口),造成洪水暴發。也有少數神話中,洪水是由特定族群的作惡引發,例如雅美族的Dobosbosan部落或Jikavatoan部落因惡行而招致神明滅族。 洪水發生時的情況也因族群而異。有的描述大水席捲大地、地貌劇變、動植物滅絕,甚至提到原本平坦的大地因此產生高山與山谷。有些族群(如阿美族、排灣族)記載了特定地區被洪水沖毀,...

〈馬蘭姑娘〉
1A 阿美族 A 藝術文化

〈馬蘭姑娘〉是一首當代台灣原住民流行音樂中的經典之作,承載了阿美族人與台灣社會在時代變遷中的複雜互動。這首歌不僅反映了阿美族的文化特徵,也在漢族音樂創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台灣音樂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歌曲內容與旋律   這首歌的內容講述一位年輕的阿美族女子向父母表達她的愛情決心,內容強烈而富有戲劇性,描述如果父母不允許她與心上人成婚,她將臥軌自殺。從音樂學的角度來看,〈馬蘭姑娘〉屬於阿美族現代創作的固定曲調與固定實詞的歌曲之一。這首歌自誕生以來便成為阿美族當代創作歌曲的代表作,因旋律優美、敘事性強,受到各界喜愛,尤其是在愛情與家庭的張力上,表現了年輕女子對個人選擇和婚姻的自主...

’Etolan阿度蘭部落
1A 阿美族 K 生活空間

人4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308人53%【民族比例】阿美族44%、排灣族1%、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448戶,1116人。主要民族為阿美族,使用海岸阿美語。 部落內有【學校】都蘭國中、都蘭國小、都蘭國小附幼、【圖書館】東河鄉立圖書館、【派出所】成功分局都蘭派出所、【教會】都蘭天主堂、都蘭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都蘭教會、真耶穌教會漁橋教會、【社團組織】都蘭社區發展協會、阿度蘭阿美斯傳統文化協進會、都蘭山劇團、藍星文化藝術團、都蘭阿美族聚落長青會、阿美部落文化工作團、薪傳舞團、【其他】東河鄉原家中心、東河都蘭郵局。 遷徙與由來 發源...

Macaran旭海(馬查蘭)部落
1A 阿美族 K 生活空間

33人79%【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7人21%【民族比例】阿美族50%、排灣族27%、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61戶,307人。主要民族為阿美族,使用恆春阿美語、南排灣語。 部落內有【派出所】恆春分局旭海派出所、【教會】旭海長老教會、【社團組織】旭海社區發展協會、【其他】海巡署旭海漁港安檢所、旭海漁港。 遷徙與由來 早先由斯卡羅人從滿州鄉里德村(射麻里社)到此開墾並定居,形成聚落。後來由阿美族、排灣族(獅子鄉、三地門鄉之德文及達來部落、台東縣)、客家人、河洛人、外省人(海防部隊退役)等各族遷來,多族共存。 歷史事件 1....

年齡組織
21PAN 泛族群 S 社會組織

stem)的探討,已見於日本時代岡田謙對於年齡制度較為發達的阿美族、卑南族、鄒族的比較研究,並發表在〈年齡階級の社會的意義:特に臺灣アミ、プユマ、ツオワ三族の事例を中心として〉(1932)。戰後,衛惠林在〈臺灣東部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初步探討〉(1953)一文中,將年齡制度分為通名制和專名制兩種形式。通名制係指有幾個指稱兩性生命成長過程中表示長幼資格的集體稱號,與個人身心發育的狀態及其社會責任之比重相對應,例如,青少年/少女、青年男子/年輕女子等。但是,男性在舉行成年禮後另有依年齡組成的社會身分。相對之下,專名制也有上述依年齡與成長階段的區分,但是男性自舉行成年禮以後即形成一種固定的年齡組織,...

Fafokod發富谷部落
1A 阿美族 K 生活空間

4人70%【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43人30%【民族比例】阿美族66%、排灣族1%、卑南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85戶,732人。主要民族為阿美族,使用海岸阿美語。 部落內有【學校】東河國小、東河國小附幼、東河鄉立幼兒園、【派出所】成功分局東河分駐所、【鄉公所】東河鄉公所、【衛生所】東河鄉衛生所、【教會】東河長老教會(東美中會)、東河天主堂、【社團組織】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瑪洛阿瀧文化發展協會、【其他】東河鄉民代表會、台東縣消防隊東河分隊、東和鄉戶政事務所、金樽漁港、東河鄉農會。 遷徙與由來 Marongarong(瑪洛阿瀧)...

亞特蘭大奥運會事件
1A 阿美族 A 藝術文化

指的是發生在1996年(民國8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涉及阿美族歌謠〈聚會所長歌第二首ko’edaway a radiw saka tosa〉的音樂版權爭議與文化重視的事件。 歌曲別名   〈聚會所長歌第二首ko’edaway a radiw saka tosa〉這首樂曲的別名還包括〈第二首長歌〉、〈長歌第二首〉、〈馬蘭古歌第二首〉(1967年,民歌採集運動採錄者李哲洋、劉五男與李泰祥採錄)、〈老人飲酒歌〉(許常惠1978年的採錄,以及郭英男後來於1998及1999年所發行的專...

杵音文化藝術團
10O 邵族 A 藝術文化

」由來   杵音文化藝術團位在台東縣台東市的馬蘭部落(阿美族語Falangaw),1997年(民國86年)由郭子雄(族名Tayo)、高淑娟(族名Panay)創立。創辦人將團名定為「杵音」,是因「杵、臼」是原住民生活中重要之必需品,「杵」象徵動力來源,而「臼」則呈現原住民生命的泉源,杵音即是族人內心欲表達的世界,讓各族群透過歌舞文化的傳遞,達到互相了解及彼此欣賞的目的,更是取其不忘本之精神意義。 以傳承、實踐Macacadaay為任務   藝術團成立之初,為促進部落樂舞文化的復振,透過發掘台東各原住民族群,包含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雅美族等的文化特色,流動表演為主的展演場域,...

Ciwidiyan水璉部落
1A 阿美族 K 生活空間

6人61%【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38人39%【民族比例】阿美族53%、太魯閣族2%、撒奇拉雅族3%、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30戶,474人。主要民族為阿美族,使用南勢阿美語。 部落內有【學校】水璉國小、【派出所】吉安分局水璉派出所、【教會】水璉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芳寮教會、水璉天主堂。 遷徙與由來 相傳水璉盆地為Ciwidian氏族發祥地,因受到太魯閣族侵擾而向南移至秀姑巒溪流域及台東海岸各鄉鎮一帶。約於1878年(光緒4年)加禮宛事件後,撒奇萊雅族人為避禍遷入。日本時代發生七腳川事件後,另有阿美族人來此避難。戰後,西部八七水災...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