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仁史,《首狩の宗教民族学》(獵首的宗教民族學),東京:筑摩書房,2015年。 成書背景 本書的重要性在於,從宗教民族學的視角,探究被認為早已消失的獵首行為,背後所蘊含的精神上的深層意識(精神的古層)。在以德國與奧地利為據點的文化圈學派中,有一種學說認為,整個南島語系地區的存在一種他界觀與世界觀:唯有通過獵首行為,才可以刺青(文身、イレズミ),從而獲得祖先的認可、通往彼岸世界。本書作者山田仁史(1972-2021)是一位宗教學者與文化人類學者。在本書中,他以其師大林太良為首,結合了包括延森(Adolf E. Jensen)在內的文化圈學派長期關注的議題...
概要 人類為了美觀、身分認同、地位標示等各種目的,以切割、燒傷、毀損骨骼、刺青等方式,進行身體毀飾(Body modification)的現象,普遍見於各個社會。這其中,最為普遍廣泛的莫過於刺青(tattoo)。刺青是人類自古代以來的身體加工行為。刺青有2種,有經由皮膚腐蝕、潰瘍或割傷而形成瘢痕,以及在受傷的皮膚上滲入色素的「刺青」。刺青廣泛存在於南北美洲、大洋洲的玻里尼西亞及密克羅尼西亞,以及亞洲的西伯利亞、東亞、東南亞、西亞等大範圍區域。刺青工具從植物的刺、動物或人類的骨頭、貝殼、黑曜石等,進而演變為金屬製的刀或針,以及用馬達轉動的機械。刺青流行於全世界,以年輕人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