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日本時代初期,日本花蓮港守備隊為能就近監視外太魯閣族人,並為充分查明通往宜蘭的探險道路,即於1896年(明治29年)7月間在新城地區設置新城分遣隊監察哨。惟不到半年的時間,因為日本哨兵在部落隨意盜挖部落族人種植的番薯、芋頭,其後又強暴太魯閣族的部落婦女,偷竊和姦淫是褻瀆祖靈的不潔行徑和部落社會禁忌,使得外太魯閣地區部落族人內心瀰漫著憤慨不安。到了1896年(明治29年)12月23日,終究發生了太魯閣族人獵襲殲滅監察哨內所有官兵的「新城事件」,也開啟了太魯閣族人抵抗日本軍警入侵山區部落的序曲。 彼時日本政府為了解新城地區的狀況,並也試圖對外太魯閣地區的各部落進行報復反擊...
緒論 1908年(明治41年)4月23日,總督府為擴增樟腦、礦山、木材,以及墾地的開發利益,因而發動「大南澳隘勇線前進」的擴張行動。位於和平溪(舊稱大濁水溪)北溪支流布蕭丸溪上源左岸山區台地的Ryuhing(利有亨,或譯為流興)部落,其地理形勢正處於南澳山區通往蘭陽平原和東側海岸線的必經要道。日本軍警部隊進行大南澳隘勇線擴張、入侵南澳山區部落的時候,雖有部落畏於武器兵力懸殊而有順服的意願,但各個部落內部仍有族人持續採取遊獵狙擊戰術的型態進行反擊,其中位於險要關鍵位置的Ryuhing部落戰況尤為慘烈。最終結局是囿於彈藥不足、武力懸殊、生活物資匱乏的因素,以失敗告終,並為此後步入部族內部...
緒論 反亞泥事件,又稱「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是一起深具社會、環境、族群意涵的重要事件。此運動緣起於1973年(民國62年),遠東集團旗下的亞洲水泥公司到花蓮設廠,選中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秀林村的土地,也就是亞洲水泥公司花蓮廠現在的廠區。亞洲水泥公司於太魯閣族傳統領域進行礦區開採,其中所引發的土地權益與環境爭議,涉及原住民族權益、企業責任及環境倫理、政府行政程序等複雜關係。 事件所涉民族與部落 反亞泥事件的主要涉及民族為太魯閣族,族人向以Gaya做為人生處事修為的準據,且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思想深植於族人心中,對土地具有與祖先靈性相連的獨特傳承。事件中的遠東集團亞泥...
事件背景 太魯閣國家公園於1986年(民國75年)正式成立,其範圍涵蓋花蓮縣秀林鄉、南投縣仁愛鄉、台中市和平區的山區,是台灣國家公園體系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公園之一。然而,國家公園的設立對當地太魯閣族的傳統生活方式與文化空間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包括土地耕作空間的縮減、祭儀活動的受限、日常生活環境的改變,進而成為衝突的主要起因。 太魯閣族人在國家公園的劃設過程中一無所知,認為這是對祖靈的褻瀆,也觸及了其生存權的核心問題。此一情況引發了當地居民普遍的不滿,並透過部落內的交流與討論逐步累積情緒,最終轉化為針對國家公園的抗爭行動。 事件所涉及民族及部落 本次運動主要涉及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