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62,492
  • 線上人數: 3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撰寫者:『李壬癸』, 共18筆


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甘為霖(Rev. William Campbell),生於1841年,卒於1921年,年80。出生於英國蘇格蘭,是長老教會的傳教士,在台灣中南部從事傳教工作長達47年(1871-1918年)。他以台南市為根據地,經常徒步走到各地去向原住民傳福音,設立教堂,訓練當地的傳教人才。1873年10月他帶著英國領事Bullock,美國博物學者Joseph Steere一起到水社(日月潭邵族)、埔社(埔里)的烏牛欄(愛蘭的巴宰族)、眉溪(賽德克族)採集民俗語言資料和動植物標本。他是外籍人士最先到日月潭的人,並且把玉山命名為Mt. Morrison。1874年他在...

淺井惠倫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淺井惠倫,生於1894年(明治27年)12月,卒於1969年(昭和44年)10月,年75。出生於日本石川縣能美郡。淺井惠倫於1918年(大正7年)東京帝國大學言語學科畢業,於1936年(昭和11年)獲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博士。他擔任過台北帝國大學助教授、教授、台灣省文獻會研究員、日本名古屋南山大學教授等職。1947年小川尚義去世之後,淺井取得了小川珍藏的各種台灣南島語言資料和手稿。他們兩人的語言資料後來大部分都收藏在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以及一小部分小川的在南山大學宗教人類學研究所。   小川於1936年(昭和11年)從台北帝國大學退...

小川尚義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小川尚義,生於1869年(明治2年),卒於1947年(昭和22年),年79。出生於日本愛媛縣松山市。東京文化大學博言科畢業。先後擔任過台灣總督府學務編輯事務專員,國語(日語)學校教授,總督府編輯官、視(督)學官、翻譯官、圖書編輯事務專員,台北帝國大學文政部教授等。其重要著作有《日臺小辭典》(1897)、《日臺大辭典》(1907)、《パイワン語集》(1930)、《アタヤル語集》(1931)、《臺日大辭典》(1931、1932)、《アミ語集》(1933)、《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1935)、《新訂日臺大辭典》(1938)等作品。   台灣在1895年(光緒21年)割讓給日本,過了...

聶甫斯基N. A. NEVSKIJ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聶甫斯基(N. A. Nevskij),生於1892年3月,卒於1937年11月,年46。出生在俄國的古城雅羅斯拉夫爾(Yaroslavl),5歲時成為孤兒,由外祖母撫養長大。他在中學時代就已對外語很感興趣,學習韃靼語、阿拉伯語、波斯語等。1913年,他進入彼得堡大學東方系讀中文和日文,他的畢業論文是〈李白十五首詩的翻譯與研究〉,深獲指導教授的好評。大學畢業之後留校攻讀碩士。1915年校方派他到日本進修,主修日本的神道。兩年後期滿,他留在東京工作了兩年,又到北海道教俄語並學習愛奴語,蒐集愛奴的神話故事和民歌,後來他到宮古島去蒐集材料。   對阿里山的鄒語較早做有系...

易家樂S∅ren EGEROD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易家樂(S∅ren Egerod),1924年在丹麥出生,卒於1995年4月17日,年71歲。他師事漢學家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和趙元任兩位大師,留學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娶美國婦女為妻,所生三個女兒從小就說雙語長大,英語和丹麥語:跟母親說英語,跟父親說丹麥語。   1961年起,易家樂來台調查研究泰雅語。他後來發表了幾篇關於泰雅語的論文,包括音韻、句法、詞彙、文本等。1978年他完成了《泰雅語詞典》(Atayal-English Dictionary),於1980年才出版。除了小川尚義以外,早期對泰雅語做較深入研究的...

土田滋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土田滋,生於1934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58年獲東京大學語言學學士,1960年獲碩士,博士課程修滿,1961年9-11月菲律賓大學研究所,1975年耶魯大學博士。從1970年3月起,他任職於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1980年轉任東京大學文學部語言學系助教授、教授兼系主任,1995年退休,到台灣任「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為期四年,同時擔任跡見女子大學講師,2002年轉任帝京平成大學教授。   從1962年起,土田滋就一直對台灣南島語言有濃厚的興趣。他有機會就到台灣來調查研究,其中以1968-1970兩年間的調查工作最為密集,所接觸的語言種類也多,其次是1980-198...

依斯妥‧戴恩Isidore DYEN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依斯妥‧戴恩(Isidore Dyen),1913年8月16日生於美國費城,2008年12月14日卒於美國麻省牛頓,年96,是美國南島語言學權威學者之一,他代表傳統派的看法,但並不是現代南島語言學的主流。他從小川尚義的著作中發現台灣南島語言的重要性,並認為根據台灣南島語言的證據,我們得要為古南島語構擬若干新的音位,包括*C(跟*t對比)、*N(跟*n對比)、*S(跟*s對比)、*q(跟*k對比)等等。他先後發表了幾篇有關台灣南島語的論文,指出這些語言的重要地位,但是他仍然認為台灣南島語言跟菲律賓語言比較接近,因此並不是古南島語的主要分支,也就是說其層次較低。如此一來,台灣就不太可...

白樂思Robert BLUST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白樂思(Robert Blust),生於1940年5月9日,卒於2022年1月5日,年82,是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曾先後在澳洲國立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夏威夷大學語言學系任教。他是國際南島語比較研究的權威學者,一向主張台灣才是古南島民族的起源地(Austronesian homeland),因為台灣南島語言的高度歧異性,代表最早的幾個主要分支。1977年他根據人稱代詞的演變,把古南島語分為四大分支:泰雅群、鄒語群、排灣群、馬來波尼西亞群,其中三個主要分支都在台灣。1999年他重新分類,根據音韻的演變,把古南島語分為十大分支,其中九支都在台灣。早在1985年他所發表的一篇...

帥德樂Stanley STAROSTA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帥德樂(Stanley Starosta),生於1939年11月28日,卒於2002年7月18日,年63,是夏威夷大學語言學系教授,對於台灣南島語言有極為濃厚的興趣,親自調查了若干種語言,對於鄒語尤其有深入的了解。他主要根據台灣南島語言的構詞和句法現象,構擬了古南島語的句法結構,主張其焦點系統(focus system)乃是後起的。   根據構詞,他認為古南島語最先分出來的是魯凱語,第二個階段才又分出來的是鄒語,第三個階段分出來的是拉阿魯哇語。也就是說,古南島語的分化過程是一個接一個地,而不像Robert Blust那樣地一下子就分為四或十個分支。他令人...

奧圖‧達爾Otto Christian DAHL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奧圖‧達爾(Otto Christian Dahl),生於1903年7月,卒於1995年11月,年93,是挪威籍的南島語言比較研究名學者,1929-1957年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當傳教士,奧斯陸大學的博士(1952)。在他的Proto-Austronesian《古南島語》(1973)專書中率先指出台灣南島語言是古南島語族最先分化出來的,它們保存不少古語特徵。後來他在1981年出版的另外一部專書Early Phonetic and Phonemic Changes in Austronesian《南島語早期語音和音韻...

董同龢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董同龢1911年(民國1年)出生於雲南昆明,1963年(民國52年)卒於台北南港,年52歲。1932年(民國21年)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師從王力教授學漢語音韻學。他的聽課筆記被整理成王力的《漢語音韻學》出版。他參與趙元任主持的漢語方言調查計畫,後來他獨力做漢語方言調查,發表四川的《華陽涼水井客家話記音》(1956)、福建〈四個閩南方言〉(1960),開闢新的研究途徑,採集大量的文本資料,又有新的創獲。他在台灣大學中文系教課,曾經撰成《漢語音韻學》(1968)一書,數十年來還是內容最充實的教科書。   1950年代他率先在台灣大學講授語言學概論,影響深遠。受到李方桂老師的鼓勵,董同龢帶...

李方桂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李方桂,生於1902年8月20日,卒於1987年8月21日,年85。祖籍山西省昔陽縣,但在廣州出生。清華學校醫預科畢業後考取公費留美,赴密西根大學醫預科就讀。由於攻讀拉丁文和德文,引發他研究語言學的濃厚興趣,改讀語言學。1926年獲語言學學士學位,隨即進入芝加哥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追隨當時的三位語言學大師Edward Sapir、Leonard Bloomfield、Carl Buck專攻語言學,1927年獲碩士學位,1928年即完成博士論文。他在三年之內連獲三個學位,還沒有人能打破這種紀錄。他先後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做過研究工作,在華...

彼得‧貝爾兀德Peter BELLWOOD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彼得‧貝爾兀德(Peter Bellwood),1943年生於英國Leicester,是前澳洲國立大學的考古學教授,亞太地區考古學的權威。他認為考古學的各種證據,如同語言學方面的證據,顯示台灣才是古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古南島民族大約在四千二百年前才開始從台灣向南擴散,共分七個階段。1991年他在Scientific American週刊上發表的論文:The Austronesian dispersal and the origin of languages〈南島語族的擴散及其語言的來源〉,在學術界引起不...

羅茂康Malcolm ROSS
41ATR 他族 F 重要人物

  羅茂康(Malcolm Ross)於1942年出生於英國,後來成為澳洲國立大學語言學教授。他早年都在調查研究新幾內亞地區的巴布亞(Papuan)語言和大洋洲南島語言(Oceanic languages),並以後者撰成博士論文。1992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籌辦Austronesian Studies Relating to Taiwan(跟台灣相關的南島語族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他也參加,所撰寫的論文是“Reconstructing Proto-Austronesian verbal ...

新港文書
31PNP 平埔族群 D 重要文獻

  新港文書,俗稱「番仔契」,是各種平埔族群中唯一以族語書寫的契約文書。新港文書絕大多數都是單語的,就是只以西拉雅語群的語言寫成。但也有數十件是雙語的,即同時有西拉雅文和中文,內容雖大致相似,但也有不少出入。 現存新港文書數量   日本時期,日本學者村上直次郎曾經收集了101件新港文書以印刷體正式出版,他只有轉寫(transcribed),沒有解讀文書內容,其中只有28件是雙語的。這些年來,國內外的學者陸續收集,其中也有41件是雙語的。雙語文書對我們的解讀工作助益非常大,包括村上1933年(昭和8年)所收的跟後來陸續增收的總共有69件,其中新港社43件,卓猴社3件,麻豆社6件,大武...

《台灣鄒族語典》
7C 鄒族 D 重要文獻

  N.A. Nevskij. 1935. Materaly po Govoram Jazyka Cou [Dialect material of the Tsou languages], Moskva: Trudy Instituta Vostoko-vedenija 11.聶甫斯基著,《台灣鄒族語典》(白嗣宏、李福清、浦忠成譯),台北市:台原出版社,1993年。    本書原作者是俄國學者聶甫斯基...

《巴宰語詞典》
31PNP 平埔族群 D 重要文獻

  李壬癸、土田滋編著,《巴宰語詞典》,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   這是第一部平埔族語言詞典,以英文編著。採用羅馬拼音,詞彙依照字母次序排序,語詞和例句都有中英文的翻譯。書前有主要發音人的照片和巴宰語語法結構系統的說明,書後附有英文索引,方便查尋。也附有兩個文本,以及關於小川尚義的著作目錄和生平。小川尚義是台灣南島語言調查研究的先驅,本書將這本詞典奉獻給他,以示敬意。   巴宰(Pazeh)是一種平埔族語言,原來在台灣中西部平原,大甲溪中下游一帶靠內陸地區,以台中豐原(稱為「大社」)為中心(參見Tsuchida 1983)。日本時期(1895-...

《噶瑪蘭語詞典》
11K 噶瑪蘭族 D 重要文獻

  李壬癸、土田滋編著,《噶瑪蘭語詞典》。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2006年。   這是第二部平埔族語言詞典,以英文編著。採用羅馬拼音,詞彙和例句都有中英文的翻譯。書前有主要發音人的照片和噶瑪蘭語語法結構系統的說明,書後附有英文索引,以方便查尋。   噶瑪蘭(Kavalan)的原居地在蘭陽平原,清代的「蛤仔蘭三十六社」中有33社是屬於噶瑪蘭族群,另有兩社(社頭社、里腦社)屬於巴賽(Basay)族群,還有一社是猴猴社(Qauqaut),但分類地位不明。1936年(昭和11年)淺井惠倫調查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方言,他從里腦社、三星、珍珠里簡社、奇武荖社、流流社等地各採集到若干文本資...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