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299,718
  • 線上人數: 6
  • 民族檢索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撰寫者:『編輯部』, 共3814筆


孫大川
5P 卑南族 Lt 文學

  孫大川,族名巴厄拉邦.德納班Paelabang Danapan,筆名海若。散文家、學者、文化評論者、書法家。生於1953年(民國42年)。出生於台東縣卑南鄉賓朗村下賓朗部落Pinaski。現居於台北。卑南族人。學歷  7-13歲(1960-1966年,民國49-55年),就讀賓朗國小。13-16歲(1966-1969年,民國54-57年),就讀台東中學初中部。16-19歲(1969-1972年,民國57-60年),北上就讀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23歲(1976年,民國65年)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30歲(1983年,民國72年)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31-35歲(19...

拓拔斯‧塔瑪匹瑪
4B 布農族 Lt 文學

  拓拔斯.塔瑪匹瑪Tulbus Tamapima,漢名田雅各。醫生、小說家。生於1960年(民國49年)。出生於南投縣信義鄉人和村人和部落Lanngdun,現居於人和部落。布農族(巒群)。家族/家庭背景  祖父是部落頭目,也曾任警察、村長、牧師。祖母時常講述神話傳說,說故事的技巧影響日後拓拔斯的寫作。父親也事牧師,父母兩人皆從事農務。有4妹1弟。34歲(1993年,民國82年)結婚。學歷  19-26歲(1978-1985年,民國67-74年),就讀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並取得國家醫師執照。重要經歷  12歲(1971年,民國61年)國小五年級時,離開部落前往埔里鎮讀書,因外表差...

里慕伊‧阿紀
2T 泰雅族 Lt 文學

  里慕伊.阿紀Rimuy Aki,漢名曾修媚。小說家。生於1962年(民國51年)。出生於新竹縣尖石鄉嘉樂村加拉排部落Klapay,現居於新北市。泰雅族(馬里光群)人。家族/家庭背景  祖父尤浩.內凡日本時期曾任駐在所警丁。父親阿紀.尤浩為小學教師,母親碧穗.西藍Pisuy' Silan。有1姊1妹1弟,弟弟馬紹.阿紀為作家與媒體人。與丈夫呂建富育有2女1子。學歷  新竹縣尖石鄉尖石國小、竹東鎮竹東國中、中壢家事職業學校、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國小時期常跟著當小學教師的父親值班,因此有機會大量閱讀校內圖書。小學五年級時作文「我的學校」被父親大力稱讚,成為日後創作的...

命名制度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命名規則 一、概要 各族在命名時間上多半集中於嬰兒出生後數天至數週之間,部分族群會延後至臍帶脫落、滿月,甚至幼兒健康穩定後才命名,也有即生即命名或根據性別決定命名時機的情況。由誰命名則依族群而異,多數由父母、祖父母、家中長輩或家族特定成員擔任命名者,也有採由父母雙方協議、限定性別親屬命名,或須經竹占、巫師指示等儀式決定者。 名稱來源大多以襲用祖先名字為主,有些族群會加上氏名、父名或母名以資區別,也有根據出生情境、自然事物、父母特質或社會地位命名者。部分族群另有自創新名、取綽號、使用流行語或外來詞彙的習慣,亦有正名與副名的制度。命名禁忌主要包括不得與父母或兄姊重名、不可使用負面...

命名儀式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命名儀式 一、概要 各族在嬰兒出生後,部分會舉行命名儀式,儀式時間大多集中於出生數日後。主持者多為父親、祖母或家庭成員。儀式的形式與目的因族而異,有的進行占卜(如竹占或鳥占),有的以象徵性動作祝福嬰兒健康成長,如洗頭、掛飾、誦名祈願等,也有族群並無固定命名儀式或視部落而定是否舉行。 二、16族各族的命名儀式 阿美族 1名字選定後會進行竹占,並沒有特別的命名儀式(A138-A139)。 參考資料: A《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二冊》頁138-139。 泰雅族 未蒐集到相關習俗。 排灣族 未蒐集到相關習俗。 布農族 ...

雙胞胎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雙胞胎 一、概要 各族對雙胞胎的看法多數認為不吉祥,有些族群視為羞恥,有些則認為雙胞胎難以養活。處理方式不盡相同,部分族群會殺害雙胞胎,埋於地下或屋內,有的則送養或遺棄。對同性與異性雙胞胎的處理存在差異,如部分族群會留同性雙胞胎而處理異性雙胞胎,或選擇較強壯者留養。部分族群會遷移住所以避不祥。 二、16族各族的雙胞胎記錄 阿美族 1本族認為雙胞胎違反人類一胎一兒的常理,是因為產婦或其家人未遵守古訓或慣習,而遭受神罰的結果(A57、D166-D168)。也有認為雙胞胎難養育,所以不受歡迎(B67-B68、B191)。 2本族沒有殺害嬰兒的習俗,但不會舉辦慶典(...

成年禮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成年禮 一、概要 根據紀錄,只有阿美族、排灣族、卑南族、鄒族、邵族會舉行與成年相關的儀式。成年禮多安排在特定祭典或節慶期間,通常伴隨祭祀、狩獵及宴飲活動。參加對象多為青少年,年齡約介於13-20歲間。 二、16族各族的成年禮習俗 阿美族 1本族成年禮稱masaselal,男女都需要參加,每隔7-8年舉行一次,舉辦的那一年稱為matatidas(A92)。 2即使生理年齡已經達到成年的階段,如若沒有參加masaselal,就不算是成年人(A92)。 參考資料: A《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頁92。 泰雅族 1本族並沒有...

鑿齒、染齒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鑿齒、染齒 一、概要 多數族群有鑿齒或拔牙習俗,年齡多集中在6-18歲之間不等,部分在青少年時期進行。鑿齒或拔牙通常由家族中有經驗的人士或熟人執行,常用工具包含刀、石頭、鐵槌、線綁牙齒拉拔等,並會在拔牙後用煙灰、鹽等止血。拔除的牙齒多為犬齒、亞門齒或側門齒,部分族群依性別不同而拔除不同牙齒。拔除的牙齒有時會收藏於特定處所,如屋簷、穀倉柱子或家中大柱下。拔牙的目的多為美觀、試探勇氣或減輕刺青痛感。 染齒習俗存在於部分族群中,染齒多為成年男性或女性使用植物汁液、檳榔汁液或樹脂染色。染齒時機無嚴格限制,阿美族女性於7-8歲暫時染齒,換牙完成後才正式染齒。染齒的植物多樣,包括桑樹皮、...

穿耳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穿耳 一、概要 根據文獻資料,除魯凱族、邵族、葛瑪蘭族、撒奇萊雅族未蒐集到穿耳的紀錄,其他12族皆有穿耳的習俗。 各族普遍有穿耳習俗,男女多皆會穿耳,但有些族群男性穿耳較少或只在特定情況下穿。穿耳的年齡大多集中在嬰兒出生後不久至10歲左右,部分族群會在特定年齡階段進行。穿耳的方法多以針或縫衣針穿刺耳垂,並以木芯、竹片、稻草或線材留置孔洞,使耳洞逐漸擴大,以便佩戴耳飾。耳飾材質多元,包括竹子、木頭、白銅、黃銅、玻璃、貝殼及自製的玻璃珠等。部分族群穿耳時會使用雪冰或生薑摩擦耳垂。有些族群的成年男性只有在獵得首級或完成特定儀式,才佩戴耳飾。 二、16族各族的穿耳習俗 阿...

回娘家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回娘家 一、概要 多數族群具有回娘家的習俗,主要發生於婚後初期或特定人生階段。新婚夫婦通常會在婚後數日或數週返回娘家,逗留時間從一夜至一個月不等;部分族群有特定儀式或禁忌限制回娘家的時間與方式。離婚婦女多數可返回娘家居住,但有些族群規定需賠償或限制居住方式;喪偶婦女是否能返回娘家則依族群規定不同,有的須返回,有的則留在夫家。 亦有少數族群(如阿美族、太魯閣族、卑南族)無回娘家習俗,或離婚、喪偶後不得返回娘家。 二、16族各族的回娘家習俗 阿美族 本族採行入贅婚,無回娘家習俗。 泰雅族 1本族婦女回娘家只有兩種情況,分別是新婚後和離婚後。 2...

鞦韆
21PAN 泛族群 L 生活禮俗

鞦韆 一、概要 目前蒐集到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邵族等以上6族有盪鞦韆的習俗。鞦韆通常在特定祭儀或節慶期間架設並使用,盪鞦韆的人多為男女老少或特定年齡層,常見於婚禮、割稻祭、播種祭等場合。鞦韆多數會在祭儀結束後拆除,有時隔年輪流使用。盪鞦韆的目的主要是祈求豐收、健康、生育順利。 二、16族各族的習俗 阿美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泰雅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排灣族 1本族稱鞦韆Ijakay(A185)。 2本族於每年割稻祭儀以及在訂婚與成婚時設置鞦韆(A66-A67、A185、A189、A206-207、B142)。 ...

啟明‧拉瓦Chiming Lawa
2T 泰雅族 Lt 文學

  啟明‧拉瓦,漢名徐趙啟明。散文家、報導文學家。生於1964年(民國53年)。出生於台中市。漢/泰雅族人。   父親是漢族、職業軍人,母親拉瓦.諾幹Lawa Nokan為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紅香部落泰雅族福骨群人。有2兄1姊。 學歷   6歲(1970年,民國59年)就讀台中西屯國小。12歲(1976年,民國65年)就讀黎明國中。15歲(1979年,民國68年)就讀光華高中。30歲(1994年,民國83年)就讀東海大學大學社會系。42歲(2006年,民國95年)讀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29歲(1993年,民國82年)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館員...

馬紹.阿紀Masao Aki
2T 泰雅族 Lt 文學

  馬紹.阿紀Masao Aki。作家、主播。生於1968年(民國57年)。出生於新竹縣尖石鄉嘉樂村加拉排部落Klapay,現居於台北,泰雅族(馬里闊丸群)人。   祖父尤浩.內凡日本時期曾任駐在所警丁。父親阿紀.尤浩為小學教師,母親碧穗.西藍Pisuy' Silan。有3位姊姊,其一里慕伊.阿紀為小說家。與妻子育有2子。 學歷   6歲(1976年,民國65年),就讀新竹縣尖石鄉尖石國小。   11歲(1981年,民國70年),就讀新竹縣橫山鄉橫山國中。   14歲(1984年,民國73年),就讀明志工專電機科。   56歲(2...

利格拉樂.阿𡠄Liglav A-wu
3W 排灣族 Lt 文學

利格拉樂.阿𡠄   利格拉樂‧阿𡠄Liglav A-wu,漢名高振蕙,筆名利格拉樂‧阿𡠄。散文家。生於1969年(民國58年)。出生於屏東縣屏東市。現居於屏東縣來義鄉文樂村文樂部落Pucunug。排灣族人。 家庭背景   屬於利格拉樂Liglav家族。父親為安徽人。母親利格拉樂.穆莉淡Liglav Mulidan,排灣族人。父親為退伍軍人,在安徽時為簡易師範畢業的私塾教師,來台退伍後早年經營豆腐工廠。父親過世後,母親離開眷村,回到部落生活。家中有二妹一弟。育有二子一女。 學歷   6歲(1974年,民國63年),就讀屏東市大同國小。10歲舉家遷...

陳英雄Quwan Taqur
3W 排灣族 Lt 文學

  谷灣.打鹿勒Quwan Taqur,漢名陳英雄,筆名鷹娣。警察、作家。生於1941年(民國30年)。出生於台東縣大武鄉大竹村。現居於台北。排灣族人。 【家族/家庭背景】   父親嘉淖.打鹿勒,為部落祭師長,一生務農。母親谷娃娜,大竹國民小學畢業後,即接受祭師訓練,擔任部落婚喪喜慶時的祭祀工作。兩人育有六名子女,陳英雄排行第三。   大姐陳銀花,育有九名子女。大哥陳德順,木匠,育有六名子女,已逝世。二哥陳登春,於台東市貨車行工作多年,已逝世。妹陳寶玉,嫁給退伍陸軍上尉,育有五名子女,已逝世。么弟陳清盛,大理石工藝師,育有一對子女。 【學歷】   台東中...

射日
21PAN 泛族群 Y 神話傳說

一、此類神話傳說的概要情節 天上有數個太陽(兩個、三個、多個);影響生活(曬死幼兒……);有人去射日(父親、父親與子、勇士…);種植水果(柚子、橘子……)、攜帶食物(小米);被射中的太陽變成月亮,天上才有了太陽與月亮。英雄(尚未老死的)返家時已是老人。 二、16族各族的神話傳說概要 阿美族 未收集到相關神話。 泰雅族 泰雅族的射日神話中,1有一個太陽(B280-281、B286、B288、B290-291、B299-300、B312、C159、C169、D468-471、D471-472、...

洪水
21PAN 泛族群 Y 神話傳說

一、此類神話傳說的概要情節 洪水的起因在各族的傳說中呈現高度多元。有不少族群認為洪水是因人類觸犯禁忌或亂倫行為所引發,這類說法出現在泰雅族、雅美族等神話中。有些族群則認為洪水是神靈為了懲罰人類的惡行或是因神明之間的爭端、婚事糾紛,例如阿美族中就出現海神因婚事失敗或誤會而發動海嘯的情節。 自然災變亦是常見起因,包含地震、山崩、海水倒灌、大雨、火山爆發、海嘯等。有數個族群(如布農族、鄒族)指出是動物行為導致水道受阻(如大蟒蛇、鰻魚或怪魚堵住水口),造成洪水暴發。也有少數神話中,洪水是由特定族群的作惡引發,例如雅美族的Dobosbosan部落或Jikavatoan部落因惡行而招致神明滅族...

黃金歲月
21PAN 泛族群 Y 神話傳說

一、此類神話傳說的概要情節 在多數原住民族的神話中,黃金歲月是一段人類不需勞動、萬物主動供給的理想年代,生活極為豐饒而無憂。 多數族群都提到,當時的小米具有神奇的特性,只需一粒、半粒、甚至三分之一粒小米就足以煮出一大鍋飯,能養活一家甚至一整個社群。有的說法中,小米還能自己走入穀倉、與人對話,甚至一株即可吃一年。除此之外,還有食物與肉類取得毫不費力、自然萬物與工具皆能自動服務、人類與萬物融洽共存等特色。有些神話提到當時人類還有神力,或剛從樹或石頭中誕生,處於神人共居的早期階段。 黃金歲月的終結,普遍來自於人類的不敬、貪婪、懶惰、惡作劇。濫用、浪費小米是最常見的轉捩點。許多故事描...

熊與豹
21PAN 泛族群 Y 神話傳說

一、此類神話傳說的概要情節 在大多數的故事中,熊與豹曾是兄弟、好友或具有親密關係的同伴。 熊與豹之間的矛盾,普遍起源於互相裝飾、畫圖或刺青時產生的不公平與惡意行為。 熊對豹的背叛與羞辱行為極為憤怒,後續發展在不同族群中有數種變化: 有些版本中熊選擇原諒,兩人言歸於好,豹承諾會將日後狩獵所得分給熊。但也有許多版本指出熊與豹從此決裂、反目成仇,熊一見到豹就攻擊,或是兩人分道揚鑣。 二、16族各族的神話傳說概要 阿美族 未收集到相關神話。 泰雅族 1據說過去猿猴、熊、豹、人類都是同一個祖先(B262i),而熊與豹全身白毛(A28)。2某日熊與豹在...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21PAN 泛族群 G 機構社團

位置簡介   位於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台史博)位在台南市安南區市郊地帶,400年前此處仍為台江內海範圍,因鄰近曾文溪改道與氾濫等因素日漸淤積,逐漸演變成為今日面貌。該館一樓大廳常設展出「手撐仔」(tshiú-the-á)小船,敘明此地歷史地理脈絡。鄰近有台鐵永康站、南部科學園區、台南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和順轉運站。 沿革   1992年(民國81年),總統李登輝推動本土化政策,並於視察「台灣省立博物館」時,指示台灣省教育廳籌建「省立歷史博物館」。1993年(民國82年)確定本館名稱為「台灣省立歷...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