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內文(tjauvu'uvulj)社位於今屏東縣枋山溪上游右岸支流之右岸山腹,是排灣族大龜文酋邦酋長ruvaniyau和tjuleng的居住地,也是酋邦的領導中心,日本時代隸屬高雄州潮州郡枋山支廳管轄。內文社原名tjakuvulj(大龜文)社(清朝以排灣族語直譯大龜文),日本為了區分部落與酋邦之名稱,將原名大龜文社改稱內文社,而以大龜文稱呼整體酋邦部落。 大龜文酋邦居民來自各方,在利益共生之下逐漸形成23個生命共同體的酋邦部落(日本時代有680戶4,154人)。台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佐馬太於1910-1914年(明治43年至大正3年)實施「理蕃五年計畫&mda...
力里酋邦所指 力里酋邦位於七佳溪與力里溪之匯合處東南方約4公里,力里溪左岸,浸水營越嶺古道北方山腰,海拔750公尺處,日本時代隸屬枋寮支廳管轄。力里社的排灣族族稱是rarukuruk,語意「生麻」(另一說是「將野獸四足引裂」)。力里社分為大小兩個部落,北邊較低的大部落稱為qinaljan,南邊位在較高的小部落稱為qantju。根據1911年(明治44年)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的調查,當時力里社有261戶,1,058人。酋邦其餘所屬部落分布於大樹林山的東西兩側(tjaljangatuwan、出水坡、kalapan等)。力里酋邦早期是酋長林立,但經過歷史上數次戰役的洗鍊後,已產生最高的酋長─...
事件背景 四林格(drake)社位於恆春半島港口溪中游右岸,四林格山東南面的山麓,海拔306公尺之斜坡,日本時代隸屬高雄州恆春郡恆春支廳管轄。四林格酋邦是由kiljimatj社和sinequqequt社等二社所組成,因該地盛產樟樹drakes,故統稱二社為draki(漢譯四林格)。此酋邦由pakaleva和tjukudr兩家酋長共管酋邦的政經事務。並和tatalivan(竹社)及padriyul(八遙)等酋邦為親緣關係。 四林格社事件是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實施「理蕃五年計畫押收原住民槍枝」的政策,引起四林格社不滿而武裝抗日的事件,屬1914年(大正3年)排灣族南蕃事件之一...
事件背景 柴塱譯(caljengis)社位於台東縣大竹篙溪上游西邊支流中游的左岸山腹,是排灣族的部落。日本時代隸屬台東廳大武支廳管轄。相傳社民來自西部djeveckadan社(今屏東縣春日鄉七佳村)翻越南部中央山脈後,先移住東部varulju(馬有樂)社(位於柴塱譯社西北方),之後再移住柴塱譯社。該社融入該地區tjalilik(大谷)mamazangiljan-kadjalepan酋長之酋邦社會,因而形成一個強盛的部落。日本時代時,日警常役使浸水營道路上附近的社民擔任送郵件,或抬轎日警行走往來於浸水營道路上的工作,且稍些怠慢就會遭受日警的喝斥或毆打,因此,引起附近社民的怨恨。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