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址在台東縣池上鄉萬安村1鄰5-2號。 學區包括池上鄉的錦園、萬安、富興、振興4村,位於197公路起點沿線。 「萬安國小」的前身為1941年(昭和16年)創立的「池上國民學校萬安分教場」。錦園發展最早,清國時代稱新開園。1875年(光緒1年),台灣南路理番同知袁聞柝駐卑南,4年後於新開園設番學,教授通用語言與禮義。然而,因教法不當,番學逐漸荒廢,1884年(光緒10年)已名存實亡。1893年(光緒19年),台東直隸州知州呂兆璜設萬安莊義塾,供番童識字習四書,學童約13人,教師月薪由州府支應。惟1894年(光緒20年)甲午戰爭後,戰亂導致義塾停辦。 日本時代初期...
拼板舟之於雅美族的多重意義 雅美族人視飛魚為「天上的魚」,每年2月下旬進行meyvanowa(港灣祭),隨後進行船團成員集結於舵長家,檢視漁具預備捕抓飛魚的共宿豐漁祭,隨著將大船推至沙灘安放槳及槳架的祈求豐漁祭,接著穿上禮服至港口參加村落性的大船招魚祭、大船夜間初次捕魚祭、小船晝漁祭等等一系列的祭儀,直到teyteyka(飛魚終了期),繞著以飛魚為核心的捕撈活動的祭儀才告一個段落,每個祭儀都依著飛魚的洄游的季節、船團的集結、捕撈的技術、食用的禁忌下運轉。 拼板舟對pongso no tao(人之島)的雅美族而言,不僅是捕魚的器物,也不僅是其外在形制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