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分直一,《台湾考古民族誌》(台灣考古民族誌),東京:慶友社,1981年。 成書背景與全書章節概述 本書是以作者所主張的「民族考古學」(與1970年代以降,歐美為中心所展開的新考古學Neoarcheology中的民族考古學有些微的差異)為核心的考古學論文集。這也是一部提出將台灣史前遺址的發掘調查,和台灣原住民族的物質文化研究相互結合的「南島考古學」概念的著作。第一章是台灣考古學總論的探討,第二章是台灣的遺址和出土遺物的解說,第三章是以台灣的石器、陶器為中心的文物研究,第四章是華南的史前學以及台灣民族資料的探討,第五章是台灣民族誌的記述,第六章是前國立台灣大學教授陳奇祿繪製素描、國分...
宮本延人、瀬川孝吉、馬淵東一,《台湾の民族と文化》(台灣的民族與文化),東京:六興出版,1987年。 成書背景 本書是日本統治時期作為台灣原住民族研究者第一人者的宮本延人、瀨川孝吉、馬淵東一等3人的鼎談之文集。宮本和馬淵所屬於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土俗人種學教室,從事考古學、民族學調查和研究。瀨川任臺灣總督府理蕃課勤務,在從事農業相關工作與植物研究之外,也關注原住民族的生計、物質文化,並搜集其生活用具。 三人鼎談是在1986年3月進行,待一年後才出版。由社會學者大川正彥、社會人類學者馬淵悟、考古學者米澤容一擔任編輯。 全書章節概述 全書構成具多樣性(var...
田本はる菜,《山地のポスト・トライバルアート―台湾原住民せデックと技術復興の民族誌》(山地的後部落藝術──台灣賽德克族技藝復興的民族誌),北海道:北海道大学出版会,2021年。 本書概述 本書是一部民族誌,以田野調查為基礎,記述賽德克族「編織」技術以及此技術在實際社會中運作的樣貌,並探討在原住民族文化復興與市場經濟商品化的脈絡下,「編織」如何在多樣人群間的複雜關係中實踐。本書也可視為是一部探討賽德克族「編織」技藝在社會生態學中定位的「技藝的生態誌」。作者透過持續而深入的田野調查,以編織與人際互動為軸線,呈現賽德克族當代生活中,女性透過日常編織的實踐,所累積的技能與知識。 全書...
鹿野忠雄,《東南亜細亜民族学先史学研究》一、二卷,東京:矢島書房,1942、1952年。本書有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中譯本(2016)。 成書背景 本書為集結了在台灣的民族學、史前考古學、地形學、生物地理學領域留下眾多成果的鹿野忠雄論述研究的論文集。其對象區域以台灣為中心,同時涵蓋東南亞諸地區、中國大陸相關區域、玻里尼西亞,具有寬廣的視角,試圖再建構從東南亞橫跨大洋洲的文化史、民族史。 第1冊由作者自己於1942年(昭和17年)出版。其後,作者前往北婆羅洲調查、行蹤不明,第2冊於1952年(昭和27年)透過馬淵東一、瀬川孝吉之手出版。全書共2冊,由39篇論文構成。 ...
楊南郡著,笠原政治、宮岡真央子、宮崎聖子編譯,《幻の人類学者森丑之助——台湾原住民の研究に捧げた生涯》(神祕的人類學者森丑之助──為台灣原住民研究而奉獻的生涯),東京:風響社,2005年。全書章節概述 本書由四部構成,主題為森丑之助,一位從明治到大正年間走遍台灣各地的人類學者,第一部為其評傳;第二部重新收錄其著作,並由編譯者導讀其評傳;第三部探究其周遭人物,以及他們與森丑之助的關係;第四部為其年譜與著作目錄。 第一部之評傳原由台灣人楊南郡(1931-2016)以中文撰寫並在台灣出版(《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2000),後由日本研究人員翻譯。緊接在後的導讀將評傳作者楊南郡與森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