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742,459
  • 線上人數: 9
  • 噶瑪蘭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查詢的關鍵字:『阿美族』, 民族檢索:『11K 噶瑪蘭族Kebalan』, 共5筆


《噶瑪蘭語詞典》
11K 噶瑪蘭族 D 重要文獻

中含有若干巴賽語的詞彙。同樣道理,遷移到花東一帶的噶瑪蘭人跟阿美族人混居,也都會講阿美語,難免借入一些阿美語詞彙。花東地區的噶瑪蘭耆老都會四種語言:噶瑪蘭語、阿美語、日語、台灣閩南語,這是國內很少見的現象。語法結構系統似乎不受影響。   本詞典所採用的書寫系統跟政府公布的有兩點不同:本詞典l對應官方的d,本詞典的r(閃音)對應官方的l。   本詞典資料很豐富,目前還沒有哪一部詞典可以取代,包括原民會的線上詞典。噶瑪蘭語現在日常還在使用,資料無限,永遠也採集不盡。   噶瑪蘭語有兩點特色:一、輔音分長短,長輔音就是geminate consonants,例如,saRu...

加禮宛事件
11K 噶瑪蘭族 H 歷史事件

挺清 向東向南擴張勢力。 阿美族 七腳川社 挺清 向東向北擴張勢力。 阿美族 薄薄社 中立偏清軍 獲得獎勵。 阿美族 荳蘭社、理留社 中立偏巾老耶 嚴切訓示 泰雅族 木瓜番 偏加禮宛 遭七腳川社阻截 【表1】相關族社列表。(李宜憲製表) 事件背景   1874年(同治13年)的日軍侵台之役下,沈葆楨以開山撫番來回應日本的質疑(在後山有何政教措施);其中的北路開...

噶瑪蘭族音樂
11K 噶瑪蘭族 A 藝術文化

今族裡的幾位族人,利用了本族祖先過去遺留下來的曲調,或鄰族的阿美族歌調與日本民歌調,創作填進了新的噶瑪蘭歌詞,而成了現代的噶瑪蘭sailay歌謠。 3. qataban:這是現今屬於豐年祭歌舞當中所演唱的歌謠,但在過去qataban卻是屬於祭人頭的一種儀式,這個儀式隨著阿美族的影響,而改稱為豐年祭。在qataban當中所演唱的歌謠,有幾首是過去一直留傳下來的歌謠,但絕大部份也是族內音樂家採用阿美族豐年祭歌謠曲調,再重新創作新的噶瑪蘭歌詞。 4. patoRoqan:這是過去屬於喪事時所演唱的哀歌或弔歌,也就是過去稱為bantoghan的歌謠。不過這類的歌謠,目前...

Paterungan新社部落
11K 噶瑪蘭族 K 生活空間

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7人12%【民族比例】噶瑪蘭族55%、阿美族27%、泰雅族1%、其他5%。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71戶,199人。主要民族為噶瑪蘭族,使用噶瑪蘭語。遷徙與由來本部落最早的居民是1878年(光緒4年)遷居於此的撒奇萊雅族人,最後在今加路蘭溪口北岸濱溪處建屋,自成部落,以Adop Bonga為頭目。日本時代後因耕地需求及避免徭役等因素,開始有噶瑪蘭族、太巴塱部落阿美族、布農族等族人移入本部落,尤為阿美族人最多。歷史事件1. 1987年(民國76年),部落首次參加台北新公園豐濱之夜歌舞演出,表演自1950年(民國39年)以來即...

Kodic立德部落
11K 噶瑪蘭族 K 生活空間

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5人17%【民族比例】噶瑪蘭族46%、阿美族31%、泰雅族1%、排灣族1%、魯凱族1%、其他4%。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54戶,129人。主要民族為噶瑪蘭族,使用噶瑪蘭語。遷徙與由來部落以噶瑪蘭族人為主,於清國時代自宜蘭南遷至花蓮奇萊平原等地。1878年(光緒4年),因加禮宛事件迫使族人遷至本部落。歷史事件1. 1878年(光緒4年),發生加禮宛事件。2. 2010年(民國99年)部落名稱登記為「立德部落Kodic」。...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