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日本時代初期,日本花蓮港守備隊為能就近監視外太魯閣族人,並為充分查明通往宜蘭的探險道路,即於1896年(明治29年)7月間在新城地區設置新城分遣隊監察哨。惟不到半年的時間,因為日本哨兵在部落隨意盜挖部落族人種植的番薯、芋頭,其後又強暴太魯閣族的部落婦女,偷竊和姦淫是褻瀆祖靈的不潔行徑和部落社會禁忌,使得外太魯閣地區部落族人內心瀰漫著憤慨不安。到了1896年(明治29年)12月23日,終究發生了太魯閣族人獵襲殲滅監察哨內所有官兵的「新城事件」,也開啟了太魯閣族人抵抗日本軍警入侵山區部落的序曲。 彼時日本政府為了解新城地區的狀況,並也試圖對外太魯閣地區的各部落進行報復反擊...
緒論 反亞泥事件,又稱「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是一起深具社會、環境、族群意涵的重要事件。此運動緣起於1973年(民國62年),遠東集團旗下的亞洲水泥公司到花蓮設廠,選中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秀林村的土地,也就是亞洲水泥公司花蓮廠現在的廠區。亞洲水泥公司於太魯閣族傳統領域進行礦區開採,其中所引發的土地權益與環境爭議,涉及原住民族權益、企業責任及環境倫理、政府行政程序等複雜關係。 事件所涉民族與部落 反亞泥事件的主要涉及民族為太魯閣族,族人向以Gaya做為人生處事修為的準據,且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思想深植於族人心中,對土地具有與祖先靈性相連的獨特傳承。事件中的遠東集團亞泥...
事件背景 太魯閣國家公園於1986年(民國75年)正式成立,其範圍涵蓋花蓮縣秀林鄉、南投縣仁愛鄉、台中市和平區的山區,是台灣國家公園體系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公園之一。然而,國家公園的設立對當地太魯閣族的傳統生活方式與文化空間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包括土地耕作空間的縮減、祭儀活動的受限、日常生活環境的改變,進而成為衝突的主要起因。 太魯閣族人在國家公園的劃設過程中一無所知,認為這是對祖靈的褻瀆,也觸及了其生存權的核心問題。此一情況引發了當地居民普遍的不滿,並透過部落內的交流與討論逐步累積情緒,最終轉化為針對國家公園的抗爭行動。 事件所涉及民族及部落 本次運動主要涉及太...
由宜蘭蘇澳通往花蓮港 日本時代的蘇花道路不同於清代的道路,1916年(大正5年)6月1日起,日本政府正式修築「蘇澳花蓮港間道路」,從「蘇澳白米橋右岸」起工,開到「花蓮港街筑紫橋左岸」,又可稱為「蘇花臨海道路」 危險難行的舊道路 1896年(明治29年),日本駐紮於東部的陸軍第一旅團,組成一支探險隊,沿清代蘇花北路而行,想要威壓沿線的泰雅族,但遭受重大抵抗,無功而退。1908年(明治41年),總督府理蕃當局發動「大南澳隘勇線推進」,因為警備需要,從蘇澳起至南澳,拓寬成3日尺(約1公尺)左右的道路,沿路分別於各據點設置分遣所,派警備員防守,南澳以南則因為屬於「隘勇線」外,...
【圖1】Ciwang Iwal。(金清山提供,出自《UYAS PSBIYAX》,2001年) 生平概述 姬望‧伊哇兒Ciwang Iwal生於1872年(明治5年)4月30日,卒於1946年(民國35年)4月19日,臨時葬於佐倉墓園(今花蓮慈濟醫院後方),享年75歲。為緬懷其對太魯閣族及其他族群傳福音的熱忱,太魯閣教會中會決議將其屍骨從佐倉墓園遷移至加灣部落公墓內。 Ciwang的母親Iwal年輕時從加灣部落嫁給Snglingan部落的Umin。父親Umin因病早年去世,母親Iwal帶女兒Ciwang遷居至加灣部落娘家(山頂),Ciwan...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1-8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61戶【總人口數】509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94人9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5人3%【民族比例】太魯閣族74%、布農族7%、泰雅族6%、阿美族2%、賽德克族1%、其他7%。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64戶,499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教會】思窪撒爾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立山教會、【社團組織】立山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卓溪鄉七里香傳統射箭協會、【其他】立山社區活動中心、立山文化聚會所。 遷徙與由來 ...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9-10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31戶【總人口數】106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4人98%【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人2%【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2%、布農族2%、泰雅族4%、阿美族2%、賽德克族2%、排灣族1%、鄒族1%、其他5%。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32戶,103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學校】立山國小、立山國小附幼。 遷徙與由來 於1933-1939年(昭和8-14年),Swasal部落族人遷往Myamay(今吉安)。由領袖H...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1-8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326戶【總人口數】1044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648人62%【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96人38%【民族比例】太魯閣族52%、阿美族4%、泰雅族3%、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62戶,764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學校】和平國小、和平國小附幼、【教會】和平天主堂、【派出所】新城分局和平派出所、鐵路警察和平派出所、【社團組織】和平社區發展協會【其他】新城郵局、花蓮縣消防局和平分隊、工業局和平工業區服務中心...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9-14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74戶【總人口數】543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08人94%【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5人6%【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3%、阿美族3%、泰雅族4%、排灣族2%、其他3%。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79戶,550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教會】和中長老教會、【社團組織】和中社區發展協會。 遷徙與由來 發祥地Truku Truwan,為台灣西部的南投縣境東北一帶山區。而後陸續分批由南投發祥地越嶺東遷...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19戶【總人口數】684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10人60%【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74人40%【民族比例】太魯閣族50%、阿美族4%、泰雅族3%、布農族1%、賽夏族1%、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461戶,1495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學校】崇德國小、崇德國小附幼、【教會】崇德天主堂、【派出所】新城分局崇德派出所、【社團組織】崇德社區發展協會、【其他】海巡署崇德安檢所、崇德車站。 遷徙與由來 ...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1-12鄰。(2016年為4-14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532戶【總人口數】1669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566人94%【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3人6%【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1%、阿美族3%、泰雅族3%、布農族1%、賽德克族1%、其他4%。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585戶,1921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學校】富世國小、富世國小附幼、【派出所】新城分局富世派出所、新城分局天祥派出所、【教會】太魯閣長老教會、姬望紀念教會、富世天主堂、天祥...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景美村10-15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56戶【總人口數】797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747人94%【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0人6%【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3%、阿美族3%、泰雅族3%、其他4%。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57戶,767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學校】三棧國小、三棧國小附幼、【教會】波拉旦長老教會、三棧聖家堂、【社團組織】三棧社區發展協會、【其他】三棧部落文化健康站。 遷徙與由來 部落位於三棧溪下游右岸,加禮宛山北峰北方,其...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364戶【總人口數】1201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69人89%【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32人11%【民族比例】太魯閣族70%、阿美族9%、泰雅族3%、布農族1%、賽德克族0.5%、其他4%。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396戶,1177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學校】佳民國小、【派出所】新城分局佳民派出所、【教會】大山長老教會、格督善長老教會、佳民天主堂、【社團組織】佳民社區發展協會、【其他】台水九區處佳民淨水廠、佳民部...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秀林村4-8鄰。(2016年為富世村1-4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13戶【總人口數】760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728人9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2人4%【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1%、阿美族5%、泰雅族4%、布農族1%、賽德克族1%、其他4%。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94戶,955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教會】秀林長老教會、【社團組織】秀林社區發展協會。 遷徙與由來 族人由南投東部山區東移,遷抵古白揚(Kbayun)。再遷至...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1-3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55戶【總人口數】543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21人9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2人4%【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3%、泰雅族4%、阿美族2%、其他6%。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60戶,525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社團組織】民有社區發展協會。 遷徙與由來 部落原位於立霧溪上游支流陶樸閣溪左岸,中橫公路碧綠站西南約5-6公里處。後南遷至馬黑洋社稍西之巴圖諾莫可里(Batonot mohol...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13-14鄰。(2016年只有10-14鄰,10-12鄰今為秀林部落。)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11戶【總人口數】615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58人91%【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7人9%【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0%、泰雅族4%、阿美族3%、布農族1%、撒奇萊雅族1%、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04戶,306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遷徙與由來 部落位於三棧溪下游左岸,新城山南走支脈的東側山麓,玻士林駐在所南方300-400公尺之間。1914年...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9-12鄰。(2016年為4-9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321戶【總人口數】1054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08人9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6人4%【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2%、泰雅族3%、阿美族3%、布農族1%、賽德克族1%、其他5%。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27戶,371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學校】秀林國小、秀林國小附幼、【派出所】新城分局秀林分駐所、【鄉公所】秀林鄉公所、【衛生所】秀林鄉衛生所、【其他】秀林鄉民代表會 遷徙...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水源村1-11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414戶【總人口數】1510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383人92%【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27人8%【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4%、阿美族3%、泰雅族2%、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411戶,1461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學校】水源國小、水源國小附幼、【派出所】吉安分局水源派出所、【教會】威朗紀念長老教會、水源聖教會、水源天主堂、【社團組織】水源社區發展協會、【其他】秀林鄉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 遷徙...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7-12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64戶【總人口數】908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56人94%【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2人6%【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6%、阿美族2%、泰雅族2%、賽德克族1%、其他3%。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60戶,856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學校】銅門國小、銅門國小附幼、【派出所】吉安分局銅門派出所、【教會】銅門長老教會、銅門天主堂、【社團組織】銅門社區發展協會。 遷徙與由來 日本時代初期,族人由銅門西南方高...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1-6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64戶【總人口數】583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54人95%【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9人5%【民族比例】太魯閣族83%、阿美族2%、泰雅族3%、排灣族1%、布農族1%、其他3%。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73戶,584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社團組織】榕樹社區發展協會、【其他】慕谷慕魚遊客中心。 遷徙與由來 原位於木瓜溪左岸,銅門派出所對岸台地。係由14個部落構成,原址居於榕樹上方坡地。日本時代令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