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03,583
  • 線上人數: 9
  • 太魯閣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查詢的關鍵字:『狩獵』, 民族檢索:『12U 太魯閣族Truku』, 共3筆


太魯閣族還我土地運動
12U 太魯閣族 H 歷史事件

》請願書的簽署,並召開公聽會,呼籲修法以保障原住民在園區內的狩獵權。此後,1994年(民國83年)10月,秀林鄉有超過半數的鄉民代表,連同約2,000名太魯閣族人,共同發起以「反壓迫、爭生存、還我土地」為訴求的抗議活動,並前往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集體行動,以爭取其土地與生存權利。 事件始末   1994年(民國83年)的「反壓迫、爭生存、還我土地運動」是太魯閣族人對抗土地徵收不公與國家政策矛盾的一次大規模抗爭。此事件的導火線起於秀林鄉富世村同禮社區的一宗土地申請爭議。當地一位族人在申請於自家耕地建造工寮時,意外得知該地早於6年前在未經耕作者同意的情況下,被秀林鄉公所轉讓予太魯閣...

威里事件
12U 太魯閣族 H 歷史事件

閣的得其黎社(Tkijig,今秀林新崇德村)多人至威里社附近狩獵,偶遇威里社耆老,於是責備耆老分配津貼不公,並開槍射傷其親族。7月30日,又發生西拉罕社(シラガン,今中橫公路寧安橋北上方)與威里社的衝突,以致於西拉罕社人殺害2名日本人腦丁。   由於威里地區的紛擾持續增高,花蓮港支廳長大山十郎決定撤出當地的日本人,並要求賀田組暫時退出。此時,古魯社壯丁也在賀田組事務所開槍射擊天花板;7月31日,5名日本腦丁因惶恐而自古魯社退出,卻在前往花蓮港途中,於遮埔頭(今新城鄉北埔村大漢技術學院一帶)附近,被同行之威里社壯丁殺害。此舉終於成為威里事件的導火線。   這些殺害日本腦丁的威里社人,...

太魯閣族服飾
12U 太魯閣族 M 物質文化

制度,服飾呈現個人的獨特成就,例如女性的織布能力,或是男性的狩獵與征戰能力。太魯閣族社會有一些特殊的禮服,包括貝珠衣、銅鈴長衣與長袖長衣,用以呈現穿著者獨特的個人成就與功績。穿著這類特殊禮服者通常是社群中的領袖、善獵者或具有獵首功績者,在特殊的祭儀場合中才能穿著這類服飾。   貝珠對太魯閣族人是相當珍貴的物件,是經過輾轉交換而來。在過去,貝珠有類似貨幣的功能,並且具有婚聘、平息糾紛與賠償的功能。太魯閣族人以貝珠製成貝珠長衣、貝珠裙、貝珠帽飾、貝珠護腳布與腰帶等類型的服飾。   太魯閣族服飾上大量使用紅色毛線,紅色具有生命與血的象徵意涵。女子在織布過程中,以紅色染料進行染色,女子染紅...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