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479,191
  • 線上人數: 32
  • 拉阿魯哇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民族檢索:『15L 拉阿魯哇族Hla’alua』, 共11筆


Maia、Mangacun瑪雅部落
4B 布農族 15L 拉阿魯哇族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 生活空間

部落概述 位於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里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18戶【總人口數】788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757人9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1人4%【民族比例】屬人社。布農族60%、鄒族10%、拉阿魯哇族7%、卡那卡那富族9%。呈多族混居部落,尚未清楚分割,布農族471人,卡那卡那富族69人,拉阿魯哇族58人。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17戶,779人。主要民族為布農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使用郡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卡那卡那富語、拉阿魯哇語。 部落內有【學校】民權國小、民權國小附幼、那瑪...

Sʉhlʉnganʉ、Sulungan草水部落
4B 布農族 15L 拉阿魯哇族 K 生活空間

部落概述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1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41戶【總人口數】108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95人88%【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3人12%【民族比例】布農族69%、鄒族7%、拉阿魯哇族6%、魯凱族3%、排灣族1%、賽德克族1%。呈多族混居部落,尚未清楚分割,布農族95人,拉阿魯哇族7人。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5戶,40人。主要民族為布農族、拉阿魯哇族,使用郡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拉阿魯哇語。 部落內有【教會】草水長老教會。 遷徙與由來 部落由玉山的Ahlipapu、Taku...

Ruhlucʉ、Haising高中部落
4B 布農族 15L 拉阿魯哇族 K 生活空間

部落概述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2-5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69戶【總人口數】574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21人91%【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3人9%【民族比例】布農族65%、拉阿魯哇族11%、排灣族6%、鄒族5%、阿美族2%、魯凱族1%。呈多族混居部落,尚未清楚分割,布農族371人,拉阿魯哇族65人。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50戶,480人。主要民族為拉阿魯哇族,使用郡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拉阿魯哇語。 部落內有【學校】興中國小、興中國小附幼、【派出所】六龜分局高中派出所、【教會】高中長老教...

Su’aci美蘭部落
15L 拉阿魯哇族 K 生活空間

部落概述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6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2戶【總人口數】84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74人88%【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人12%【民族比例】拉阿魯哇族30%、布農族30%、鄒族19%、魯凱族7%、阿美族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0戶,50人。主要民族為拉阿魯哇族,使用拉阿魯哇語;郡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 遷徙與由來 族人原居住在東部hlasHllga經往西部遷移。1946年(民國35年),因與拉阿魯哇族通婚遷至su'aci(美蘭段)。 歷史事件 1....

Kalʉvʉnga、Ngani桃源部落
4B 布農族 15L 拉阿魯哇族 K 生活空間

部落概述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桃源里1-4、6-7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52戶【總人口數】825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739人90%【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6人10%【民族比例】布農族80%、拉阿魯哇族4%、鄒族3%、泰雅族1%、排灣族1%。呈多族混居部落,尚未清楚分割,布農族663人,拉阿魯哇族30人。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80戶,550人。主要民族為布農族、拉阿魯哇族,使用郡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拉阿魯哇語。 部落內有【學校】桃源國小、桃源國小附幼、【教會】桃源方濟堂、【圖書館】高雄市桃源區立...

Tanguhla、Dinkam四社部落
4B 布農族 15L 拉阿魯哇族 K 生活空間

部落概述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桃源里5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42戶【總人口數】147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45人99%【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人1%【民族比例】布農族82%、鄒族9%、拉阿魯哇族4%、阿美族2%、魯凱族1%、泰雅族1%、其他1%。呈多族混居部落,尚未清楚分割,布農族120人,拉阿魯哇族6人。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30戶,70人。主要民族為布農族、拉阿魯哇族,使用郡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拉阿魯哇語。 遷徙與由來 日本時代散居於荖濃溪西岸,現居位於荖濃溪西岸河階台地。先祖由Hlas...

桃源教會(長老)
15L 拉阿魯哇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桃源里南進巷178號,屬南布中會。   1950年(民國39年)花蓮的黃順利和古中山,來到桃源區的桃源部落(Kalʉvʉnga)首次傳道,同年連續2次入村傳福音,當時Vachi夫婦接待眾宣教師,並以布農歌調教導初信的村民,30人學會布農古調並接受福音。1954年(民國43年)3月,三民鄉(今那瑪夏區)的周天化來村,向顏金錢、顏順仁、高顏秀玉等3戶家庭傳教。1955年(民國44年)1月,桃源村村民遷移卡拉翁,南投傳教士史新度也到當地傳福音,初信者有顏金錢、顏順仁、高山明、顏順福、顏正樹等15人,並搭建茅草屋禮拜堂,同年2月竣工,隸屬布農中會。   1956年(民國...

草水教會(長老)
15L 拉阿魯哇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1鄰14-2號,屬南布中會。   本會為高中教會的支會。由於兩地相距約3公里,每遇風雨信徒不便參加聚會,因此長老蘇文慶、史新度牧師、高中教會長執在草水成立支會,由史新度牧師兼任牧者。1978年(民國67年),布農中會派宣教師陳天順到本會牧會,翌年再派宣教師杜智接任。杜智於於1983年(民國72年)建成水泥教堂,並請布農中會舉行教堂落成典禮。1994年(民國83年)「南布中會」成立,本會改隸屬該中會。   本會迄今(2024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史新度、陳天順、杜智、伊斯瑪哈撒嗯•尼安嗯。   本會2024年(民國113年)有在籍會員53名...

拉阿魯哇族傳統住屋
15L 拉阿魯哇族 M 物質文化

傳統住屋的建築型態   拉阿魯哇族的傳統家屋建築形式為長方形平地式,整體外觀呈橢圓錐體狀,與鄒族的傳統橢圓形家屋相似,但住屋矮小,內部空間較鄒族住屋小很多。屋頂稜角鈍圓,採用前後兩斜坡式結構,以茅草覆蓋,兩端屋頂很低,棟高約3.5-4.5公尺。   地基多建於平整台地,若建於斷崖或易崩塌地帶,則以石塊堆疊已防止崩塌。建築地面與屋外同高,採單室無隔間設計,屋內沒有窗,採光與通風仰賴前後與側邊的1-3個門。   梁柱以黃櫨、櫸樹、樟樹、茄苳、楠木等堅硬木材構築,不使用礎石,中央設有兩根主柱支撐棟木,周邊再立短柱並以竹木為橫樑,樑與柱間以凹槽榫接並用籐條綁紮。屋牆則以茅桿垂直排列,...

miatugusu聖貝祭
15L 拉阿魯哇族 R 信仰祭儀 A 藝術文化

聖貝祭演唱曲目   聖貝祭為拉阿魯哇族最重要的祭典,而聖貝祭祭歌的歌唱則是支撐祭典運作、展現祭典精神的重要活動。拉阿魯哇族的祭歌很早就出現在文獻中,佐山融吉在《蕃族調查報告書 第三冊》,完整記錄雁爾社miatungusu(聖貝祭)的歌詞,並詳述祭典中的歌舞運作。拉阿魯哇族耆老游仁貴在《南鄒族民歌》當中敘述,聖貝祭的歌謠,從祭儀開始到結束,一共需唱8首專屬的祭歌,連成一套組曲,其順序分別為:1.〈luua likihli〉(薯榔)──屬於排剪社的祭前歌,2. 〈malalalangu〉(準備歌)──屬於美壠社的祭前歌,3. 〈miatungusu〉(...

拉阿魯哇族音樂
15L 拉阿魯哇族 A 藝術文化

  拉阿魯哇族人口約500人,聚居於高雄市那瑪夏區、桃源區,2014年(民國103年)從鄒族分離出來,經正式認定為原住民族。(參見「拉阿魯哇族」詞條)拉阿魯哇族歌謠的最大特色,就是大部分的傳統歌謠都與聖貝祭祭典所唱的歌緊密相連,不論是哪個時期的研究者,都會特別點出這項特徵。 拉阿魯哇族音樂概述   拉阿魯哇族的音樂可以分為歌樂與器樂。器樂部分,日本時代《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當中,記錄了四社蕃四種樂器,分別為口簧琴、弓琴、橫笛、鼻笛。歌樂部分,有關拉阿魯哇族歌樂的調查,學者呂炳川的採集非常豐富,他蒐集了拉阿魯哇族10首歌謠(1971年錄音)。10首歌謠當中,祭歌就占了5首,可見祭歌...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