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933,434
  • 線上人數: 17
  • 泛族群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民族檢索:『21PAN 泛族群』, 共3180筆


鈍頭錦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隆頭魚科(Labridae) 【學名】Thalassoma amblycephalum 【別名】四齒、碇仔、礫仔、青開叉、鈍吻葉鯛、鈍頭葉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6公分,體稍長且側扁,吻部短。體被大形圓鱗,頭部無鱗,背鰭前之胸部被較小鱗,尾鰭截形,或略成凹型,成魚時為半月型。體色因魚齡大小與性別而差別極大,雌魚自吻部至尾鰭基部具一黑色寬帶;色帶上方之頭與體綠色,下方白色;尾鰭白色,上下鰭緣橙色。雄魚紅色,體側具綠色垂直短紋;頸背及體側前端黃色;頭藍綠色;頰部與鰓蓋具二條金黃色斜紋;胸鰭黃色,外側具黑緣之藍斑。 【生態習性】   主...

哈氏錦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隆頭魚科(Labridae) 【學名】Thalassoma hardwicke 【別名】四齒、礫仔、六帶龍、青銅管、青汕冷、柳冷仔、哈氏葉鯛、鞍斑錦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20公分,體側扁且延長,吻部短。體被大形圓鱗,頭部除鰓蓋背面被小鱗片外,餘皆裸露;幼魚尾鰭截形,成魚凹形。體藍綠色,具6條短黑色斜橫帶,橫帶向後漸短,體後部具粉紅條紋;頭具不規則粉紅色帶,頸背具2條黑色帶。 【生態習性】   以底棲性或浮游性的甲殼類、小魚、有孔蟲為食。棲息於潮間帶到15公尺深的淺潮池、岩礁、珊瑚區,出沒的地方通常都混雜著珊瑚礁、碎石、沙,日行性。...

詹氏錦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隆頭魚科(Labridae) 【學名】Thalassoma jansenii 【別名】四齒、礫仔、青汕冷、青開叉、青貢冷、大斑錦魚、詹氏葉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20公分,體稍長且側扁,吻部短。體被大形圓鱗;頭部除鰓蓋背面被小鱗片外,餘皆裸露。尾鰭後緣半月形,成魚上、下葉延長。體色因魚齡大小與性別而差別極大,幼、雌魚頭上半部黑色,下半部淡色;體白色,體背側具 3條極寬黑色帶,擴展至臀鰭,雄魚黑色帶間之體色偏黄。 【生態習性】   以底棲性、甲殼動物為食,屬肉食性魚種。活動力強,主要以擺動胸鰭的方式游泳。主要棲息於潮間帶到15公尺深的...

胸斑錦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隆頭魚科(Labridae) 【學名】Thalassoma lutescens 【別名】四齒、黃衣、紫衣、礫仔、青汕冷、青花龍、貓仔魚、黃衣葉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0公分,體稍長且側扁。頭部無鱗,僅鰓蓋上部有少許鱗片;腹鰭尖形;尾鰭截形,上下緣或有延長。體色因魚齡大小與性別而差別極大,雄魚體暗綠色;頭淡紅褐色,具許多與體色相同的細色帶,各鰭均為黃色。背鰭前部硬棘間有一黑斑,背鰭中央、臀鰭基及尾鰭上下緣均具一紅縱帶,胸鰭上半暗藍色;體側鱗片常有橫線紋。雌魚體色暗黃色至黄綠色,其餘色斑與雄魚同。 【生態習性】   以有殼的底棲性動物...

紫錦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隆頭魚科(Labridae) 【學名】Thalassoma purpureum 【別名】四齒、青衣、紫衣、礫仔、汕冷仔、貓仔魚、紫葉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46公分體稍長且側扁,吻部短。體被大形圓鱗,鰓蓋上部稍具小鱗片外,頭部無鱗,背鰭前之胸部被較小鱗,頸部裸出;腹鰭具鞘鱗。腹鰭尖形不成絲狀;幼魚尾鰭稍圓,成魚凹型或雙凹型。雄魚體全為藍綠色,體側具2條粉紅色縱帶;頭部藍綠色,眼後下緣具一粉紅色帶,上唇具一粉紅色細線,吻背及眼眶間隔後各具一粉紅色斑;胸鰭基下方具一粉紅色的Y字形斑;背鰭及臀鰭均為藍綠色,鰭中央均具一粉紅縱帶;尾鰭深褐色,鰭末緣藍色...

鸚鵡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鸚鵡螺科(Nautilidae) 【學名】Nautilus pompilius 【型態特徵】   體殼為左右兩側對稱型,由厚重的碳酸鈣所構成,外殼有褐、白相間的花紋,內層則有光亮晶瑩的珍珠層。體殼的內部由一層層的弧形鈣質腔壁,隔成一個個的小氣室,氣室中間有小管子貫穿,中間並有膜狀的水管相互連通,並連接到內臟腔。一隻鸚鵡螺成體在空氣中稱重可重達1公斤,可是在海中則僅有幾公克重,因為體殼腔室中低於海水密度的液體,以及其他從組織中擴散進入的氮、氧、氬等氣體,都對其浮力的調節有所幫助。成體的鸚鵡螺體殼直徑,最大可達約22公分左右,雄性的體型通常要比雌性大。 【...

五帶錦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隆頭魚科(Labridae) 【學名】Thalassoma quinquevittatum 【別名】四齒、礫仔、紅線龍、青打結、青貢冷、青貓公、貓仔魚、五帶葉鯛、縱紋錦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7公分。體稍長且側扁,吻部短,頭部無鱗,僅鰓蓋上部有少許鱗片;頸部裸出。尾鰭截形或尾葉稍延長,成熟雄魚深凹形。體上半具藍綠與粉紅交互的縱紋;背鰭基部藍綠色;胸與胸鰭基部具2條藍綠色帶;頭部具4條幅射狀藍綠色帶,頰部具一半圓形藍綠色環;背鰭具一黑斑;尾鰭無鱗,為黃橙色;尾葉具藍綠色帶。 【生態習性】   主食為底棲性、甲殼類如小蟹、小蝦,偶爾吃...

真蛸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章魚科(Octopodidae) 【學名】Octopus vulgaris 【別名】章魚、八腳魚 【型態特徵】   身體呈橢圓形,體表呈淺褐色。背部表面有稀疏的瘤狀突出,背部表面兩眼間無斑塊。各腕長度相近,側腕較長,腹腕較短。內殼退化,身體有一些明顯白色斑點。 【生態習性】   棲息於低潮帶的珊瑚礁洞或石塊下,食肉性。晝夜都在活動,遇到敵人就鑽入洞內或躲藏在礫石區域以石頭塞住洞口。晚上為避開海膽進入洞中,會將洞口以石頭封閉。一旦遇到敵人,就變化體色以偽裝。受到攻擊時會噴出黑色汁液,並趁機脫身。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東北角...

三葉錦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隆頭魚科(Labridae) 【學名】Thalassoma trilobatum 【別名】四齒、礫仔、青貢冷、貓仔魚、三葉葉鯛、綠波錦魚、綠斑葉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0公分。體稍長且側扁,吻部短。頭部無鱗,僅鰓蓋上部有少許鱗片;頸部裸出;尾鰭截平或雙凹形。成魚體色為橙褐色,體側具二條藍綠色縱帶,縱帶上方另具四條藍綠色的細橫帶,橫帶連接體側縱帶及背鰭基底的藍帶;頭部橙褐色,無任何色斑,胸鰭基亦無Y字形斑。 【生態習性】   主食為小蟹、小蝦、軟體動物及海星等。日行性,活動力強,夜間則在岩礁或珊瑚的凹陷處休息。棲息於潮間帶到深達10...

僧帽牡蠣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牡蠣科(Ostreidae) 【學名】Saccostrea cucullata 【別名】岩蚵 【型態特徵】   貝殼長約可達5公分,表面呈灰色,形狀不規則,以左邊的殼固著在岩石上,右殼呈蓋狀,蓋在左殼上,比右殼大,殼表呈紫褐色、黃褐色至黑色,具有粗的放射肋,生長鱗常磨損而不明顯,殼緣呈紫黑色波浪狀,相當銳利。貝殼內緣為乳白色的珍珠質,沒有刻紋殼表,韌帶區明顯,絞齒處黃棕色,閉殼肌痕呈深紫色,長圓形,大約位於貝殼的中間偏右下方處。 【生態習性】 常棲息於岩礁海岸、堤防、消波塊的潮間帶區。 【棲地分布】   台灣各地均有分布。 ...

金帶齒頜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龍占魚科(Lethrinidae) 【學名】Gnathodentex aureolineatus 【別名】黃點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0公分。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尖眼大。胸鰭基部內側不具鱗,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尾鰭深分叉,兩葉先端尖銳。體背暗紅褐色,具數條銀色窄縱紋;下方體側銀至灰色,有若干金黃色至橘褐色縱線;尾柄背部近背鰭後方數軟條之基底有一大形黃斑。各鰭淡紅色或透明。 【生態習性】   以小魚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夜行性,白天棲息在珊瑚叢上,晚上則游到珊瑚礁外圍尋找食物。群居性魚種,常成群巡游在潟湖礁石平台或向海珊瑚礁...

長硨磲蛤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硨磲蛤科(Tridacnidae) 【學名】Tridacna maxima 【別名】五爪蚶、五爪貝 【型態特徵】   殼長卵圓形,兩殼大小相等,殼呈近長橢圓形,最大體長為20公分。殼上有4-6條粗肋,肋上有鱗片,殼頂旁有一水滴形開口為足絲泌出處。殼色象牙白到鵝黃色而多變。 【生態習性】   為硨磲科分布最普遍,殼形變異最大的一種。貝殼有長、短、三角形或多種畸形。空間足夠時貝殼多呈長形;如生長受到珊瑚的阻攔,殼形則短小或畸形。棲息地多為淺海珊瑚礁、岩石底。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角、花東海岸、恆春半島,以及龜山島、綠...

單斑龍占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龍占魚科(Lethrinidae) 【學名】Lethrinus harak 【別名】龍占、龍尖、黑點裸頰鯛 【型態特徵】   體側扁,口大吻略鈍。眼大,位於近於頭背側。最大體長為50公分。尾鰭分叉,體背側綠褐色或灰色,各鰭淡粉紅色或淡色。腹面銀白色,體側中央在側線下方有一明顯且有時具黃緣之大橢圓黑斑,在受驚嚇或睡眠時,身體會出現若干雜斑。 【生態習性】   日行性,分布在5-20公尺之熱帶海域,主要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岩礁區外緣、沼澤區、紅樹林區或海藻床等砂泥地。獨居或成小群活動,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小魚為食。 【棲地分布】 ...

寶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寶螺科(Cypraeidae) 【型態特徵】   貝殼卵形,螺層內捲。外唇和內唇有細齒。外套膜薄、二葉型,活著時候幾乎完全覆蓋貝殼。齒舌紐舌形。 【生態習性】   藻食性、雜食性或食海綿。 【棲地分布】   分布於淺海、潮間帶的岩礁區和低潮線。 【原住民族語】 阿美族 cengi’ poki^ 賽夏族 kohael 拉阿魯哇族 tuvakʉ 【生活使用】 食用。 阿美族   可食。煮熟後會有黏液。族人通常會直接敲破螺殼以取出螺肉。味微苦,食用過多會舌頭麻甚至頭暈。...

單列齒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龍占魚科(Lethrinidae) 【學名】Monotaxis grandoculis 【別名】大眼黑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60公分。體略延長而呈橢圓形;眼前之頭背部隆起。吻略鈍圓,眼大,近於頭背部。頰部具鱗;胸鰭基部內側具鱗。背鰭單一;尾鰭分叉,兩葉先端尖型。體褐色而帶銀色光澤;唇部橘黃色,胸鰭除黑色之基部外為紅色。背鰭及臀鰭基部黑色。幼魚體側有三條寬黑色橫帶,尾鰭上下緣均黑色。 【生態習性】   肉食性,以礁區的小魚或無脊椎動物為食。日行性,小型群游。棲息於軟深的岩礁區或珊瑚礁外緣砂泥地,幼魚一般活動於沿岸。 【棲地分布...

非洲大蝸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非洲大蝸牛科(Achatinidae) 【學名】Achatina fulica 【別名】褐雲瑪瑙螺、褐雲滑胚瑪瑙螺 【型態特徵】   殼形為中大紡錘形,殼寬約4.6-5公釐,殼高約10-15公釐。螺層數約8-9層,殼中大型、右旋。是台灣目前體型最大的蝸牛之一,螺塔高,但縫合線不明顯。殼黃褐色,具有不規則的赤褐色條紋,殼頂1-3層常為乳白色,4-6層為淡黃色,夾雜赤褐色或淡紫色斑紋,7-9層為暗紅色,內有淡紫色或黃白色之粗紋。肉體為黑褐色混有白色斑點。 【生態習性】   多在潮濕環境活動,如下雨天、夜間,常於農田、果園、樹林間發現。為大型蝸牛...

欖色細齒笛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笛鯛科(Lutjanidae) 【學名】Aphareus furca 【別名】叉尾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70公分。體呈長紡錘形,兩眼間隔平扁,眼前方無溝槽。下頜突出,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平直,尾鰭深叉。體背藍灰色,體側淺紫藍色而帶有黃色光澤,前鰓蓋骨及主鰓蓋骨具黑緣;背鰭、腹鰭、臀鰭為鮮黃色至黃褐色;胸鰭淡色或黃色;尾鰭暗褐色而帶黃緣。 【生態習性】   主要以魚類為食,偶而捕食甲殼類。日行性,游泳速度快,棲息於沿岸礁區。獨游或小群聚集。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南部海域。 ...

蘭嶼光澤蝸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扁蝸牛科(Bradybaenidae) 【學名】Helicostyla okadai Kuroda 【型態特徵】   外殼中型,右旋,青色或白色,殼質較薄且呈透明狀,殼口卵圓形,外唇略增厚而外翻,殼臍孔狹窄而深。 【生態習性】   為樹棲型蝸牛,主要棲息於樹幹、葉背上。下過雨後才會出現,春、夏較常出現。通常棲息於稜果榕、咬人狗、月桃上。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綠島、蘭嶼。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taveh 【生活使用】 食用。 雅美族   蘭嶼光澤蝸牛遇水而出、與水混合後才會...

藍短鰭笛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笛鯛科(Lutjanidae) 【學名】Aprion virescens 【別名】藍鯛、青吾魚、藍笛鯛、綠短鰭笛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10公分。體呈長紡錘形;兩眼間隔平扁,眼前具一深槽,下頜突出於上頜,體被中大型櫛鱗,背鰭、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平直。胸鰭短而圓,遠短於頭長,尾鰭深叉。體一致為深藍色,背鰭基部處各有一黑斑。 【生態習性】   主要攝食魚類,偶而捕食底棲性之蝦類、螃蟹等甲殼類。日行性,一般皆獨游,偶而聚集成一小群。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沿岸礁區陡坡上緣、海峽或瀉湖附近之開放水域,深度可自表層至180公尺處附近。春...

斑芋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芋螺科(Conidae) 【學名】Conus ebraeus  【型態特徵】   殼呈倒錐形,底色為白色,其上分布有黑色斑塊,每三個組成一縱列,殼頂則分布放射狀的黑色斑塊,殼口白色,殼底黑色,具淺褐色殼皮。 【生態習性】   斑芋螺的外型通常是圓錐狀,大部分為肉食性,具有毒刺,以潮間帶及海底礁岩環境為棲息地,以藻類或小生物為攝食對象,在蘭嶼海域十分常見。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北海岸、宜蘭、花東海岸,以及各離島。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keveyvat 【生活使用】 涉及禁忌。具文化...

  • 上一頁
  • 47
  • 48
  • ...
  • 50
  • 51
  • 52
  • 53
  • 54
  • ...
  • 56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