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400,152
  • 線上人數: 8
  • 泛族群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民族檢索:『21PAN 泛族群』, 共3168筆


黃帶擬鬚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鬚鯛科(Mullidae) 【學名】Mulloidichthys flavolineatus 【別名】秋姑、鬚哥、黃帶擬羊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43公分,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紡錘形。吻鈍尖口小,鱗片小,側線完整。背鰭兩個,完全分離;尾鰭深叉型。體上半黃褐色,下半部白色;自眼至尾鰭有一條黃色縱帶,胸鰭後上方通常具一黑點;頭常具紅點。腹膜為暗色。背鰭與尾鰭淡至灰黃色,餘鰭淺白色。頦鬚白色。 【生態習性】   常在砂質地或軟泥地,以其頤鬚探索泥地中潛藏的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多毛類等,再挖掘覓食。群棲性魚類,少數會單獨活動,從岸邊到35公尺...

顆粒玉黍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玉黍螺科(Littorinidae) 【學名】Echinolittorina malaccana 【型態特徵】   殼厚,殼色灰黑色。螺塔較尖,體層具有兩列較大白色粗顆粒,細肋密佈殼表。無臍孔。殼內深褐色,殼口近圓形,口蓋角質,褐色。 【生態習性】   棲息於岩礁海岸,潮間帶上半部居多。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北部、宜蘭、花蓮、屏東、高雄,以及龜山島、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等海域。 【原住民族語】 阿美族 datimtimay 【生活使用】 食用。 阿美族   可食,但肉少。有些人吃多會...

金帶擬鬚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鬚鯛科(Mullidae) 【學名】Mulloidichthys vanicolensis 【別名】秋姑、鬚哥、無斑擬羊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8公分。體側扁略延長呈長紡錘形,吻鈍尖;頦鬚達前鰓蓋後緣垂線。鱗片小,頭與體被櫛鱗,腹鰭基部具一腋鱗,眼前及吻端無鱗,側線完整。背鰭兩個,完全分離;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尾鰭深叉型。體背紅褐色,體側淡紅色至白色,腹部呈白色;體側有一條金黃色縱帶,胸鰭後上方不具黑點。腹膜為暗色。各鰭呈現鮮黃色。 【生態習性】   在礁區外緣的砂地或軟泥地上,以其頤鬚探索砂泥地中的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棲息於礁台...

花青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蓮花青螺科(Lottiidae) 【學名】Nipponacmea schrenckii 【別名】披子、淺戳仔 【型態特徵】   貝殼呈扁平卵形的低斗笠狀,殼頂接近前方,長約2公分,殼表呈墨綠色至褐色,密布黑褐色的細紋或放射狀斑紋,色彩多變化。殼面上可見許多細密的放射肋自殼頂向殼緣延伸,放射肋上有許多串珠狀的小顆粒突起。殼的內面略呈青色,珍珠質,但無光澤;殼質較薄,呈半透明狀,中央區域呈褐色,周緣的形狀規則,有褐色和白色交替的環帶。 【生態習性】   退潮時活動,以齒舌刮取生長在岩石上的藻類為食,遇到危險或退潮時,會緊貼在岩石上。常棲息於岩礁海岸潮間帶...

紅帶海鯡鯉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鬚鯛科(Mullidae) 【學名】Parupeneus chrysopleuron 【別名】秋姑、鬚哥、紅秋姑、黃帶副緋鯉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6公分。體側扁略延長呈長紡錘形,頭稍大,吻長而鈍尖。具頦鬚一對。體被弱櫛鱗,易脫落,腹鰭基部具一腋鱗,眼前無鱗。背鰭兩個,彼此分離;尾鰭叉尾形。體一致為橘紅色,上半部較深,下半部較淺;眼部四周有數條斜紋之藍帶,自眼眶後側至尾鰭基部有條寬黃褐帶;背鰭及胸鰭淺紅色;頦鬚、腹鰭與臀鰭淡黃色。 【生態習性】   以頤鬚探索泥地中潛藏的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多毛類等,再挖掘覓食。主要棲息於岩礁區沿岸或...

黑千手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骨螺科(Muricidae) 【學名】Chicoreus brunneus 【型態特徵】   貝殼呈較短的紡錘形,殼黑灰色,細螺肋密佈其上,末端如樹枝狀分岔,在肩部尤其明顯,體層上有大突瘤,螺塔高。殼口緣紅色,內為白色,口蓋近圓形,角質,深褐色。 【生態習性】   棲息於淺海的礁岩地區,低潮線以下。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台北、基隆、宜蘭、花蓮、台東、屏東、高雄,以及龜山島、綠島、澎湖、東沙島等海岸。 【原住民族語】 阿美族 pingiwitay 【生活使用】 食用。 阿美族   可...

圓口海鯡鯉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鬚鯛科(Mullidae) 【學名】Parupeneus cyclostomus 【別名】秋姑、鬚哥、圓口副緋鯉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50公分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紡錘形。頭稍大,口小吻長而鈍尖。具頦鬚一對,極長達鰓蓋後緣之後,甚至幾達腹鰭基部。體被弱櫛鱗,易脫落,背鰭兩個,彼此分離;尾鰭叉尾形。體色具二型:一為灰黃色,各鱗片具藍色斑點,尾柄具黃色鞍狀斑,眼下方具多條不規則之藍紋,各鰭與頦鬚皆為黃褐色,第二背鰭和臀鰭具藍色斜紋,尾鰭具藍色平行紋;一為黃化種,體一致為黃色,尾柄具亮黃色鞍狀斑,眼下方具多條不規則之藍紋。 【生態習性】  ...

紫口岩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骨螺科(Muricidae) 【學名】Drupa morum 【型態特徵】   貝殼厚重,呈拳頭形或半球形,長約可達5公分,螺塔低矮,體層大而圓,殼表呈白色、灰棕色至棕色,突瘤(棘)黑色。在潮間帶浪大處者棘突較短,亞潮帶者棘刺較長,且大都附著一些石灰質和珊瑚藻,擬態珊瑚碎石。殼口狹窄,光滑,呈淡紫色至暗紫色,有些地區的殼口邊緣呈淡黃色。口蓋角質,呈黑褐色。 【生態習性】   以多毛類、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棲息於潮間帶岩礁、低潮線以下。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角、花東海岸、屏東,以及龜山島、綠島、蘭嶼、小琉球、澎湖、東沙...

多帶海鯡鯉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鬚鯛科(Mullidae) 【學名】Parupeneus multifasciatus 【別名】老爺、秋姑、鬚哥、黑尾秋哥、黑點秋哥、多帶副緋鯉 【型態特徵】   體稍側扁呈長延長紡錘形。頭稍大。下頷具鬚,鱗片大。具頦鬚一對,末端達眼眶後方,最大體長為30公分。背鰭兩個且彼此分離,尾鰭叉尾形。體淡灰至棕紅色。背部具二塊黑色鞍狀斑,且斑塊間為白色區。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外緣的砂地,利用鬍鬚來探索在砂泥底質上活動的底棲生物。日行性的魚類,夜晚停棲於洞穴凹陷處休息。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及離島各地海域,以本...

鐵斑岩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骨螺科(Muricidae) 【學名】Tylothais virgata 【型態特徵】         貝殼厚重,近長卵圓形,長可達6公分,體螺層膨大。殼表呈黑褐色具有淡色細紋,或乳黃色至白色具有黑褐色斑紋,且有十幾個棘瘤突起。殼口大,近卵圓形,內唇呈棕褐色至紫褐色,殼表的顏色延伸至外唇,外唇有些有大的細齒,唇柱有小褶皺。口蓋近卵圓形,角質,黑褐色。 【生態習性】   棲息於岩礁海岸的潮間帶。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角、宜蘭、東部海岸、恆春半島,以及綠...

大型海鯡鯉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鬚鯛科(Mullidae) 【學名】Parupeneus spilurus 【別名】秋姑、鬚哥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6公分,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紡錘形,吻長而鈍尖,具頦鬚一對。體被弱櫛鱗,背鰭兩個,彼此分離;尾鰭叉尾形。體呈橘紅色至紅褐色,腹面淡紅色或偏白色;自吻端至體側中央具3條黑褐色縱帶,第2條經過眼睛且沿側線而行;尾柄側線上方具一大黑斑,兩側黑斑通常不相連;各鰭為橘紅或淡;頦鬚白色。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外緣的砂地,或者是碎礁地上,利用鬍鬚來探索在砂泥底質上活動的底棲生物。日行性,白天在礁砂混合區獨自或小群聚集...

羅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骨螺科(Muricidae) 【學名】Purpura panama 【型態特徵】         殼近橢圓形,深褐色底上有白色細紋及白色、褐色交錯形成的色帶,肩部具不明顯的瘤突。殼口廣,邊緣為深褐色,白色,內有皺摺。口蓋角質,半圓形褐色。 【生態習性】   棲息於潮間帶的礁岩上,低潮線下。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角、花蓮、高雄,以及龜山島、澎湖、東沙島、南沙太平島等海岸。 【原住民族語名】 阿美族 cori’ n...

大斑裸胸鯙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海鱔科(Muraenidae) 【學名】Gymnothorax favagineus 【別名】花鰻、虎鰻、薯鰻、錢鰻、糬鰻、大點花、花點仔、豆點裸胸鱔、黑斑裸胸鯙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吻圓;上、下頜略呈鉤狀。尖牙;上、下頜齒單列,頜間齒單列,鋤骨齒在大型個體上由前向後由單列逐漸變為雙列。本種體色由白、灰白至灰褐色;體表具許多圓黑斑點,斑點的直徑隨著魚體成長並不顯著地增大,而是斑點數量增加;頭部斑點密度較高,且常形成類似蜂巢狀的斑紋。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於淺海珊瑚、岩礁的洞穴、隙縫中。以魚類為主食。斑點間隔受地...

大岩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骨螺科(Muricidae) 【學名】Thais armigera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0公分。殼呈紡錘形,殼肩有發達的白色突棘,粗如指狀,體層上有兩列螺旋的短棘,與殼肩的棘聯合成縱肋。體表常覆石灰質,殼色土黃到灰黃,棘部稍白。殼口大,殼口米白色,內唇帶淡褐色,外唇內緣有小齒,口蓋角質。 【生態習性】   肉食性。棲息於淺海珊瑚礁、低潮線以下。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宜蘭、花蓮、恆春半島,以及綠島、蘭嶼、小琉球、澎湖、東沙海...

烏伊蘭擬金眼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擬金眼鯛科(Pempheridae) 【學名】Pempheris oualensis 【別名】刀片、皮刀、三角仔、水果刀、解餌刀、黑稍單鰭魚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背、腹緣隆起,尾柄細長,喉部中部具稜脊。頭中等大,吻端鈍圓。眼大型,其直徑遠大於吻長。下頜突出,上頜稍可伸出。具擬鰓,鰓裂寬,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游離。頭及背部為深褐色或淺褐色,其下則為銀色,其鱗片上有許多銅黑色小斑點,隨魚的增長而增加,尤其以胸部、鰓蓋及頭部更為顯著,最後成古銅色;胸鰭基部有一黑斑。背鰭前緣及末端黑色;臀鰭色淡,不具明顯之黑色緣。 【生態習性】   夜...

漁舟蜑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蜑螺科(Neritidae ) 【學名】Nerita albicilla 【別名】畚箕螺、錦蜒螺  【型態特徵】         貝殼呈現半球形,螺塔低平,殼表有細螺旋紋,但縫合線淺而不明顯。殼表黑色底,有大小不一的白色雲斑或條紋,偶而有淡紅色條紋。殼口面寬平,殼口半圓形,呈白色,內唇滑層微黃,有大小不等的顆粒密布;內唇軸有三個左右的小齒另。口蓋為石灰質,呈現半圓形,內側有一鉤狀突起能強而有力地將口蓋封閉於殼口上,以防鳥類、甲殼類或其他動物的侵襲。 ...

圓擬鱸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擬鱸科(Pinguipedidae) 【學名】Parapercis cylindrica 【別名】沙鱸、雨傘閂、狗魚岩、舉目魚、海狗甘仔、花狗母海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23公分。體延長近似圓柱狀,尾部略側扁,頭稍小而似尖錐形。吻尖而平扁。體被細鱗,側線簡單而完全;背鰭連續,尾鰭圓形。體背黃褐色,腹面灰白色;體側具9-10條暗色的梭形橫帶,且延伸至腹部,並於腹面中線與另一側之橫帶相連;頭側具2條黑褐色斜帶。背鰭硬棘部灰黃色,各鰭淺灰色,或淡色,皆具黑色小點。 【生態習性】   以魚類、底棲甲殼類動物為食物。棲息於掩蔽的海灣、港灣、潟湖...

白肋蜑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蜑螺科(Neritidae) 【學名】Nerita plicata 【型態特徵】         螺塔明顯,殼色白色至淡粉色,有時雜有黑斑,殼表具有許多明顯的粗螺肋,肋間溝深。殼口滑層具顆粒,內、外唇具齒;口蓋表面及內面為黃褐色,表面具有顆粒,口蓋柄為長方形。 【生態習性】   以藻類為食,棲息於岩礁潮間帶高潮區,退潮乾旱時較少趨避行爲。繁殖季節時,於潮間帶堅硬底質產下扁圓形卵囊。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北部、東北角、宜蘭、花蓮、屏東、高雄,以及...

食蚊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花鱂科(Poeciliidae) 【學名】Gambusia affinis 【別名】胎鱂、大肚仔、大肚魚 【型態特徵】   體延長,前部略呈楔狀,後部側扁。雌魚的腹部膨大圓突。頭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體被有大型的圓鱗,背鰭小型,雄魚的臀鰭第3、4、5鰭條特化而成一延長的交接器,雌魚則正常的扇形,尾鰭呈圓形。體色為淡金黃色或灰色,略透明。背側暗褐色,腹面淺白。雌魚的腹部後端有一黑色斑。各鰭的外緣呈深褐色。 【生態習性】   表層魚類,大多成群地在水體的表層活動。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的緩流區,以及湖泊、田間、渠道等棲所,亦可進入河口區的半淡鹹水域...

粗紋蜑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蜑螺科(Neritidae) 【學名】Nerita undata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公分,螺塔明顯,殼表具許多粗的螺肋。殼口外唇緣上方有一個特大的齒狀突起,大突起的下方亦有一顆有齒突,內唇滑層發達具條紋狀突起,內唇殼緣有大型的唇齒。殼口白色,口蓋有許多小型的顆粒。 【生態習性】   刮食岩石上藻類、微生物,棲息於潮間帶岩礁上。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角、東部海域、屏東南灣、恆春半島,以及龜山島、綠島、蘭嶼、澎湖。 ...

  • 上一頁
  • 48
  • ...
  • 50
  • 51
  • 52
  • 53
  • 54
  • ...
  • 56
  • 57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