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擬雀鯛科(Pseudochromidae) 【學名】Labracinus cyclophthalmus 【別名】紅魚仔、紅娘仔、准雀鯛、紅身公仔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20公分。體長橢圓形。吻短,眼中大。體被櫛鱗;側線斷成二段,背鰭、臀鰭基底有鱗片;尾鰭圓形。頭部、肩部深橄欖色有灰橘色斑點,體側有大鮮紅斑延伸到腹部;口鼻、頰部有平行藍紋。背鰭緣淡藍色,稍下方為橘色,鰭條有鮮紅色之陰影,鰭膜之斑點為棕色,前部分之斑點鑲有橘色緣,向後而漸加深且在後面之鰭條有明顯的暗色橫斑;臀鰭緣為藍色,基部有鮮紅色陰影;胸鰭條無斑點;腹鰭為鮮紅色;尾鰭緣為藍色而稍內...
【科名】鐘螺科(Trochidae) 【學名】Chlorostoma argyrostoma argyrostoma 【別名】凹螺、青茵螺、三角螺仔 【型態特徵】 為中小型螺類,殼徑約可達4.6公分,殼高約4公分,但以2-3公分者較為常見。螺殼的表面呈黑色,常有藻類附生。貝殼呈略扁的三角圓錐形,螺層微凸,有6層,螺肋呈顆粒狀且斜向整齊排列。殼底有顆粒狀的螺肋,殼口內有珍珠光澤,具有褐色、角質性圓而薄的口蓋,臍孔有或不明顯,中央多呈綠色。 【生態習性】...
【科名】鸚哥魚科(Scaridae) 【學名】Calotomus carolinus 【別名】鸚哥、青衣、蠔魚、菜仔魚、星眼絢鸚嘴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54公分。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鱗片大型。尾鰭於幼魚時圓形,雌魚圓形或截形,雄魚時為內凹形。雌魚體色單調,為棕色,散布有白色斑點;胸鰭後緣具白緣。雄魚體呈紅、綠褐色間,鱗緣為橘色;頭為深綠褐色,眼睛四周及吻部具有輻射狀的橘紅色斑紋;背鰭、臀鰭為深綠褐色,上有兩條平行之橘色條紋;胸鰭為淺橘綠色,邊緣為白色;腹鰭為淺紅褐色;尾鰭為橘褐色。 【生態習性】 以多種底棲、有硬殼的藻類為食物。棲...
【科名】鐘螺科(Trochidae) 【學名】Tectus pyramis 【別名】鐘螺、塔形扭柱螺、塔形馬蹄螺 【型態特徵】 貝殼呈圓錐形,殼徑與殼高均約4.5-10.5公分。螺呈淡灰色至淡棕色,帶有一些暗綠色和紅褐色的斜斑紋,上半部具有成列的突瘤與小顆粒,下半部光滑。殼底平滑呈灰白色,具有十多條細的螺旋狀花紋,無臍孔。口蓋呈半透明的金黃色。偶可見殼表被侵蝕而呈現珍珠光澤的死殼。 【生態習性】 刮食固著性的海藻,棲息於岩礁海岸低潮線附近至深約30公...
【科名】鸚哥魚科(Scaridae) 【學名】Cetoscarus bicolor 【別名】青衣、蠔魚、鸚哥、菜仔魚、鸚哥魚、青鸚哥魚、雙色鯨鸚嘴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90公分,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鱗片小型,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時為內凹形。幼魚期之身體為白色,頭部除吻部外為橙紅色,邊緣帶黑線,吻部則為粉紅色;背鰭具一外緣鑲有橙色邊之黑色斑點。體色為深藍綠色,體側鱗片具粉紅色緣;自下頜有一粉紅色斑紋。背鰭及臀鰭為藍綠色,於基部均有平行的粉紅色斑紋;胸鰭為紫黑色;腹鰭為黃色,外緣為綠色;尾鰭為藍綠色,外緣、基部為粉紅色。 【生態習性】 ...
【科名】鐘螺科(Trochidae) 【學名】Trochus hanleyanus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5公分,殼呈圓錐狀。殼表綠色,表面粗糙,部分下緣有瘤肋。殼底平整,具放射細紋。殼口完整,具珍珠光澤。臍孔明顯,與周圍為白色。口蓋角質,圓而薄。 【生態習性】 棲息於潮間帶之礁岩到淺海,刮食岩石上的藻類為生。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角、宜蘭、花蓮、台東、屏東,以及龜山島、澎湖、東沙島。 【原住民族語名】 雅美族 ...
【科名】鸚哥魚科(Scaridae) 【學名】Chlorurus microrhinos 【別名】青衣、鸚哥、小鼻綠鸚嘴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70公分。體延長而略側扁。雄魚額部突出,使吻部呈陡直狀;雌魚則略隆起而使頭背部幾成直線。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為深凹形,雄魚則為新月狀。稚魚體呈黑褐色,體側有數條白色縱紋,隨著成長,體色變成暗色、綠褐色,終端期變藍色,或稀有的黃褐色個體。鱗片具橘黃色短橫紋或斑點。終端期的大雄性魚頭部時常具藍色條紋與小區塊,並延伸到的嘴角。 【生態習性】 以藻類為主要食物。棲息於潟湖、臨海礁石區,日行性,晚上於礁...
【科名】鐘螺科(Trochidae) 【學名】Trochus stellatus 【型態特徵】 貝殼爲小型的圓錐形,兩側膨脹。殼表密布紅褐色色斑,粗顆粒分布整個體螺層。殼底具同心圓的螺肋及不連續紅褐色線段。殼口完整,具真珠光澤。臍孔明顯,周圍為白色。口蓋角質,圓而薄。 【生態習性】 棲息於潮間帶到淺海的岩礁區。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台北、基隆、宜蘭、花蓮,以及龜山島、綠島、蘭嶼、澎湖。 【原住民族語名】 阿美族 l...
【科名】鸚哥魚科(Scaridae) 【學名】Chlorurus sordidus 【別名】青衣、青衫、蠔魚、鸚哥、藍鸚哥、青尾鸚哥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最大體長為40公分。鱗片大;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為稍圓形到截形。稚魚體呈黑褐色,體側有數條白色縱紋。雌魚體色多變異,體色為一致為暗棕色到淡棕色;體側鱗片具暗色緣,尤其在體前半部之鱗片更是顯著;尾柄部有或沒有淡色區域;尾鰭基部具一大暗斑點;胸鰭暗色。雄魚體色亦多變異,體藍綠色,腹面具藍或綠色縱紋;各鱗片具橘黃色緣;有時頰部及體後部分具黃色大斑;背鰭及臀鰭藍綠色,具一條寬的橘黃色縱帶;尾鰭藍綠色具...
【科名】拳螺科(Turbinellidae) 【學名】Vasum ceramicum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2公分,為大型螺。殼厚重,殼呈紡錘形,螺塔高,殼表呈灰白色且有黑褐斑點,殼肩上有數列粗短管狀棘,殼口狹窄,口蓋呈水滴形,角質黑色。雜食性。 【生態習性】 棲息於淺海珊瑚礁、岩石底、低潮線以下。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角、花東海岸、恆春半島,以及蘭嶼、澎湖、東沙島等。 【原住民族語名】 雅美族 kaman...
【科名】鸚哥魚科(Scaridae) 【學名】Scarus chameleon 【別名】青衣、青衫、蠔魚、鸚哥、藍臀鸚嘴魚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最大體長為31公分。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隨著成長,眼上方之頭背部微隆起。尾鰭微凹或成半月形。稚魚體呈黑褐色,體側有數條白色縱紋。初期體色呈褐色,背鰭橘褐色,尾鰭裸露區黃褐色。終期體色為藍綠色,體中部具茶紅色區塊,鱗片外緣為橙色,眼上級後方具藍綠色條紋,頭上半部為黃綠色,下半部則偏橘。背鰭及臀鰭為藍綠色,中央有橘黃色色帶,尾鰭為橘黃色,中央部位具D字型藍綠色斑紋,上、下葉緣為藍綠色。 【生態習性】 ...
【科名】蠑螺科(Turbinidae) 【學名】Lunella coronata 【別名】蠑螺、大頭仔 【型態特徵】 小型螺類,殼徑約可達4公分,以1-2公分者較常見。貝殼呈圓球形,殼厚,螺塔低且每一螺層之縫合較淺,螺塔不明顯。殼的肩部偶有隆起如結瘤,殼表有細的織布花紋,呈黑褐色、棕褐色、紫褐色至綠褐色。殼口白色,有時略帶黃色,中央有時呈淡綠色,有臍孔。口蓋厚,石灰質,略呈半球形。 【生態習性】 平時附著在岩礁上或岩縫中,退潮才出來覓食,以岩礁上的海...
【科名】鸚哥魚科(Scaridae) 【學名】Scarus forsteni 【別名】青衣、青衫、蠔魚、紅咬齒、紅海逮、紅鸚哥、青鸚哥仔、綠唇鸚嘴魚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最大體長為55公分。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尾鰭為微凹或半月形。稚魚體呈黑褐色,體側有數條白色縱紋。初期階段的雌魚體色有諸多變異,大多為背側紅褐色,體側暗紫紅色至黑褐色,腹側則為鮮紅色至黃色。終期階段的雄魚體色為藍綠色,鱗片具橙紅色緣,而背部鱗片會轉為綠色,並延伸至尾柄部;胸部及其前方均為藍綠色;從胸鰭基部至尾柄有一綠色條紋縱走其間;頭部上側為橄欖色,下側有一道藍綠色線條;上唇具橙...
【科名】蠑螺科(Turbinidae) 【學名】Turbo marmoratus 【別名】夜光螺 【型態特徵】 大型貝殼,近球形,殼體厚實。有粗大的瘤列。面綠色而有黑褐色斑。殼口內富珍珠光澤。口蓋大而圓,白色厚重。 【生態習性】 藻食性,棲息約4-20公尺深之碎礫石底與礁岩洞穴、潮下帶。夏天為生殖季。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基隆、花蓮、台東、屏東,以及綠島、蘭嶼、小琉球。 【原住民族語名】 雅美族 kazab ...
【科名】鸚哥魚科(Scaridae) 【學名】Scarus rubroviolaceus 【別名】紅衣、青衫、紅海蜇、紅鸚哥 【型態特徵】 體型延長具略呈側扁,頭部於初期時呈平滑之弧形,隨成長前額突出,吻之背側呈陡直狀。齒板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覆蓋,具有0-3枚犬齒。初期型的體色為紅褐色,背部色澤較深,腹部較淺,頭部、胸鰭、腹鰭及尾鰭為紅棕色,背鰭及臀鰭為淺紅棕色;終期型的體色為藍綠色,背部之鱗片為黃色及綠色各半,胸部黃綠色,並延伸至尾柄部,眼下以上之頭部為深橄欖色;鰓蓋為橙色,並混有綠色;背鰭為淡橙色,並具藍綠色,外緣色澤較淺;腹鰭為橙色,外緣為藍...
【科名】蠑螺科(Turbinidae) 【學名】Turbo sparverius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9公分,殼略呈圓形,沒有肩角。螺塔小、稍高,縫合溝和螺肋明顯,表面呈綠褐色有黑色斑,口蓋中央暗綠色,殼口內呈白色。 【生態習性】 通常棲息於潮間帶岩礁,以藻類為食。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角、花東海岸、恆春半島,以及綠島、蘭嶼、小琉球。 【原住民族語名】 阿美族 fafako^ fafaho^ 雅美族 ikey 【生活使用】 食用。裝飾用。 阿美族 可食...
【科名】鸚哥魚科(Scaridae) 【學名】Scarus schlegeli 【別名】青衫、蠔魚、鸚哥、許氏鸚嘴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40公分。體延長而略側扁,初期階段之尾鰭為圓到截形,終期階段則略為雙凹形。初期階段之體色為紅褐色至橄欖褐色,之後體色隨年齡而異,從淡橙色混雜綠色,到深褐色雜以藍色均有;鱗片外緣為橙色;眼以上之頭部、頸背部具有一道鮮亮之垂直色帶,在此區域之上端則有一方形之黃色色塊;背鰭及臀鰭為橙色或橙褐色,其外緣為藍色,基部亦然,而鰭膜之中央區域則有藍色色帶;尾鰭為橙褐色,鰭膜上有短的藍色條紋或小斑點,形成3、4條之垂直色帶。 ...
【科名】田螺科(Viviparidae) 【學名】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別名】田螺、石螺 【型態特徵】 貝殼呈現圓錐卵形,螺塔、各螺層間之縫合線十分明顯,貝殼呈褐色或綠褐色,體螺層大而圓胖,殼口亦呈現近圓形。口蓋為角質,形狀如一圓扇形,上有十分整齊的同心圓紋路。 【生態習性】 淡水貝,棲息在湖沼區、池塘區、水田軟泥土中,亦喜歡生活在水流較緩之河底。 【棲地分布】 台灣各低海拔河川、水塘等淡水地區均有分布。 【原住民族語名】 阿美族 tuko tuko^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