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930,727
  • 線上人數: 17
  • 泛族群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民族檢索:『21PAN 泛族群』, 共3180筆


擬鮪鼻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Naso thynnoides 【別名】打鐵婆、剝皮仔、單板鼻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40公分,體呈長橢圓形而側扁。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尾鰭彎月形。體背側呈深褐色,腹側深色,體側具不顯且大小不一之垂直細紋;尾鰭一致為暗色,基部具白色斑塊。骨板基部同體色。 【生態習性】   以浮游動物為食,日行性。為半大洋性魚種,活動於近岸但較少見到。主要棲息於較深的潟湖、礁區斜坡海域,棲息深度在40公尺以內。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南部、東部,以及離島海域。 【原住民族語名】...

單角鼻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Naso unicornis 【別名】打鐵婆、剝皮仔、獨角倒吊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70公分,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隨著成長,眼前之額部逐漸突出而形成長而鈍圓之角狀突起,其長度與吻長略同,吻背朝後上方傾斜,直到角突處為止。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各鰭條皆不延長;尾鰭截平。體呈藍灰色,腹側則為黃褐色,尾柄上的骨質板為藍黑色。背鰭與臀鰭有數條暗色縱線,並具藍緣。 【生態習性】   以粗糙多葉的褐藻類為食,日行性。主要棲息於水道、潟湖、礁岸、礁區斜坡或有拂浪處。幼魚於礁區上方活動,成魚大多成小群活動。...

日本鰻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鰻鱺科(Anguillidae) 【學名】Anguilla japonica 【別名】土鰻、正鰻、白鰻、白鱔、鰻鱺、日本鰻、淡水鰻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蛇狀,尾部側扁。頭呈鈍錐形。口大而開於吻端,下頜略突出於上頜。背鰭、臀鰭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和尾鰭連結成一體而不易區分彼此;鱗片細小而埋藏於皮下。體表無任何花紋,體背部為深灰色而稍帶綠色,腹部則為白色。 【生態習性】   屬降河性洄游魚類,主要棲息於河川底層與洞穴中。夜行性,以魚蝦及其他大型底棲動物為食。屬廣鹽性魚類,也可忍受低溫,低溶氧的環境。鰻線順黑潮海流北上,歷經30-5...

花鰻鱺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鰻鱺科(Anguillidae) 【學名】Anguilla marmorata 【別名】土龍、黑鰻、花鰻、鱸鰻、花鱎仔、烏耳鰻 【型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蛇狀,尾部側扁。頭中大,呈鈍錐形。口大而開於吻端,微斜裂而達眼後緣後下方;下頜略突出於上頜。背鰭、臀鰭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和尾鰭連結成一體而不易區分彼此;體型較粗短,背鰭起點至胸鰭基底的距離短於背鰭起點至肛門的距離。體背側為褐色布滿不規則的黃綠色斑塊;腹部為乳白色。體長小於50公分的幼魚,尾部有一明顯的黑斑。 【生態習性】   屬降河性洄游魚類,主要棲息於河流中、上游的底層或洞穴內...

燈眼魚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燈眼魚科(Anomalopidae) 【學名】Anomalops katoptron 【別名】閃光魚、菲律賓燈頰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5公分。體延長而側扁。頭中大,吻鈍。眼大,眼下緣有小於眼經之大型發光器,並具控制發光器啟閉之構造。體被細鱗,具幾近平直之側線。兩個背鰭,體一致為黑褐色。除胸鰭外,餘鰭之外側部位亦呈暗色。 【生態習性】   夜行性,白天躲藏於洞穴、陰暗處,晚上棲息於陡坡的暗處覓食,以浮游動物為食。隨著成長棲息深度越深,可達400公尺。 【棲地分布】   台灣分部於蘭嶼海域。 【原住民族語名】 ...

五線巨齒天竺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天竺鯛科(Apogonidae) 【學名】Cheilodipterus quinquelineatus 【別名】大面側仔、大目側仔、五帶巨牙天竺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3公分,體狹長。體被櫛鱗,側線完全。尾鰭呈叉狀。體淡色,體側有五條暗縱帶;尾柄有具一粗金黃色環之小眼斑。第一背鰭和腹鰭色暗,其它各鰭色淡呈白色,尾鰭上下緣黑色。 【生態習性】   以小魚、甲殼類等為食,夜行性,白天幼魚多成群躲於礁洞下的陰暗處或珊瑚枝叢中,成魚則單獨藏在礁石凹陷處或珊瑚叢下。主要棲息於礁盤、潟湖或面海珊瑚礁區之洞穴或礁緣,深度可達40公尺。單獨生活、...

褐色聖天竺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天竺鯛科(Apogonidae) 【學名】Nectamia fusca 【別名】大面側仔、大目側仔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約10公分,體長圓、側扁,頭大,吻長,眼大。尾鰭叉狀。身體呈黃銅色或銀白色,尾柄上部有一暗鞍帶。第一背鰭前部為暗棕色,其它各鰭為淡色。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於潟湖、枝狀珊瑚區,夜行性。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東北部、南部,以及蘭嶼等地。 【原住民族語名】 雅美族 loving manong 【生活使用】 食用。 雅美族   漁人部落不食用。 ...

棘頭天竺鯛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天竺鯛科(Apogonidae) 【學名】Pristiapogon kallopterus 【別名】大目側仔、大面側仔、麗鰭天竺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5公分,體近菱形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體呈棕黃或淡紅褐色,各鱗片皆具深色緣;自吻端延伸至尾柄有一水平縱帶;尾柄側線上方有大斑點。第二背鰭和臀鰭各有一條與基底平行的褐色點帶縱紋。 【生態習性】   夜行性,白天停留在岩礁下方或洞穴內,晚上則外出覓食多毛類以及其它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獨游,成魚主要棲息於相當清澈水域之礁台、潟湖區、面海之礁區,深度可達45公尺以上。 【棲地分布...

波紋鈎鱗魨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鱗魨科(Balistidae) 【學名】Balistapus undulatus 【別名】黃帶砲彈、鉤板機魨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0公分。體側扁呈卵圓形,口小,尾柄短,寬高約略等長。每邊各有6個極強大之前傾棘,成兩列排列。眼中大,側位而高,眼前無深溝。除口緣唇部無鱗外,全被大型骨質鱗片。胸鰭短圓形;尾鰭圓形。體深綠色或深褐色,具許多斜向後下方之橘黃線,幼魚及雌魚之吻部及體側均有,但雄魚其吻部的弧線消失,體側呈波浪紋。尾鰭橘色,尾柄有一大圓黑斑。 【生態習性】   以底棲生物為食,包括藻類、海綿、被囊動物、小型甲殼類、軟體動物、小魚...

花斑擬鱗魨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鱗魨科(Balistidae) 【學名】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別名】小丑砲彈、圓斑擬鱗魨、花斑擬板機魨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50公分。體側扁呈卵圓形,口小,體表粗糙,眼前有一深溝。除口緣唇部無鱗外,全被骨質鱗片;頰部亦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尾柄鱗片具小棘列,向前延伸不越過背鰭軟條後半部。背鰭及臀鰭軟條截平;尾鰭圓形。成魚體深黑褐色;腹部有成列的大形白斑,背部在眼後至背鰭間黃色,具小黑斑;吻部黃色;眼前有一黃帶。第一背鰭黑色,第二背鰭與臀鰭白色,基部與鰭緣橘黃色;胸鰭白色,基部黃色;尾鰭黃色,基部與鰭緣黑色。...

褐擬鱗魨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鱗魨科(Balistidae) 【學名】Balistoides viridescens 【別名】皇后魨、剝皮魚、黃褐砲彈、綠擬鱗魨、褐擬板機魨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75公分。體側扁呈卵圓形,口小,尾柄短。眼前有一深溝,除口緣唇部無鱗外,全被骨質鱗片;頰部幾全被鱗。背鰭兩個;背鰭及臀鰭軟條截平;尾鰭圓形。體表粗糙,成魚體藍褐色,每一鱗片具一深藍色斑點;有一深綠色帶自眶間隔連接兩眼,並向下延伸經鰓裂至胸鰭基部;頰部黃褐色;上唇與口角深綠色;背鰭棘膜具深綠色條紋與斑點;第二背鰭、臀鰭與尾鰭黃褐色,鰭緣有一深綠色寬帶;胸鰭黃褐色。 【生態習性】 ...

斜帶吻棘魨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鱗魨科(Balistidae) 【學名】Rhinecanthus rectangulus 【別名】楔尾砲彈、黑帶銼鱗魨、斜帶板機魨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0公分。體側扁呈卵圓形,口小。頰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背鰭兩個,尾柄短,具4-5列小棘。體表粗糙,體背部褐色,腹部白色;有一黑帶從眼睛越過鰓裂到胸鰭基部,再向後偏折變寬至肛門及臀鰭基的前半部,此黑帶上緣有金色線,金色線在體中央分叉延伸至第二背鰭基中央;眼間隔有一寬藍帶,上有三條細黑線;尾柄有三角形黑斑,前緣鑲金線。第一背鰭色深,第二背鰭、臀鰭與胸鰭白色;尾鰭深色。 【生態習性】 ...

金鰭鼓氣鱗魨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鱗魨科(Balistidae) 【學名】Sufflamen chrysopterum 【別名】咖啡砲彈、黃鰭多棘鱗魨、金鰭鼓氣板機魨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0公分。體側扁呈卵圓形,尾柄短。眼前有一深溝。頰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背鰭兩個;背鰭及臀鰭軟條截平;尾鰭弧形。體表粗糙,體褐色;喉與腹部淺藍色,頰部有一短白線。第一背鰭褐色;第二背鰭、臀鰭與胸鰭淡紅而透明;尾鰭深棕色,後緣有一寬白帶。 【生態習性】   以各種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棲息於淺潟湖區、向海礁區。性情溫和,但具領域性。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

台灣間爬岩鰍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爬鰍科(Balitoridae) 【學名】Hemimyzon formosanus 【別名】石貼仔、台灣石爬子、台灣間吸鰍 【型態特徵】   體延長,前部扁平,後部側扁。頭部至腹鰭之間的身體呈三角形,腹面頗為平坦。頭中大,平扁。吻部略呈圓弧狀。上頜上方的腹面具2-3對短鬚。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完全。背鰭基部較短,腹鰭向兩側平展,後緣完全分離。胸鰭寬大而平展,末端幾達腹鰭前緣,尾鰭凹形。體色變異大,體呈淺橄欖綠、墨綠、黑褐色等,體背、體側具有不規則的深色斑;各鰭淡黃褐色,背、尾鰭具有暗色點狀條紋。 【生態習性】   初級淡水魚。喜好棲息於河川的...

台東間爬岩鰍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爬鰍科(Balitoridae) 【學名】Hemimyzon taitungensis 【別名】石貼仔、台東間吸鰍 【型態特徵】   可長至7-10公分。體較為延長,前部扁平,後部側扁。頭部至腹鰭之間的身體呈三角形,腹面頗為平坦。頭中大,平扁。。上頜上方的腹面具2-3對短鬚。體被細小圓鱗,頭部及胸部的內側均裸出無鱗。側線完全。腹鰭向兩側平展,內側互相靠近,後緣則分離;胸鰭寬大而平展,末端已達腹鰭基部;尾鰭凹形。體呈淺褐色或灰黑色,雄魚體背及頭具有蠕狀的波浪紋,偶有半圓之白斑;各鰭淡黃褐色,背、尾鰭具有黑白相間之條紋。 【生態習性】   初級...

寬尾鶴鱵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鶴鱵科(Belonidae) 【學名】Platybelone argalus platyura 【別名】青旗、學仔、白天青旗、東非寬尾頜針魚 【型態特徵】   體略縱扁,截面呈五角形,體寬大於體高;尾柄強度縱扁,有帶鱗之側隆起稜,此稜延續至尾鰭中央部軟條之半長。兩頜突出如喙,鰓耙細小,短而尖。體被細鱗,側線沿腹緣縱走,經尾柄隆起稜之下方達尾鰭基底。尾鰭開叉,下葉略長於上葉。體背藍綠色,體側銀白色。 【生態習性】   以小魚為主食,性兇猛。大洋性魚類,通常巡游於島嶼四周之水表層,或礁區上層。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

無斑圓尾鶴鱵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鶴鱵科(Belonidae) 【學名】Strongylura leiura 【別名】青旗、學仔、白天青旗、無斑柱頜針魚、臺灣圓尾鶴鱵 【型態特徵】   體略側扁,截面呈圓柱形,體高為體寬之1.4-1.7倍。牙齒銳利,頷如鶴嘴。背鰭和臀鰭均位於魚體後方,尾鰭截形。體背藍綠色,體側銀白色。尾鰭基底無黑班;胸鰭末端呈黃色。 【生態習性】   喜歡成群在水表層活動,常十數尾成一群。具趨光性,掠食性強,以水表層的砂魚或銀漢魚為食。亦常出現於河口或紅樹林區。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及離島沿岸河口、珊瑚礁、岩礁。 【原住民族語...

橫帶間頸鬚䲁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䲁科(Blenniidae) 【學名】Entomacrodus striatus 【別名】狗鰷、點斑犁齒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1公分,體延長形,稍側扁,似圓柱狀;頭鈍短,齒骨具犬齒。背鰭具深缺刻,背鰭與尾柄相連,尾鰭鰭條分叉。雄魚眼後方有斜線,上唇有褐帶,頭部下方有Λ形紋,體側有5區黑點形成的帶狀,體側中央有灰點;背鰭具褐點;臀鰭灰黑色,鰭緣較深;尾鰭有5-6條褐色橫帶。 【生態習性】   以藻類、碎屑、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日行性。獨游,棲息於潟湖的潮間帶、礁石區的浪拂區等。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

線紋蛙䲁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䲁科(Blenniidae) 【學名】Istiblennius lineatus 【別名】狗鰷、條紋動齒鳚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5公分,體長橢圓形,稍側扁,頭鈍短。雄魚頭頂具冠膜,雌魚無。背鰭具缺刻,背鰭與尾柄相連,臀鰭不與尾柄相連。頭部有不規則的橫斷線,眼後有一灰斑;體側有6-7對黑斑點,越向下越不顯,體側另有7-8條黑縱線,但近背鰭處和體後側較不規則,呈斷裂或互相連接,雌魚則呈點帶;背鰭另具多條黑斜線。 【生態習性】   以藻類、碎屑、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日行性。獨游,主要棲息於沿岸潮間帶礁石潮池區,深度3公尺內,常藏身於洞穴...

雙線矮冠䲁
21PAN 泛族群 B 民族動植物

【科名】䲁科(Blenniidae) 【學名】Praealticus bilineatus 【別名】狗鰷、矮冠鳚、麻卡勒矮冠䲁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0公分,體細長而側扁,頭頂具高而薄冠膜,鼻鬚單一不分枝,眼上鬚長呈羽毛狀而分枝,背鰭具深缺刻。頭、冠膜及胸鰭具小黑點;體側具6對淡色橫帶;背鰭第1-2棘間具黑斑;腹鰭灰褐色;體側具二列縱列白色斑點;體、頭、背鰭與尾鰭滿佈以白色小點。 【生態習性】   以藻類為食,日行性。底棲性魚,具領域性,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具不錯的跳躍能力,警覺性強,受驚嚇則立即躲入礁縫中。 【棲地分布】   ...

  • 上一頁
  • 42
  • 43
  • ...
  • 45
  • 46
  • 47
  • 48
  • 49
  • ...
  • 51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