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75,283
  • 線上人數: 19
  • 阿美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民族檢索:『1A 阿美族Amis』, 共463筆


世紀綠能工商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桃園市龜山區明德路162巷100號。   1966年(民國55年),創辦人沈恆勤集資建校,名為「桃園市私立成功高級工商職業學校」。1967年(民國56年)7月奉教育廳核准,8月奉准立案,招生開學上課,錄取第一屆學生265名。1969年(民國58年)附設夜間補校奉准成立,招收新生5班。1970年(民國59年)又奉准增設夜間補校中級部。1971年(民國60年)興建機工工廠。1998年(民國87年)成立綜合高中,同時實施學年學分制。2003年(民國92年)成立資訊、資處、餐管等三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2023年(民國112年),由世紀集團接手挹資興學,3月22日奉准更名為「世紀學校財團...

八斗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舊校址在八斗山山麓下的八斗子33番地,即戰後的大榮街校址。1955年(民國44年)因北部發電廠煤煙瀰漫,影響兒童健康至鉅,遷校於砂子園校址。今校址在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96巷52號。   學校鄰近碧砂、八斗子、長潭、望海巷四大漁港,面山靠海。位於本校附近的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八斗高中,提供了豐富的學習題材。   1897年(明治30年)成立「基隆國語傳習所」。隔年,奉台灣總督府訓令改制為「基隆公學校」。「八斗國小」的前身為1898年(明治31年)設置的「基隆公學校八斗子分教場」。1908年(明治41年)4月獨立創校為「八斗子公學校」,是日本時代基隆第三所公學校。193...

樟樹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北市汐止區樟樹一路141巷2號。   學區包括樟樹、忠孝、厚德、山光4個里,均為大型的集合式住宅。各里居民以被原住民稱為「白浪」的漢人為主(約占90%),厚德里及山光里則分別有「花東新村」及「山光社區」2個以阿美族為主的原住民聚居社區,為花東地區原住民向北部遷移的主要聚居地。   1987年(民國76年)五股鄉「德音國小」校長白寶貴任本校創校籌備主任,徵收校地。1988年(民國77年)「大同國小」校長左昂繼任籌備主任,取校名為「昊天國民小學」,規劃校舍採「天」字形排列及套房式教室。1989年(民國78年)8月正式創校,籌備處暫設在「汐止國小」。1990年(民國79年)1...

僑愛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桃園市大溪區介壽路214號,在八德與大溪交界處。   「僑愛國小」的前身為1957年(民國46年)8月創設的「八德國校僑愛分校」。同年9月,更名為「員樹林國民學校僑愛分校」。並在同年10月,選定現今校址,由地方仕紳捐地建校。1958年(民國47年)6月,新校舍落成啟用。1959年(民國48年)8月,獨立為「僑愛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僑愛國民小學」。2014年(民國103年)桃園升格直轄市,學校遂正名為「桃園市大溪區僑愛國民小學」。2016年(民國105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2012年(民國101年)設立附設幼兒園1班。   本...

豐里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台東市中華路三段80號。前後有過兩個校址:舊址(確切地點不詳)及台東市現址。   「豐里國小」的前身為1940年(昭和15年)設立的「台東公學校橘分教場」。1941年(昭和16年)實施國民學校制度,改名為「台東寶國民學校」,本校亦改為「台東寶國民學校橘分教場」。1945年(昭和20年)4月獨立設校為「橘國民學校」。戰後合併原供日人就讀的「旭國民學校」為本校第二校區。1947年(民國36年)本校改名為「豐里國民學校」。1953年(民國42年)遷移至現址,並於原校址保留分班。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豐里國民小學」。2004年(民國93年)本校列為原住...

豐榮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台東市中華路二段154巷150號。1971年(民國60年)9月創校,暫借鄰校「豐里國小」教室上課。1972年(民國61年)5月校舍落成並遷入現址。1998年(民國87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2014年(民國103年)12月,新校舍獲2015年(104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優質獎。2016年(民國105年)獲健康促進國際認證計劃—銅質獎。   創校迄今(2019年)歷任校長共11位:蘇振裕、張國權、高東立、陳次男、陳顯榮、顏惠貞、吳明人(代理)、鄭銘捷、林蕊、李怡宏、毛慧莉。   本校規模,在初期(1998年,民國87年)有學生人...

豐年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台東市中興路三段320號。   學校位在豐年里。地處平原,卑南大圳由北向南貫穿。阿西路愛部落(Asiroay),為阿美族聚居的部落。「Asiroay」意指「橘子」,因附近種滿許多橘子而得名。最初此地種植的兩棵橘子樹成為當地路標。昔日因馬蘭部落瘟疫嚴重,故族人成年結婚便會分家避免傳染,本部落即是由馬蘭部落分家遷居至此。   「豐年國小」的前身為1955年(民國44年)9月設立的「康樂國民學校豐年分校」(校址現為警備營房)。1963年(民國52年)2月成立建校委員會,並購進現址校地1.7甲。同年,8月10日奉准獨立成為「豐年國民學校」,8月31日「康樂國校」撥2班給本校...

卑南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台東市卑南里更生北路317號。   學校位在台9線公路上,鄰近台東火車站。   「卑南國小」的前身為1950年(民國39年)創設的「南王國民學校卑南分校」。1951年(民國40年)獨立為「卑南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卑南國民小學」。1986年(民國75年)7月奉令指定為少棒發展重點學校。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04人,占總學生數40%,以阿美族為主。   學校以閱讀為本位課程,發展多元閱讀課程。棒球是本校的傳統特色,柔道則是近年的發展重點,兩者比賽成績皆優良。   創校迄今(2...

初鹿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卑南鄉初鹿村梅園路97號。   學校位在花東縱谷平原南段的入口處,左鄰中央山脈山系,右倚海岸山脈山系,距台東市沿台9線(花東公路山線)向北約15公里。鄰近初鹿牧場、原生應用植物園、還有巴蘭遺址、紅葉谷綠能溫泉園區、卑南遺址公園等。學區包括初鹿、明峰、嘉豐等3村。初鹿村及明峰村龍過脈主要為西群卑南族,而位於嘉豐村的和平、山里部落主要為馬蘭阿美族。   1875年(光緒1年)由埤南同知袁聞柝於初鹿(昔稱北絲鬮)設置第一所義塾。1895年(明治28年)停廢所有義塾。直到1921年(大正10年)5月,設置4年制的「北絲鬮蕃人公學校」,為初鹿地區正式建校的起點,也是「初鹿國小...

鹿野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鹿野鄉鹿野村中華路一段402號。   學校位在花東縱谷平原上,交通上主要有花東鐵路及省道台9線貫穿其中。學區包括和平部落(Parayapai)。舊稱「擺那擺社、擺仔擺社」,阿美族族語意指「雙手交換東西的動作」。昔日阿美族在海岸山脈以狩獵為生,經常與馬蘭阿美及初鹿部落(舊稱北絲鬮社)卑南族相遇,並交換東西以物易物,因而得名。   「鹿野國小」的前身為1958年(民國47年)成立的「鹿野國民學校車站分班」。「鹿野國民學校」的前身為1923年(大正12年)成立的「鹿野公學校」,供漢人就讀。1938年(昭和13年)改為6年制,隔年校址遷至鹿野火車站旁(今鹿野鄉公所)。194...

德高國小
1A 阿美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關山鎮德高里7鄰永豐16號。   學校位在關山鎮北方的郊區,花東縱谷南段。東邊是海岸山脈,與東河鄉相鄰,北邊接壤池上鄉,西邊則靠著中央山脈,與海端鄉為鄰。這片土地如今屬於德高里,主要涵蓋了東庄、永豐兩地。   19世紀中旬,阿美族、卑南族先後定居於此,並形成以阿美族為主的部落。1870年(同治9年),一位來自中國的商人,因語言不通,誤將部落的頭目「kakitaan」當作地名,稱此地為「kakitan社」,後轉譯為「takoban社」,意指聚會場所。1904年(明治37年),「德高班寮社」這個地名首次出現在史料中。後被稱為「德高部落Takofan」。現今,德高部落(T...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
1A 阿美族 T 考古遺址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瑞穂鄕。遺址年代距今3000-2400/2100-1600/500年。文化類型屬於「麒麟文化/花崗山上層文化/靜浦晚期文化(阿美文化)」。遺址代碼:1509SP。評鑑等級:【查】第一級【文】縣市定遺址。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位於紅葉溪右岸和秀姑巒溪左岸間的舞鶴紅土台地上,台9線穿越遺址中央。掃叭石柱位於北回歸線標誌公園北方約600公尺。遺址範圍東至長聖榮園,西近茄苳腳,北臨台地邊緣,南至嘉蘭路旁。遺址範圍除台9線穿越造成直接重大影響外,並栽種檳榔、鳳梨、茶樹等作物,其中文以茶園所佔面積與影響最大。遺址範圍內雖保留兩根石柱及其周...

Kakitaan考古遺址
1A 阿美族 T 考古遺址

  Kakitaan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光復鄕。遺址年代距今1500-350年。文化類型屬於靜浦文化水璉類型。遺址代碼:1507KKTA。評鑑等級:【查】第三級【資】重要遺址   Kakitaan考古遺址遺址所在範圍為馬太鞍溪支流光復溪南岸沖積扇,位於太巴塱部落北緣納骨碑與古井周遭,該區域亦為1958年因颱風摧毀所廢棄的太巴塱傳統祖祠Kakitaan位置所在。   2002年4至6月劉益昌、鍾國風等調查記錄。2004年1月3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鍾國風、宋文增調查發現。2004年11月12日普查(第七期)項下工作小組、審查委員與委託單位共同會勘。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

Cilingahan考古遺址
1A 阿美族 T 考古遺址

  Cilingahan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富里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510CLNH。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Cilingahan考古遺址位於安通溫泉東南方直線距離約1公里處,沿著安通溫泉東南方花74線可至。保存狀況不佳,目前處於水田休耕狀況,部分地區則種植果樹、檳榔。   1993年8月9-18日陳仲玉、陳維鈞調查發現。2004年1月27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鍾國風、宋文增、陳俊男地表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

阿美族
1A 阿美族 E 族群類屬

族名與人口   阿美族自稱Pangcah或’Amis,是目前台灣原住民當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依2023年(民國112年)底官方的統計,法定原住民族共16族,原住民人口數有58.9萬人,各族人口以阿美族22.0萬人占37.3%為最多。Pangcah的發音略近「班炸」、「班札」或「邦查」,這個名稱含有「人」、「同族人」或「同一個血統的人們」之意。’Amis原意是「北方」的意思,台語漢字音譯為「阿眉」或「阿美」。目前官方以’Amis的譯音為族名,因此「阿美」一詞廣為人知。然而亦有族人認為應該正名為Pangcah,因為是族人用來稱呼自己族群的自稱。   早...

李忠岳
1A 阿美族 F 重要人物

阿虎.武興(Ahok‧Wsing,李忠岳)生於1984年(民國73年)。出生地在花蓮市;幼稚園前住在花蓮縣秀林鄉;青少年階段住在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光榮(Rinahem)部落;成年後遷至花蓮市國裕里達固部灣(Rinahem)部落。阿美族。 為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光榮部落(Rinahem)人,是頭目福定.卡照(Futing‧Kacau,李丁貴)的孫子。出身農村世家,祖父母為光榮部落人,兩人私奔至豐田生活。祖父為壽豐鄉豐田農會員工,據說一手一嗅就能品出米的特質與良度。祖母巴奈.納魯斯(Panay‧Nanus,鄭阿玉)從替人摘果打工、養蠶養豬到擁有自家的田地,近年學習識字,曾參與文化部「國民記...

林春鳳
1A 阿美族 F 重要人物

林春鳳(Unga‧Kalay)出生於1961年(民國50年)。出生地在台東縣池上鄉大坡村大坡(Kawaliwali)部落,阿美族人。 系譜: 林木榮/金 妹/林利秋 /林春鳳系譜   距今約150年前曾祖父林木榮(Fuyang)頭目帶領家人從恆春地區移居台東池上大坡部落,祖母林金妹(Apu-ngal)為其長女,祖父為入贅之潘阿蘭(Along),而父親林利秋則為林金妹與潘阿蘭的長子,底下有同母異父的4個弟弟與4個妹妹,林春鳳為林利秋最小的女兒,有2個哥哥與2個姊姊,母親林曾新娣為高雄美濃客家族。  7-13歲(1967-1973,民國56-62年)...

高元義
1A 阿美族 F 重要人物

高元義(Lafin Kacaw)出生於1983年(民國72年)。出生地在基隆市。阿美族人。 家鄉位於台東縣長濱鄉真柄部落(Makrahay),父親基隆郵局退休,母親壽險業務員,弟弟任職於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家族中亦有多人任職於行政部門、國營事業單位,以及民意機關。 20-24歲(2002-2006,民國91-95年)就讀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學士班(推薦甄試入學)。24-26歲(2006-2008,民國95-97年)就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26-32歲(2008-2014,民國97-103年)就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 2...

黃新作
1A 阿美族 F 重要人物

黃新作(Fudin‧Mayaw)生於1954年(民國43年)。出生地在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部落(Fata’ an)。阿美族人。 父母親已歿,雙親終生務農,都是虔誠、熱心的基督徒。上有一姊一兄,下有二弟一妹。29歲(1982,民國71年)與隔壁村太巴塱部落(Tafalong)同族的武榮美結婚,隔年長女黃復臻出生,之後隨即赴日留學。34歲(1987,民國76年)次女黃筑音出生。 7-13歲(1960-1966,民國49-55年)就讀花蓮縣光復國小。13-19歲(1966-1972,民國55-61年)就讀南投縣仁愛鄉霧社山地農業職業學校(五年一貫制,全國性考選山地獎學金)。因家...

陳誼誠
1A 阿美族 F 重要人物

陳誼誠(Rata‧Mayaw)生於1972年(民國61年)。出生地在台北市,幼年於故鄉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部落(Ceroh)度過,5歲即由父母接至板橋,持續居住迄今。阿美族人。 祖父於日治時期曾任花蓮港驛長,至民國時期曾擔任花蓮縣玉里鎮鎮民代表。父親警職,自台北縣蘆洲分局督察退休,擔任台北縣新北市原住民族總頭目逾17年。母親國小教師,於新北市板橋區後埔國民小學退休,擔任族語教師。家中尚有姊妹各一人,均從商。妻為新北市國小教師,育有二女。 8-14歲(1979-1985,民國68-74年)就讀台北縣板橋市後埔國小。14-17歲(1985-1988,民國74-77年)就讀台北縣中山國中。1...

  • 上一頁
  • 15
  • 16
  • 17
  • 18
  • ...
  • 20
  • 21
  • 22
  • 23
  • 24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