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08,038
  • 線上人數: 3
  • 泰雅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查詢的關鍵字:『狩獵』, 民族檢索:『2T 泰雅族Tayal』, 共12筆


Mabanan永安部落
2T 泰雅族 K 生活空間

安部落的張、楊姓家族耕作與定居的用地。由於本部落仍控有廣大的狩獵領域主權,故象鼻、大安兩部落族人入山狩獵應向本部落示意並同意派人隨伴。3. 戰後初期稱「眉必浩社」。4. 2011年(民國100年)部落名稱登記為「永安部落Mabanan」。重要人物與事蹟1. 高德明(Marai Takun,?-1997),泰雅族人,1975-1997年(民國64-86年)擔任象鼻村麻必浩(永安)部落頭目長達20年。1945年(民國34年)國府接收台灣,廢除傳統頭目制度,推動地方自治。然而,麻必浩(永安)部落在高德明帶領下,仍以頭目的號召力,維繫傳統祖靈祭儀的運作。1990...

利有亨事件
2T 泰雅族 14Q 賽德克族 H 歷史事件

從1902年(明治35年)起,總督府將泰雅族南澳群和溪頭群的狩獵區域──大湖桶山區作為樟腦開採地區。隨著製腦地域的需要,探查山區路線,並建立清水溪隘勇線和溪南隘勇線,此時的宜蘭廳樟腦產量亦隨之達到高峰狀態。1904年(明治37年)後隘勇線持續擴張,分別在武荖坑、鳳紗山、屈尺-叭哩沙等地區設置。1908年(明治41年)的大南澳隘勇線擴張行動,即警察部隊與S’uli、Teuda等2個部落之間爆發的事件。 事件始末   宜蘭廳在1908(明治41年)年4月23日派警部江口良三郎率領1,462名日警武力,發動大南澳隘勇線擴張的軍事行動。入侵部隊在羅東集結,沿著羅東溪挺進,從大南...

Qrahu嘎拉賀部落
2T 泰雅族 K 生活空間

1934年(昭和9年),因部落山勢陡峭、海拔高、天氣冷,僅能狩獵與種植少數作物,有14戶共52人遷至山下能種植水稻的部落(今三光里)。4. 戰後經過再三遷徙,部分族人搬遷至更為便利的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樂水。5. 一度改名為新興,但後來改回現名。6. 1973年(民國62年),取哈嘎灣部落舊名「光華」與「巴陵」部落之名,自三光村獨立成華陵村。7. 2011年(民國100年)部落名稱登記為「嘎拉賀部落Qrahu」。...

Buta武塔部落
2T 泰雅族 K 生活空間

915年(大正4年),在日人勸誘下,部分武塔社人遷移至原本的狩獵地鹿皮社(Kanalan,今金岳村)、柑仔頭社(Baxallan,今碧侯村)。2. 1954年(民國43年),居民以一頭豬與碧候村交換土地,並在政府援助下,由村長張木華(Ukkan-poyae)率領社人共35戶214人下山定居,武塔舊社土地被編為國有林班地。3. 2011年(民國100年)部落名稱登記為「武塔部落Buta」。...

R’uyan白蘭部落
2T 泰雅族 K 生活空間

泰雅族人,育有子女8人。井上蕃童教育所畢業後,留在部落務農、狩獵。1942年(昭和17年),遭日軍強制徵召進入高雄岡山日本海軍航空隊任地勤人員,戰後回到部落。張文星日語流利,戰後亦努力學習華語,使他受到部落長者倚重。1950-1955年(民國39-44年),出任桃山村村長,說服各戶家長讓子女接受現代教育,協助無力負擔升學的學子,鼓勵其畢業後返鄉服務。張文星還搭建臨時宿舍,使民生、石鹿部落的學童免於每日5-6小時的通勤。張文星更協助民生、石鹿部落族人重回祖居地耕作。1955年(民國44年),當選新竹縣議員,共任4屆,任內積極爭取改善道路橋樑、電力供應,並在鄉民誤觸法律時為鄉民請命斡旋。1973年...

Pakwari八卦力部落
2T 泰雅族 K 生活空間

族祖原居今獅潭鄉境內bbasiyan(十九份),在山區耕作、狩獵。族人離開bbasiyan一帶後,翻越八卦力山南下遷到matwanayan(草寮)耕作,不久折返p'qwalic附近山坡地耕作。因耕作地狹窄,家族分散覓地分別定居,形成三個小聚落,分別為今八卦村2鄰的maibanan(黃、李姓家族為主)、3鄰mayaruwan現學校附近(周姓家族為主)、4鄰babtun(林、田家族為主)。均屬mbtuwan泰雅族汶水群。部落周邊均居住客家人。 2. 1897年(明治30年),因病疫人口銳減,八卦力社與邦加斯社(Bangas)、麻巴阿克安社(Mabaokean)24戶合併。 ...

Tabilas圓墩部落
2T 泰雅族 K 生活空間

寮),附近的十一份即是部落重要的耕作區域。然而,部落男丁組成狩獵團出獵時,遭到清兵偷襲火攻部落,部落遭受重大打擊,遂內遷至現址Zarauges。另一支林姓家族與黃、葉姓家族離開公館後,轉進獅潭八角林一帶,族人稱zarauqss(樟樹林)。後來下到liyung mayrinah(汶水溪)順著先前家族移動的路徑於Zagaw會合。黃、葉、謝姓家群進入部落不久,又離開部落朝東挺進遷耕,越過mumu sinmayan(北坑山),於buwan para'(雪見)附近耕居,途中與來自南庄一帶的朱姓家族合流。但進入日本時代後,日方通告kainu taqung領袖...

Alang marosan萬大部落
2T 泰雅族 K 生活空間

女2男。個子矮小,但勇猛且有責任感,對部落族人孫輩愛護有加。狩獵回來時,總是先切下獵物最好的部位送給日本軍警,其餘分送部落耆老,因此頗受日本軍警與族人愛戴,被族人推舉為Macagis的頭目。曾親赴日本領取象徵光榮的兩面頭目章。霧社事件結束後,在奧萬大地區發現大批日軍步槍,撿了幾把收藏起來,由於收藏技術一流與對地區相當熟悉,至逝世都沒被發現。  ...

泰雅族音樂
2T 泰雅族 A 藝術文化

調為基礎。歌詞多半反映了他們的生活、自然環境和宗教信仰。例如狩獵歌、工作歌、婚禮歌和喪禮歌等,均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屬集體創作或姓名不可考之個人創作,旋律優美且變化較多,歌詞皆事先填好的時下創作歌謠,則是隨著時代演進所出現的個人創作,內容引用宗教語言或敘述一般民間生活,其中高春木(Halu Yagaw)〈我懷念的朋友〉(sinramat simu balay)為其代表作,是當今泰雅部落無人不曉的一首流行創作歌謠。 樂器   泰雅族的音樂以人聲為主,但也使用了一些傳統樂器來豐富音樂的表現力,主要樂器有口簧琴(lubuw)及馘首笛(go’)兩類...

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物為主軸意象,展現泰雅傳統人文之美,並融入泰雅口簧琴、織布及狩獵等文化特色,為校內極具泰雅文化特色之藝術拼貼。...

三光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五桃特色課程」、原住民文化教育(傳統歌謠、舞蹈、社箭、串珠、狩獵文化)等。   戰前校長人數與姓名均不詳。戰後迄今(2019年)歷任校長共22位:葉玉象、邱嘉惠、彭振漢、徐琴鳳、王之光、孫宜英、李君榮、卓聖株、梁杞雲、徐秀榮、張祿森、鐘晃華、陳振雄、賴明輝、范國旺、鄧玉英、陳清炘、張春蕙、嚴朝寶、李忠孝、伍鴻麟、張玉英。   本校規模,在初期(1945年,民國36年)有學生人數68名。發展至2019年(民國108年)國小學生人數35名,幼兒園學生人數19名,學生皆為泰雅族,全校教職人員26名。   【圖1】照片攝於2017年(民國106年)4月1日三光國小100週年校...

互助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019年攝)。   【圖3】互助國小特色課程-狩獵與採集(2019年拍攝)。...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