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概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8-9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56戶【總人口數】141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04人74%【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7人26%【民族比例】泰雅族67%、賽德克族4%、布農族1%、鄒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38戶,96人。主要民族為泰雅族,使用賽考利克泰雅語。部落內有【教會】真耶穌教會慈峰教會。遷徙與由來部落族人原居於馬烈霸(力行部落)。日本時代,由馬烈霸駐在所兼管。1945年(昭和20年/民國34年),遷至畢魯莫岸西臨溪處(今力行部落下方200公尺),另建Maka社(瑪佳社)。1956...
部落概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10鄰。(2016年只有10鄰,--為新增。)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30戶【總人口數】92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3人90%【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9人10%【民族比例】泰雅族83%、賽德克族3%、布農族3%。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3戶,75人。主要民族為泰雅族,使用賽考利克泰雅語。部落內有【教會】梅村長老教會。遷徙與由來Mlepa(馬烈霸)最早是由Rayaulay遷至P'hwaan,再遷至Segaw,又遷至Kamnyan,最後遷至'Walepa、Swrwgako、Mlepa。日本政府將Pl...
部落概述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19-21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65戶【總人口數】159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13人71%【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6人29%【民族比例】泰雅族64%、賽德克族3%、布農族3%、阿美族1%、太魯閣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43戶,96人。主要民族為泰雅族,使用萬大泰雅語。 部落內有【學校】親愛國小萬大分校、【其他】萬大郵局。 遷徙與由來 部落早期居於埔里水尾至史港一帶,遷至今部落上方臨台14線道路位置,後又遷至濁水溪畔。1913年(大正2年),遷至萬...
部落概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新生村全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42戶【總人口數】449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85人8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64人14%【民族比例】泰雅族77%、賽德克族5%、布農族2%、阿美族1%、鄒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30戶,427人。主要民族為泰雅族,使用澤敖利泰雅語。部落內有【派出所】仁愛分局眉原派出所、【教會】眉原長老教會、眉原耶穌升天堂、【社團組織】新生社區發展協會。遷徙與由來部落由7個社群形成,分別為mkgong(馬卡古恩)、mklius(摩古利斯)、mlepa(摩利巴)、mk...
部落概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翠華村1-16鄰。(2016年只有1-8鄰,9-16為新增。)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91戶【總人口數】499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03人81%【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96人19%【民族比例】泰雅族76%、賽德克族1%、布農族1%、阿美族2%、拉阿魯哇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37戶,371人。主要民族為泰雅族,使用賽考利克泰雅語。部落內有【學校】力行國小翠巒分校、【派出所】仁愛分局翠巒派出所、【教會】翠巒基督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翠巒教會、【社團組織】翠巒社區發展協會。遷徙與由來遷徙路線從p...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平等里中興路三段環山1巷8-1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以前,台中中會林如意牧師等人,在牧養教會以外,於現今的博愛教會向和平鄉傳教,部份梨山地區的原住民也參與聆聽。 1948年(民國37年)夏,美國宣教師高甘霖牧師在梨山地區以醫療服務對泰雅族進行宣教。有加拿大宣教師慕克禮牧師(Watan Magil)等人協助梨山地區的宣教發展。1949年(民國38年),剛畢業於玉山聖經書院的楊金盛宣道師返鄉,於家中成立「環山佈道所」,楊金盛擔任首任牧者,林榮昇擔任長老,初期信徒約30人。該聚會所由台中中會山地部長派劉雄牧師負責關顧,隨後由蔡仁...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自由里雙崎4鄰11號,屬泰雅爾中會。 2002年(民國91年)5月24日設教,原名「美和教會」,2005年(民國94年)更名為「米以互教會」。 本會迄今(2023)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林俊志。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26名,慕道友4名。...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東崎路一段桃山巷30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4-1949年(民國33-38年)住在大甲溪中下游的WasiqSumi(娃喜歌.蘇米,林誠牧師之母),帶著信徒翻山越嶺,來到大安溪中游旁的部落。他們以一對一的方式傳福音,並建立了現在的Tgbil Kyokay(雪山教會)。 1950年(民國39年)起,由Yuraw Bonay(高阿榮)牧師承續了當地部落的宣教事工。當時多有傳統與基督教信仰之間的衝突,高牧師仍然堅守宣教工作。 1955-1957年(民國44-46年),萬發牧師在此牧會,教會明顯成長。信徒林阿發提供土地,建立了第一間...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南勢里東關路三段85號,屬泰雅爾中會。 南勢教會初創時,信徒有32名,並設主日學。經楊、謝、陳牧師主持,教會及集會運作正常。 1900年代初期經濟萎縮,山地人往平地謀職日增,雖信仰不變,但聚會減少。 1980年代因牧師、宣傳師無法固定在本教會佈道,為加強信仰,信徒輪流進行家庭禮拜。 本會迄今(2023)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楊萬發、謝進講、陳慶和、林金木、潘天文、林惠英。 本會2022年(民國111年)有在籍會員155名,慕道友53名。...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梨山里中正路8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夏天,美國宣教師來到梨山傳教,當時由博愛教會謝進講牧師擔任翻譯。 1953年(民國42年)信徒極少,禮拜信徒才10名,輪流在教友的家做禮拜。當時已有玉山神學校畢業的楊金盛牧師做巡迴培植傳教。 1958年(民國47年)教會開始重視牧者工作。同年3月,台中中會山地部委員派蔡仁理牧師前來本教會主持首屆洗禮儀式,領洗人共有45名。6月底,王重信牧師在玉山神學校修業期滿,返鄉傳道,同時受派為梨山教會首任宣教師,並兼任佳楊教會。 1959年(民國48年)10月,興建了第一座木造教會。196...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梨山里和平路二段佳陽新巷33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夏,由美國宣教師高甘霖牧師發起設立佈道所,成為本教會創始。1958年(民國47年)3月,台中中會山地部派蔡仁理牧師舉行首次洗禮,23人受洗,成為第一代基督徒。當時主日崇拜在信徒家中輪流進行。 1959年(民國48年)5月,建設木造禮拜堂,7月舉行獻堂典禮及第二次洗禮,共26人受洗。1968年(民國57年),由於德基水庫工程,佳陽部落遷至東西橫貫公路78公里處,教會由「佳陽教會」更名為「新佳陽教會」。 1971年(民國60年),開始興建磚瓦禮拜堂,8月舉行獻堂典禮。1973年...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梨山里松茂中興路2鄰四段74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夏,美國宣教師高甘霖牧師關注梨山地區泰雅族,通過醫療服務進行宣教。隨後,加拿大宣教師慕克禮牧師(Watan Maning)協助梨山地區的宣教工作,幫助翻譯。 1953年(民國42年)前,松茂部落位於Sinat地區(現為楊金盛牧師家下方)。同年,部落遷移至Tabuk(太堡久),並設立了草蓋的臨時聚會所,後來改用鐵皮建設。台中中會山地部於1953年設立「松茂教會」。 1955年(民國44年),台中中會山地部長蔡仁理牧師主持了松茂教會的特會,並進行了首次長執監選與施洗,...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博愛里3鄰東關路一段十文巷30-1號。 1950年(民國39年),基督教傳入博愛教會,隨後,孫雅各牧師夫婦和豐原教會李明意牧師在博愛教會設立宣教開拓中心,擴展至鄰近村落。1953年(民國42年),博愛教會通過分設,搭建臨時木板小屋作為禮拜場所。 1955年(民國44年),教會發展迅速,原木屋已無法容納日增的會友。1956年(民國45年)6月,長執提案擴建,12月會議通過。1959年(民國48年),拆除小木屋,以磚瓦重建,命名為「哈崙台教會」。 1973年(民國62年),因信徒人數增多,除原有教會設置為牧師館及主日學教室,1974年(民國63年)...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博愛里3鄰東關路一段松鶴2巷10號,屬泰雅爾中會。 戰後,外國宣教師進入台灣山區,1948年(民國37年)設立「博愛教會」,為台中地區的宣教中心,向和平鄉、仁愛鄉的泰雅族部落傳教。加拿大宣教師孫雅各夫婦、台中中會豐原教會李明意牧師、埔里教會羅文福牧師等最早在博愛地區開拓宣教。 初代信徒白天工作,晚上徒步到附近村落如南勢、十文溪等地傳教,並徒步數天前往自由達觀、佳陽、梨山松茂和南投縣仁愛鄉等地建立教會。高甘霖牧師以醫療傳道的方式進入山區,博愛教會仍是宣教的起點。宣教工作由孫雅各牧師、李明意牧師和羅文福牧師主導,後來謝進講牧師和林誠牧師等年輕一代接續傳教。 ...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達觀里育英巷18之3號,屬泰雅爾中會。 1955年(民國44年)初,美國宣教師穆克禮牧師和高阿榮牧師來此傳教,建立了第一個佈道所,位於現天主堂所在地,由吳金茂擔任第一任長老。當時,信徒生活貧困,穆牧師經常提供生活物資。隔年,第二座教會建成,以木梁和竹子搭建,聚會人數約10-20人。期間,林誠牧師、謝進講牧師等傳道人不定期巡迴關心。 1968年(民國57年)6月,第三座教會以混凝土木板建造完成。第二任長老為吳天生、林耀初、羅瑞興,執事為汪明福、羅進龍、田賢坤,婦女會長吳有妹、副會長吳香蘭、會計陳貴妹共同治理教會。1986-1989年(民國75-78年)間,...
位於台中市豐原區育英路154巷17號,屬泰雅爾中會。 1980年(民國69年),從苗栗泰安鄉梅園村到台中豐原工作的鍾運汀、柯國璋、賴金芳、蔣正仁、鍾安良等先以家庭禮拜方式聚會。1981年(民國70年),信徒增加,由賴金芳長老自願提供自宅為聚會之用。 1982年(民國71年)有來自美國的李道機傳道師協助帶領。1983年(民國72年),高阿榮牧師協助帶領。 1984年(民國73年),聚會地點遷移至神岡鄉五權路元富飯店對面。1985年(民國74年),教會長老、鍾介波弟兄等提議將教會定名為「豐山教會」,1987年(民國76年)並由鍾會設立。1989年(民國78年)教會...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撫順街24-5號3樓,屬泰雅爾中會。 1979年(民國68年)9月,游道男牧師開始在台北對原住民宣教,並逐家探訪。最初借用撫順街服務中心作為聚會地點。1980年(民國69年)初,聚會遷至濟南教會,參加人數約20人。同年8月,聚會改至永光教會,由總會山地宣道委員會設立,並命名為「北泰教會」。1982年(民國71年)9月,聚會地點改為中華基督教慈光堂;1983年(民國72年)又轉至萬福堂。1986年(民國75年)5月,租用新店中正路的房屋作為聚會地,並更名為「雅歌教會」,隸屬於泰雅爾中會。 1989年(民國78年),吳文德和陳文德兩位神學生在此服事。1990...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中巷8-1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初,高添旺牧師及南澳鄉碧候教會前輩牧師林萬福牧師至松羅村傳教,當年在初信者陳成德、賴成和、顏連旺等宅,以家庭禮拜方式聚會。8月開始有孫雅各牧師、張承宗牧師對全村民傳教,大半村民開始接受基督教,並設立長老、執事,同時向初信者施洗,信徒戶數由3戶增至38戶,信徒人數由10年增至200戶。 由於人數增多,家庭式之禮拜堂不敷始用,因而通過信徒討論決議新建禮拜堂,在信徒總動員,努力奉工下,終於在1953年(民國42年)3月以竹木完成建堂教會,同時任命陳成德長老為本堂首任牧會長老。 本會迄今(20...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泰雅路七段235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UbusTuqa、HayungSulung自花蓮卓溪鄉立山村,經南湖大山徒步跋山涉水前來南山村傳教,以一首詩歌「來信耶穌」傳遍全村,後來村中信徒由林石義熱心帶領。9月巡迴牧師林萬福至南山村,起先有3戶人家接受基督信仰,3個月後增加約60名信徒。 1950年(民國39年)1月5日創立南山教會,以李實萬長老之茅屋作為禮拜堂,稱「南山教會」。經歷4年,已有80名以上受洗信徒,並且正式選舉長老(李實萬、陳在成)2名及執事(莊李火生、莊賀記、林石永)3名。 1954年(民國43年)1月中...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村3鄰梵梵巷46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11月,高添旺牧師首次到英士村傳教,部分村民接受基督信仰。當時村裡有三個部落:Kn-bung(梵梵)、Sla-haw(南梵梵)、Qzi-ngung(赤水),其中Qzi-ngung部落接納了基督信仰。但因交通不便,村民後來分散遷移,基督教未能在梵梵部落扎根。 1951年(民國40年)4月,孫雅各牧師派林萬福牧師到梵梵部落傳教,林牧師全家搬到村裡專注福音事工。孫雅各牧師夫婦、戈德恩牧師夫婦、張承宗牧師也協助傳教。 1952年(民國41年)11月3日,梵梵教會成立,75名信徒受洗,並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