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020,260
  • 線上人數: 13
  • 泰雅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民族檢索:『2T 泰雅族Tayal』, 共459筆


大同國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宜蘭縣大同鄉太平村1鄰泰雅路四段35號。   學校位在蘭陽溪上游、省道台7甲線5公里處,地處於蘭陽溪貫穿的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間。因校門口正對著一座獨自聳立的高山,學校所在地又稱為「獨立山」。   「大同國中」的前身為創立於1962年(民國51年)8月的「三星初級中學大同分班」。當時借用「土場國小」教室上課,由李炳朝主持校務,設有1班。   1964年(民國53年)8月遷入樂水村(碼崙巷),新建教室3間,升格為「大同分校」。仍由李炳朝主持校務,學生近百人,設有3班。1969年(民國5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大同國民中學」。由李興民代理校長職務。   由...

五峰國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6鄰113號。   五峰鄉因山巒如五指而名,屬山岳森林地帶,平地稀少,海拔300~2800公尺。野溪發源於石鹿與油羅山,匯於桃山後貫穿南北,最終入竹東頭前溪。主要族群為泰雅族、賽夏族,少數為客家及戰後移民。十八兒部落(Sipazi’)傳說因一對原住民夫婦育有18子而得名,曾為繁榮據點,現為五峰鄉行政中心。   「五峰國中」的前身為創立於1956年(民國45年)的「竹東中學五峰分班」。1961年(民國50年)8月改為「竹東初級中學五峰分班」。1966年(民國55年)8月改為「竹東初級中學五峰分部」。1968年(民國57年)8月復改稱為「竹東國民...

尖石國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竹縣尖石鄉嘉樂村3鄰80號。學校學區包括尖石鄉全鄉,面積共528平方公里,約占新竹縣總面積37%,全鄉總人口數9648人。泰雅族原住民占97%,另有客家人、閩南人、其他省分的漢人。學區共有9所國小(尖石、新樂、嘉興、梅花、錦屏、玉峰、石磊、秀巒、新光國小)、2所分校(義興、田埔分校)。   「尖石國中」的前身為1956年(民國45年)8月創設的「新竹縣立竹東鎮初級中學尖石分班」。1969年(民國58年)由分班改為分部。1970年(民國59年)8月獨立設校為「尖石國中」。1998年(民國87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2011(民國100年)6月校舍落成。   2013年...

自強國中(新竹)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竹縣竹東鎮自強路169號。   學校位在6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及頭前溪畔,鄰近頭前溪生態公園。竹東古名樹杞林,本是原住民聚集地區。1765年(乾隆30年)後,漢民族才開始越過頭前溪開始進入竹東地區。鄰近的水資源回收中心,是台灣河川生態治理的新價值典範。   1998年(民國87年)10月奉准籌設「自強國中」。2001年(民國90年)8月奉准正式成立「自強國中」。2002年(民國91年)游藝館校舍完工、校門啟用。2004年(民國93年)科學館校舍完工,充實各專科教室及設備。2010年(民國99年)文化館完工,增加學生室內體育活動空間。預計2025年(民國114年)新大樓動土...

樹林高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北市樹林區中華路8號。   學校鄰近阿美族的新三鶯部落生活社區,收有相當比例原住民族學生學區之漢族與原住民族居住區域相近,故雖非原鄉部落但學區內之原住民族人口數亦有一定之比例。   「樹林高中」的前身為1944年(昭和19年)設立的「鶯歌女子農業實踐學校」。目的為培訓女子從事經濟生產工作。戰後1946年(民國35年),本校改制為「鶯歌初級中學」,後因鄉鎮劃分,隨更名為「樹林初級中學」。1948年(民國37年)增設高中部,初中、高中同校上課,已具備完全中學之規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樹林國民中學」。1983年(民國72年)再增設國中補校,19...

蘭嶼高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蘭嶼鄉椰油村1鄰37號。   「蘭嶼高中」的前身為「蘭嶼國中」,後改制為完全中學「蘭嶼高中」。「蘭嶼高中」是台東縣轄內唯一在離島設立的中等學校,也是雅美族的原住民完全中學。   「蘭嶼國中」創校於1969年(民國58年)8月1日,創校初始借用「蘭嶼國小」的教室上課。其後商得台灣基督教國際兒童福利基金會的協助,成立蘭嶼學生中心,給予學生衣食資助。同年11月,第一期校舍工程相繼完成,校地問題得以解決。11月17日,教職員工生共34人由昔日「蘭嶼國小」(現址為紅頭部落發展協會)遷至椰油部落現址。   1987年(民國76年)「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蘭嶼分班」設立於...

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李茂岸56號。「福山國小」的前身為1917年(大正6年)3月創辦的「リモガン蕃童教育所(甲種)」。1928年(昭和3年)元月更名為「リモガン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台北設縣,改名為「台北縣福山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福山國民小學」。2010年12月25日,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更名為「新北市烏來區福山國民小學」。2007年(民國96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2004年(民國93年)11月,校前空地成立泰雅文化雕塑公園,後再修建泰雅文物室。2015年(民國104年)強颱蘇迪勒侵襲烏來地區,本校斷路近兩週,...

烏來國中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新北市烏來區啦卡路5號。成立迄今(1908-2019年)前後有過2個校址:「烏來甲種番童教育所」舊址(現今烏來立體停車場之位置)、自1960年(民國49年)「臺北縣烏來國民學校」起即設置於現址。   「烏來國小」的前身為1908年(明治41年)4月創校的「ウライ蕃童教育所(乙種)」。學區包括ウライ(烏來)、ラガ(洛仔)、ラハウ(吶哮)、リモガン(李茂岸)、タラナン(大羅蘭)等社。1915年(大正4年)2月升為甲種蕃童教育所。1927年(昭和2年)改稱「烏來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台北設縣,隔年4月易名為「台北縣烏來國民學校」。1948年(民國37年)省政府民政廳指...

四季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和勳巷1號。學校位在四季部落的中心點,四季村海拔800-1100公尺,是泰雅族溪頭群最大的部落,本村共分為上部落(Tmarung)、下部落(Kmyucun)、中部落(Tayax)3個部落,總人口數約1,200人。上、下部落是最主要居住地方,中部落有學校、衛生所、村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托兒所、活動中心、籃球場、派出所、天主堂、郵政電信代辦處等,是本村的行政中心。   「四季國小」的前身為1917年(大正6年)5月創校的「四季國語傳習所」。1918年(大正7年)改為「台北州羅東郡シキクン蕃童教育所(乙種)」。1921年(大正10年)9月升為甲種蕃童教育所,同年1...

大同國小(宜蘭)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朝陽10-9號。   崙埤部落位在蘭陽溪中游左岸,分為崙埤、長嶺、林家巷三個聚落。崙埤聚落因土地寬廣與人口數多,為該部落的中心。崙埤部落位於中嶺山南麓,因早期部落靠近蘭陽溪旁的一片低窪地區,大雨時容易積水成澤,故取名「崙」代表山巒,「埤」代表水塘。   「大同國小」的前身為1956年(民國45年)設立的「松羅國小崙埤分班」。1958年(民國47年)「崙埤分班」升為「崙埤分校」。1982年(民國71年)遷至崙埤部落(Kalan dalah)。1984年(民國73年)「崙埤分校」獨立設校為「大同國小」。2014年(民國103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

寒溪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寒溪巷16號。   「寒溪國小」的前身為1914年(大正3年)1月創校的「カンケイ蕃童教育所」。後改稱「カンケイ教育所」,年份不詳。戰後1945年(民國34年)設台北縣,改稱「台北縣寒溪國民學校」。1950年(民國39年)10月設宜蘭縣,屬大同鄉,校名隨改為「宜蘭縣大同鄉寒溪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寒溪國民小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66人,學生皆為原住民,以泰雅族為主。   本校曾衍生出2個分班。第一個為「大元分班」,1952年(民國41年)9月設立,兩年後成立「大元分校」...

南澳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中正路15號。「南澳國小」的前身文1931年(昭和6年)創校的「台北州大南澳教育所」。1932年(昭和7年)颱風來襲,教室全部倒塌。1933年(昭和8年)2月,合併「ミヤゴ教育所」與「クバボ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易名為「南澳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南澳國民小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79人,占總學生數98%,以泰雅族為主。   本校曾衍生出3個分班。第一個為「碧侯分班」,1953(民國42年)2月成立,9月升為「碧侯分校」,1970年(民國59年)8月獨立為「碧侯...

碧候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宜蘭縣南澳鄉碧候村自覺巷38號。碧候村在南澳鄉的中間,北有南澳村,南與金岳村為鄰,介於鹿皮山、源頭山、楓樹山、柑仔頭山與南澳北溪間的沖積平原。碧候背山面溪,多平坦地,適合農耕。村中有一村道可直通南澳。碧候村分東西兩個聚落,西者稱碧候;東者稱為柑仔頭。碧候居民多來自於武塔部落(Buta)、比亞豪部落(Pyahaw),是宜蘭縣著名的原住民部落社區。   「碧候國小」的前身為1910年(明治43年)創校的「キンノス蕃童教育所」。1953年(民國42年)2月23日開設「南澳國校碧候分班」,同年9月升為「南澳國民學校碧候分校」。1954年(民國43年)3月碧候居民集體遷村,從和平北溪舊碧...

武塔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宜蘭縣南澳鄉武塔村新溪路1號。前後有過兩個校址:大南澳上游距離現今武塔村約24公里的山區,隨著武塔村遷移完成位於現址。   「武塔國小」的前身為1921年(大正10年)設立的「臺北州蘇澳郡ブター(武塔)蕃童教育所」,學校原位於大南澳上游距離現今武塔村約24公里的山區。1936年(昭和11年)更名為「武塔教育所」。1954年(民國43年)隨著武塔村遷移完成,學生皆併入「南澳國小」。1956年(民國45年)於現址設置「南澳國民學校武塔分班」。1961年(民國50年)升為「武塔分校」。1969年(民國58年)獨立設校為「宜蘭縣武塔國民小學」。   本校校舍曾經歷多次水災沖毀。1...

澳花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中央路19號。「澳花國小」的前身為1927年(昭和2年)創校的「大濁水蕃童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台北設縣,改名為「台北縣南澳鄉澳花國民學校」。1950年(民國39年)設宜蘭縣,改為「宜蘭縣南澳鄉澳花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澳花國民小學」。1998年(民國87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戰前校長人數與姓名均不詳。戰後迄今(2019年)歷任校長名單不全,已知有周厚福、胡寶銓、洪正雄、陳安明、羅健國、吳文成。   據2019年(民國108年)統計,有學生人數87名,幼兒園有學生人數45名,開設班數2班,...

金岳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校址在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金岳路2號。前後有過兩個校址:自創辦至1958年(民國43-47年)位於流興舊址,即與南澳鄉公所距離33公里之遠的深山區;1958年迄今(2019年)位於金岳村。   1910年(明治43年)4月創校,然因學童不到校上課而停辦。1921年(大正10年)4月再度開課,名為「リヨヘン蕃童教育所」。1928年(昭和3年),增設農業科2年制,合為6年制。戰後,1946年(民國35年)9月改稱為「金岳國民學校」。1959年(民國48年)由流興舊址遷至碧候村鹿皮路(後改稱為金岳村金岳路,即本校現址)。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金岳國民小學」。19...

金洋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11號。   學校位在南澳南溪上游,校地面積9,129平方公尺,處於沖積扇型面上,成東西走向,為山地保留地。前後有過兩個校址:金洋村舊址(確切地點不詳)以及金洋村現址。   「金洋國小」的前身為1921年(大正10年)3月創校的「キンヤン蕃童教育所(甲種)」。1947年(民國36年)7月改名為「金洋國民學校」。1956年(民國45年)2月隨金洋村遷村,校址移至現址,並與「武塔國小仲岳分校」合併。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金洋國民小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39人,學生皆為原住民,皆為泰雅族...

三民國小(桃園)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桃園市復興區三民里11鄰57號。學校位在北橫公路省道台7線與台7乙線交會點,又處於漢人與原住民居住交接地帶,三民地區因位交通地位重要,因此素有「復興之鑰」之稱。   「三民國小」的前身為日本時代的「國語講習所」,設立年份不詳。戰後,因水流東三民村與大溪鎮新峰里的學子,都必須長途跋涉到百吉國校就讀,在地方人士的熱心奔走下,1949年(民國38年)創設稱「八結國民學校水流東分校」(百吉國校三民分校)。1950年(民國39年)配合行政區域調整,改隸復興鄉為「角板山國民學校三民分校」(介壽國校三民分校)。1952年(民國41年)2月獨立設校為「桃園縣復興鄉三民國民學校」。1968年(民...

義盛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桃園市復興區義盛里1鄰11號。學校位在「小烏來風景特定區」內,多為泰雅族居民。學區包括義興部落(Zihing)、下宇內(小烏來)部落(Rahu’)、上宇內部落(Yubang)、卡普部落(Qapu’,「柿子」之意)、大利幹部落(Triqan,「作戰」之意)。   「義盛國小」的前身為1950年(民國39年)1月創校的「新竹縣角板鄉國校義盛分校」。1952年(民國41年)11月25日獨立設校稱為「桃園縣角板鄉義盛國民學校」。1954年(民國43年)改稱「桃園縣復興鄉義盛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義盛國民小學」。2004年(...

霞雲國小
2T 泰雅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桃園市復興區霞雲里6鄰14號。學校屬特殊偏遠學校。學區包括優霞雲部落(Yuwhbun raka)、金暖部落(Kin’lwan)、卡外部落(Kayway)、佳志部落(Cysai)、志繼部落(Spiy)、庫志部落(Qus),多為原住民泰雅族,人口約數百人。學童通學有賴步行或家長接送,最遠需30分鐘以上。   「霞雲國小」的前身為1950年(民國39年)8月創校的「角板山國民小學霞雲分校」。1955年(民國44年)8月獨立設校為「霞雲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霞雲國民小學」。2014年(民國103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

  • 上一頁
  • ...
  • 15
  • 16
  • 17
  • 18
  • 19
  • ...
  • 21
  • 22
  • 23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