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osal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MLS。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Molosal考古遺址位於萬大溪與濁水溪會合口之北約2公里,投83道路8.5公里附近,親愛國小、萬大分校與萬大發電所所在的河階上,現在都已被住宅、道路所覆蓋。為濁水溪西岸的萬大低位河階。遺址面積不大,且沿著山坡普遍建築員工宿舍及道路、學校等,推測遺址已遭破壞殆盡。 1935年7月馬淵東一發表,當時命名為Molosal。1981年陳仲玉、余澤宇調查,當時另外命名為Marosan。1982年陳仲玉記錄。1999年11月5日陳仲玉、曾冠雄調查。1993年普查...
Memuyeau-II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MMY2。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Memuyeau-II考古遺址由瑞岩部落下力行產業道路的瑞岩支線,遺址位於北港溪東岸,其北側為Debusung遺址,溪北方則隔溪與瑞岩新部落相望。人為整地對遺址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 1999年11月8日陳仲玉發現。2004年3月10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Moyeao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MoY。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一般性遺址 Moyeao考古遺址由瑞岩部落下力行產業道路的瑞岩支線,下抵北港溪,在溪西岸的瑞岩新部落北邊的高位河階,遺址的北邊與東邊各臨帖比倫溪與北港溪,與紅鄉一號橋遺址隔北港溪相望,遺址的範圍非常的廣大,土質為帶板岩壤土。聽菜園老闆表示,此地本為Moyeao舊部落,今為元山農場。普查時,遺址已因為種植高麗菜而經人為推整的非常平坦,已經遭受嚴重的破壞。 1999年11月7日陳仲玉、曾冠雄發現。2004年3月9日普查(第七期)項下陳仲玉、張彥祥、吳美珍調查。說明 ...
位於台中市北區健行路375號15樓。 本會由王忠信牧師於1994年(民國83年)2月5日開拓。早期,台中市沒有一間原住民教會。後因工作或子女的教育而從不同原鄉到台中定居的原住民劇增,當中不乏原住民信徒。王牧師原在梨山長老教會牧會27年之久,為了台中市地區的原住民會友,申請離職梨山教會。剛開拓的原村教會人數只有7位信徒,暫借劉月娥宅(台中市北區金龍里衛道路39號地下室)。1994年(民國83年)5月20日泰雅爾中會中委蒞臨本會設立支會,稱「原村教會」。當年7月25日即設立堂會及聘牧並由王忠信牧師擔任第一任牧師。 1994年(民國83年)7月25日設立堂會及聘牧,王忠信牧師...
位於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七鄰157號,花園部落(Mayhuman),屬泰雅爾中會。本會多為泰雅族,由天湖部落遷徙而來以及梅后蔓本部落族人混居而成,含幾戶賽夏族人。 1946(民國35年)4月設立「花園教會」,翌年完成土造會堂並獻堂。1948(民國37年)彭信光任本會屬託宣道師。1957(民國46年)1月改建為磚造會堂。1970-1973(民國59-62年)本會與牧山教會協聯堂會,設牧山禮拜堂(今勒俄臘教會R’ra Kyokay)。1973-1976(民國62-65年)花園教會與河頭教會協聯堂會,設河頭禮拜堂(今樂賀安教會R’gan Kyo...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泰雅路6段光勳巷4-1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間有高添旺牧師(Wilang.Taqu)、陳保清牧師、羅竹茂牧師的父親、林阿石的父親等首先到南澳鄉澳花部落宣教。1950年(民國39年)孫雅各牧師、張承宗牧師繼續在宜蘭地區宣教,亦開始發放救濟品。此際澳花村歸主人日漸增多。仝年8月間宣揚福音的工作陸續抵達碧候、鹿皮、南澳等部落,隨後各宣教師們兵分兩路繼續前往大同鄉原住民部落宣教。一組有陳耀宗牧師高添旺牧師、陳保清牧師到寒溪、碼崙、牛鬥、松羅、崙碑部落;另一組有林萬福牧師、宋振傳牧師到南山、四季、留茂安、梵梵部落宣教。此後七星中會開始設立山地部;...
比令‧亞布(Pilin‧Yapu)生於1966(民國55年)。出生地在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永安(Mabanan)部落(舊名為麻必浩部落)泰雅族北勢群。 祖父達利‧巴萬是當時部落的Bnkis(頭目),父親楊金來及母親林鳳妹,大姐楊梅花(Iwan‧Yapu)新竹師專畢業,二姐楊嬌艷(Toyu‧Yapu)為醫院護理師,哥哥楊清民(Pawan‧Yapu)畢業於東海法律系,在郵局工作。大叔楊傳國校長,二叔楊忠義副頭目,負責Maho(祖靈祭)。全台第一位原住民律師楊志航,也是家族中人。 就讀苗栗縣象鼻國小。就讀台中市東勢國中。新竹師專美勞組、台中師院美術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就讀國...
王國生(BesuTemu)生於1963年(民國52年)。出生地在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馬里光部落(Llyung)。泰雅族賽考利克群。 父親王立言村幹事,為配合上級的調動,全家常隨其職務調整而搬家。母親王呂祥妹家管。大弟王國慶為南投縣信義鄉鄉公所課長、大妹王富美為新竹縣二重國小校長、二弟為新竹縣五峰國小主任、小妹王富雲任新店耕莘醫院護理師。 7歲起(1969,民國58年)寄讀尖石鄉玉峰國小及梅花國小。8歲(1970,民國59年)就讀五峰鄉五峰國小。10歲(1972,民國61年)就讀竹東鎮瑞峰國小。12歲(1974,民國63年)就讀竹東鎮大同國小。14歲(1976,民國65年)就讀於新竹縣...
高理忠(Tanga‧Maray)生於1967年(民國56年)。出生地在新竹縣尖石鄉梅花村梅阿尤達克部落(M’yutak)。泰雅族人。 原為泰雅族C’uli系統加拉排群(Mekarapai)民都有部落(Mintuyu)人,是末代頭目家族尤幹.巴彥(Yukan‧Payan)的曾孫。世代務農,父親畢業於花蓮玉山神學院,曾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議長,1949-2011年(民國38-100年)在台各山地教會宣教50年後退休,亦曾擔任原住民黨副主席。堂叔高堂山曾任尖石鄉鄉長。 高理忠為家鄉第一位民族學及聲樂演唱雙碩士,迄今(2019年)攻讀政大教育所博士學位。其錄...
出生於1972年(民國61年)。出生地在台北縣中和市,現居新竹市。泰雅族。 父親陳欣峰,中國山東省平度縣人,為隨國民政府來台之國軍戰士。母親林月鳳(Lauwa),來自桃園市復興區長興村的竹頭角部落(Snazi),家中共9個兄弟姊妹,排行么女。母親家族受部落教會影響,信仰基督教;平時種田、放養家畜、家禽。由於物資缺乏,種稻收成多送往平地交易,換取生活用品,也造成食物不足。至國民政府來台,族人仍保有原民傳統,如打獵、紡織等技藝;同時也承襲日本文化,如通日語、過日本年節。 母親大部分的親戚留居部落。二舅林德財曾任教於多所原民小學,擔任過桃園市復興區長興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外祖父...
廖朝明(Hayung Basang)生於1966年(民國55年)。出生在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四季部落(Qalang Skikun)。泰雅族四季語群。 祖父Watan Taqwun家族,傳統領域位於現在棲蘭山鴛鴦湖東邊到蘭陽溪一帶中高海拔山區;外公Yubaw Hayung,傳統領域在今大同鄉棲蘭山莊南方500公尺蘭陽溪西側森林地及家源橋橋頭東邊森林地。父親Pasang Watan(廖木火)、母親Asun Yubaw(潘阿勉)於1956年(民國45年)結婚,育有1女2子,廖朝明排名第二。 8-13歲(1973-1979,民國62...
江明清(Yawi.Nomin)生於1966年(民國55年)。出生地在宜蘭縣南澳鄉武塔部落(Buta)。泰雅族宜蘭澤敖利群。 妻林美英為台東市的阿美族,在神學院讀書期間認識。育有兩女一男:大女兒江維靈就讀台師大科教所,考上台中教育大學教專碩士公費,任職台北市北投區大屯國小公費教師;二女兒江凱靈就讀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二年級同時考上公費師培,任職宜蘭縣澳花國小公費教師;長子江慕靈取得衛福部醫事人員陪育計劃名額,就讀高醫大學藥學系,任職新北市馬偕醫院藥師。 5-7歲(1970-1972,民國59-61年)就讀武塔基督長老教會附設的幼稚園。8-13歲(1973-1978,民國62-67...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博愛路6鄰3號,隸屬泰雅爾中會。 現今「金洋教會」是由原仲岳教會及遷村的金洋教會結合而成。羅忠孝牧師為仲岳村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信徒,當時多數村人反對羅牧師建臨時教堂。1947年(民國36年)建立木造會堂,會友16名。1959年(民國48年)羅忠孝牧師至新竹聖經書院進修3年後,回到部落繼續傳教,在累積近50名(約30戶)村民信教後,於宣教師孫雅各牧師的協助下建造石造新會堂,為第二次建堂。1964年(民國53年)金洋村遷至仲岳村,仲岳教會改為金洋教會。1965年(民國54年)羅牧師至玉山神學院深造1年。1966年(會民國55年)通過教師資格,於大同鄉碼崙教會封立...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新生村5鄰山林巷76號,屬泰雅爾中會。 眉原教會座落於眉原部落,原稱為B’ala(巴阿勒)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新生村八仙山下,北港溪中下游,部落為6鄰,東鄰惠蓀林場及瑞岩部落,西接賽德克亞族的中原及清流部落,東北西有北港溪環繞,南有黃肉溪,北方有八仙山為屏。 自清國時期至日本時代,相繼有眉原、福骨、馬利巴、沙拉茅、南勢等5部落之族人遷來定居,其中以澤敖列群的眉原人最早遷來拓殖,故以此為社名。眉原部落居民均屬泰雅亞族第三大族之一「澤敖列系統」(tsole)的眉原群眉原,在清國末期至1930年(昭和5年)的「霧社事件」之前,原世居從瑞岩部落西方至國姓...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義盛里9鄰7號,屬泰雅爾中會,坐落在義興部落(Gihing)。 1953年(民國42年),義興部落彭創喜(botu.wilang)在部落是有地位且受人尊敬的人,曾擔任日本警察勤務。他後來經由陳忠輝牧師引導而信耶穌,接著全家人加入耶穌信仰,並向部落人傳教,當時部落相信耶穌的人約30幾人。 1955年(民國44年),部落信耶穌的人用土建造聚會所。日後,陳牧師經常帶加拿大宣教士,台灣神學院院長孫雅各牧師在部落傳教,使信徒增加約50人,在孫雅各牧師向海外募款,以及教會信徒全力配合到河川搬運石頭之下,石板構造的新教會堂於1964年(民國53年)建成獻堂。 ...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義盛里3鄰50號,屬泰雅爾中會,在下宇內(小烏來)部落(Rahu')。 1957年(民國46年)由陳忠輝牧師(Hola Temu)到前山義興(Zihing)部落找彭創喜(Botu Wilang)傳教多次,彭深受感動而成為基督徒。後由彭創喜徒步翻山越嶺,渡河到Yubang部落找妺夫陳文輝(Tazin Yuraw)傳教。陳文輝在青年時就做家族的巫師,在部落行醫助人。當彭創喜像他傳教時,起初他並未接受,在經過一個禮拜的掙扎後,他在第三次參加聚會時才成為基督徒。當時孫雅各牧師欲訓練陳文輝成為傳道人,因陳文輝有許多子女,而特...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霞雲里6鄰7-1號,坐落於前山地區的優霞雲部落(Yuwhbun raka),屬泰雅爾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年11月中,新竹縣尖石鄉區教會李傳幸、葉新標、雲志德、宗正茂、林豐耕等5位長老,至本部落傳教,並草創可愛教會。 當時,本部落尚無交通工具,5位長老徒步翻山越嶺,徒步過河來到霞雲村。長老們先到卡外部落(Kayway),以呂多利自宅為傳教據點,暫時做為聚會之場地;同年第二次來有林豐耕、葉廷昌、曾文光等教友,帶幻燈片介紹耶穌基督的生平,帶領部落居民了解及認識基督信仰。 1950年(民國39年)1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三次再組織林豐耕...
位於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12鄰190-1號,座落於五峰部落(Tatoba’),屬泰雅爾中會。 1946年(民國35年)10月10日五峰國校校長李林樹將基督教介紹給朱添壽、林有明。次日,其帶領學員在五峰國校校長宿舍開設《聖經》研究班。因人數增加,改在教室傳授教義。 本教會開拓傳教工作之始,李校長請新竹教會當時擔任新竹中會山地部長的莊聲茂牧師上山主持「培靈會」及聖禮典。莊牧師見本地所需,隨即向新竹教會辭職,同其子莊經顯傳道師,不支薪協助本鄉及尖石傳教,又獲美國孫雅各牧師及夫人孫理連大力支援,發放救濟品、補助建堂、醫療工作。不久,陳光松牧師擔任「五尖區」(五峰尖石)...
曹天瑞(Mbing‧Hayung)生於1947年(民國36年)。出生地在宜蘭縣南澳鄉東岳村塔壁罕部落(Tpihan),目前居住在南澳鄉武塔村。泰雅族人。 原為塔壁罕部落人,是末代頭目哈勇.卡力茲(Hyung‧Karitsu)的曾孫。出身書香世家,父親卒業於戰前教員養成所,曾擔任南澳供銷會(農會前身)經理,1961年(民國50年)回任南澳國校老師,亦曾擔任村長、代表。妻與大妹、堂妹等國小教師退休,兩位女兒一為高中教師,一為經濟部公職人員。弟弟、兩位堂弟及堂姪女為開業醫師,侄兒為復健科開業醫師,家族中擔任執業醫師共有5位。二妹退休於經濟部花蓮工業管理處,小妹任職南澳鄉公所。 大叔畢業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