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屏東縣獅子鄉內獅村4鄰36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5年(民國44年),南世教會的會友時常來內獅村佈道,入信者漸多。由於內獅村與南世村相距頗近,信徒常前往南世教會參加禮拜,直到1961年(民國50年)7月,才購買民房作為禮拜堂,分設「內獅教會」。1962年(民國51年),另外擇地建設禮拜堂,同年6月竣工獻堂,12月舉行首次聖典並設立2名執事。本會原名「內獅教會」,現名為「阿茲達斯教會」,確切改名年代不詳。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高華南、林國明、楊美英、潘順貴、鍾正來、沈理仔、潘愛銀、葉盛編、宋方春、江老松、戴清旺、柯枝順、陳武山、游雪金、何弘武、...
位於屏東縣獅子鄉和平村中心崙巷4鄰25號,隸屬排灣中會。 1963年(民國52年),和平村的村民謝明榮、楊南雄、楊美英等人時常來到中心崙一帶傳教,吸引數位村民參加禮拜。1964年(民國53年),和平村的傳道師林新喜在一間簡易茅房舉行禮拜,信徒增加10人。1965年(民國54年),林金助接任傳道工作,信徒合力建設禮拜堂,同年9月獻堂,此時信徒人數已達百餘人。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楊美英、孫信用、林新喜、林金助、洪阿水、包春娘、洪玉琴、楊添丁、游雪金、葉盛編、黃信惠、李再祥。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69名,慕道友37名。 ...
位於屏東縣獅子鄉和平村獅子一巷28號,隸屬排灣中會。 1962年(民國51年),三地門信徒鄭新茂調任和平村警所服務,便向村民傳道,有數名村人入信。後來又有林正宗邀請南世教會的楊南雄、楊美英等人來村傳道,4月開始舉行定期禮拜,並購置民房作為臨時聚會所,由傳道孫信用主持,信徒增加到10數人。翌年林新喜來到和平村服務,藉由音樂與村民關係良好,信徒又增加數10人。林新喜於1966年(民國55年)調往石頭營教會(現佳崇教會),由柯輝玉擔任本會首任的開拓傳道員,後來購置村長的房屋作為臨時聚會所。 本會原名「獅子頭教會」,現已改稱「和平教會」,確切改名年代不詳。 本會迄今(...
位於屏東縣獅子鄉南世路6鄰63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3年(民國42年),南世村的村民楊美英,參加祖母葬禮而接觸基督信仰,由此入信。後來楊水銀、陳秋英、葉盛編等信徒常前往南世村傳福音,聰中入信者日漸增加。隔年,葉盛編牧師派駐到春日教會,兼任南世村的福音工作,並暫借楊美英家中作為聚會場所。然而因信徒增加,原聚會所空間不足,信徒便協力搭建簡易的禮拜堂。1960年(民國49年)2月,改建磚造禮拜堂並舉行獻堂。不過因磚造禮拜堂不堪使用,信徒再次建造鋼筋水泥教堂,1981年(民國70年)6月獻堂。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曾明標、葉盛編、王裕豐、許松。 ...
位於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2巷6號,隸屬排灣中會。 楓林村原有循理會、浸信會入村傳教,但都未能組織教會。1957年(民國46年),三地門的信徒鄭新茂轉任村內警所服務,開始向村民傳道;又在公路局養路班的士文教會信徒陳進德、白世立的協助下,漸有入信者。1958年(民國47年),首任傳教師楊美英到任,開始有定期禮拜。 1959年(民國48年),本會購買當時已故村長謝慶雲的草房作為禮拜堂,並訂立建造禮拜堂的目標。經過4年多的籌備,信徒漸增至30幾名,禮拜堂已不夠容納,因此決議重建。1963年(民國52年)3月起建設新堂;同年8月,排灣中會舉行第一屆秋季會議,本會升格為堂會。1965...
位於屏東縣萬巒鄉成德村成志路46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2年(民國41年),成德村的村名何阿英,在屏東診療所就醫期間入信,返鄕後積極傳教,其姊妹何英好、王寶鳳等多人先後入信,隨後成立聚會所。此間來自佳義教會、凉山教會的信徒不斷來訪,並參與傳道。即使初期無人牧會,本會信徒仍步行到佳義參加主日禮拜。1953年(民國42年),宣教師林建二派駐萬安,本會逐漸發展,然而全村卻遭火災燒毁,村民於1956年(民國45年)陸續遷至本址。1959年(民國48年),本會信徒建設新堂;又於1970年(民國59年)重建磚造教堂,同年竣工獻堂。1984年(民國73年)5月,整建加蓋2樓禮拜堂。 ...
位於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八瑤路84-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8年(民國47年)11月,東海教會的會友徐天賜遷居八瑤村,向村民傳道,逐漸有村民入信。1959年(民國48年)5月,鍾正來宣道師派駐高士教會,兼任八瑤地區的開拓傳道,並借用徐天賜的住家舉行定期禮拜。1962年(民國51年)5月,建造土磚木房為禮拜堂。由於長久使用,教堂破陋不堪,教會商議重建教堂,並於1982年(民國71年)4月開工重建。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鍾正來、江老松、洪阿水、江添貴、高望喜、蔡聖恩。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41名,慕道友21名。 &...
位於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大公路46之10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5年(民國44年)4月,部分達來教會的會友遷移旭海村,在當地搭建簡易的禮拜堂,命名為「旭海教會」。1962年(民國51年)4月更名為「東海教會」。1976年(民國65年),由於政府選址旭海建設研究機構(中山科學研究院),部落居民分散各地,部分信徒遷到長樂村並定居下來,隨後舉行聚會禮拜,期間約有3年輪流在信徒家中聚會。1980年(民國69年)1月,信徒決定購地建堂,並於同年12月獻堂,命名為「長樂教會」並沿用至今。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洪阿水、葉鳳英、許松、江添貴、高望喜、法法吾妮.拉樂...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村)瑪卡扎亞街6巷7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馬兒教會派遣白萬年來瑪家村傳教,最初有40餘名信教。1951年(民國40年)5月,宣道師林泉茂入駐本村,開始定期禮拜。隔年1月在信徒集資奉獻下開始建堂,8月竣工,11月獻堂。1961年(民國50年),重建磚造禮拜堂,隔年7月獻堂。1979年(民國68年)重建鋼筋水泥禮拜堂,1985年(民國74年)2月舉行宣教30週年暨新建禮拜堂獻堂典禮。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邱芳榮、孫子光。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155名,慕道友64名。 &nbs...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三和巷3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4年(民國43年),筏灣、好茶、三地等鄕教會信徒前往隘寮溪墾荒,5月搭建草房作為禮拜堂,開始定期禮拜。教會傳道黃素娥常來傳教,當地未信者也入教。信徒的生活逐漸穩定後,便籌集資金建造磚造禮拜堂,並於1961年(民國50年)6月獻堂。 本會原名「移住他教會」,因分設出南村教會、北村教會,更名為「中村教會」並沿用至今。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洪天德、許別江、戴清旺、王阿財、陳安家、蔡茂申、白德明、塔卡納夫.璟榕、彼娜得.斐寧、孫子貴、壹喬.法之山。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玉泉巷20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3年(民國42年),來自霧台、三地、瑪家3個鄕的居民先後遷至三和村。當中的基督徒暫借馮寶成(曾任屏東縣議員)的住宅作為臨時聚會所。本會原屬中村教會,1968年(民國57年)6月經和會議決,為服務老弱婦孺,分設「北村聚會所」,開始定期禮拜。1970年(民國59年)小會議長許別江牧師主持新堂破土禮拜,1972年(民國61年)2月排灣中會派林泉茂牧師主持獻堂,命名為「玉泉教會」。 1973年(民國62年)1月,兼任傳教師王阿財逝世,林泉茂牧師繼任。隔年7月續建2樓禮拜堂。1975年(民國64年)3月,本會升格堂會,排灣...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巷47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1年(民國40年),高華夏宣道師前來舊北葉村佈道,當時只有其胞姊高影鳳入信。1953年(民國42年),由於隨村遷至水門村,信徒增加緩慢,2年後始有定期禮拜,暫借潘永龍家中作為臨時聚會所。1955年(民國44年),聘任宣道師王阿財為首任駐牧,聚會人數增為35名。 同年有高彩鳳、謝玉梅受洗,隔年有潘永龍等2人受洗,再隔年又有葉順義等4人受洗。1958年(民國47年),柳實等4人受洗。 1958年(民國47年),信徒奉獻建堂基金,正式向台糖公司購地,隨後選出長老:葉順義、潘恩永,執事:高明義、潘永龍、蔡愛香、...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佳義村76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2年(民國41年)4月,鄰村凉山教會的曾龍學常前來佈道,另外又有從瑪家教會遷居本村的信徒吳金碧等人傳教,逐漸有村民慕道並接受福音。同年8月,少數婦女開始定期禮拜,在信徒共同經營下,信徒與日俱增,教會日益發展,信徒建蓋第1所臨時禮拜堂。後來因信徒日增,禮拜堂不堪使用,1955年(民國44年)6月,動工興建磚造禮拜堂及牧師館,並於8月完工,10月舉行獻堂典禮。1961年(民國50年)1月,信徒大會決定捐獻重建禮拜堂,6月竣工,10月舉行獻堂典禮暨設教10週年感恩禮拜。1982年(民國71年)重建2層牧師館,同年7月聘請林建二牧師為第...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排灣村1鄰7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1年(民國40年),高華夏牧師前來佈道,福音首次傳入筏灣村。首位接受福音的信徒是邱信義,後來陸續有邱聚盧、杜仙女、周福娘、劉月眉等人陸續入信。不久後開始舉行定期禮拜,同年3月開始建造禮拜堂,9月完工獻堂,原先命名為「筏灣教會」。1974年(民國63年)舉村遷居,先是暫遷至佳義公共造山地,在高華夏牧師率領佳義信徒,提供人力和建材的援助下,於1976年(民國65年)再次遷到新筏灣池並定居下來。本會經洪三貴長老借讓土地,得以搭建臨時教會。 本會原名「筏灣教會」,1987(民國76年)年更名為「排灣教會」。 本會迄...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涼山村84-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0年(民國39年)2月,常有馬兒教會、三地門教會的信徒前來涼山村佈道。隔年潘順貴宣道師來到涼山村,開始舉行定期禮拜,並搭建簡易的禮拜堂。後來又在1957年(民國46年)6月,重新擇地重建磚造禮拜堂,10月竣工,隔年1月獻堂,並聘請高華夏擔任首任牧師。1980年(民國69年)3月,重建2樓禮拜堂。1984年(民國73年)4月,聘請蔡茂已為第3任牧師。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潘順貴、高華夏、許別江、林正光、林金菊、陳金章、毛東南、楊順一、林新喜、蔡茂已、蘇宏明、蔡秀惠。 本會2023年(民...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涼山村沿山公路,隸屬排灣中會。 1995年(民國84年),本會自母會「涼山教會」分支後,為延續福音,暫借信徒胡金市的工寮鐵皮屋作為聚會場所,後來因聚會所無法負荷逐漸增長的人數,因此另覓他處。隔年,長老邱秀嬌捐贈龍泉段8號的旱地,本會再增購長老李松香約35坪的土地作為建堂用地。1997年(民國86年)12月,獻堂並舉行設教紀念典禮,命名為「沿山教會」。1998年(民國87年),中會調派林新喜駐牧,擬定升格,並於隔年正式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林新喜、李耀光、陳永明。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54名,...
位於屏東縣潮州鎮富春里光春路239-1號,隸屬排灣中會。 本會初期的信徒以獅子鄉居多,村中族人為謀生計和孩子就學,選擇移居潮州,因此本會早期是以家庭聚會的方式舉行禮拜。直到1988年(民國77年),中會設立「潮原教會」,信徒人數逐漸穩定。期間因經濟因素,教會輾轉遷移,始終以家庭方式聚會。後來搬遷至富春里光春路,由里港教會的會友張淑真捐獻宅地(現址),信徒鄭貴花接洽教會,才結束了教會頻繁遷移的情況。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徐玉男、毛信惠、蔣秀花、許瑞美、瓜樂、郭玫玲、何主恩、李耀光、陳永明、毛信惠、郭玫玲、陳春美、傅梅娟、黃啟光、郭玫玲、蔣秀花、李燕慈...
位於桃園市龜山區明德路310號2樓,隸屬排灣中會。 1987年(民國76年)2月,原先前往壽山教會禮拜的原住民族人陸續離開,改在信徒賴明鳳的家中聚會。1988年(民國77年)3月,佳暮教會的牧師陳松德來到龜山探訪信徒,同時也前來主持設立團契,命名為「佳山團契」。 1993年(民國82年)9月,封立高望喜傳道師為本會的首任牧師,並續任至1999年(民國88年)9月舉行設教11週年感恩禮拜,並主持禮拜堂獻堂及續聘禮拜。2005年(民國94年),本會向中會申請停派傳道師,一直到2006年(民國95年)5月,本會才再次向中會申請聘任旅外傳道師林玉美,擔任本會的教育幹事。 ...
位於高雄市大樹區久堂里建村街91-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89-2005年(民國78-94年)年間,鳳原教會的傳道師孫子貴與信徒張豔豔、高月花、金良等人,於九曲堂地區傳播福音,除期聚會場所選在信徒住家。直到2005年(民國94年)7月,小會選定大樹鄉久堂村湖底橋下為福音據點,同年舉行九曲堂福音站設立感恩禮拜。2006年(民國95年)6月,會員大會議決,開始舉行九曲堂主日禮拜。2010年(民國99年)8月,鳳原教會小會提報中會,申請開設新教會,中會於同年議決同意,本會舉行設立感恩禮拜。 2012年(民國101年)11月,本會搬遷至現址。 本會迄今(2023年)...
位於高雄市岡山區後紅路37巷8弄31號,隸屬排灣中會。 本會會友原先多屬於鎮海教會,由於鎮海教會缺乏健全的體制與組織,因此信徒紛紛離開。這些信徒向當時為排灣中會水門教會駐堂牧師的林文瑞請益,希望排灣中會可以協助牧養岡山區的原住民信徒。於是,岡山區信徒在林文瑞牧師、水門教會長執的協助下,聚會逐漸穩定,並定名為「山原教會」。 由於信徒主要從原鄉前往都會區謀生(多擔任螺絲工廠員工或臨時勞工),在外地租屋普遍經濟壓力大,信徒無法購置自己的教堂,只能在岡山市區尋找便宜的租屋作為聚會場所。本會自2003年(民國92年)4月設立至今,已搬遷至少4次,目前教會位於台一線上的後紅路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