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南市永康區復華六街8號,隸屬排灣中會。 1988年(民國77年),兩處原住民聚會所合併為「大灣聚會所」,隸屬排灣中會,首任駐牧傳道為孫子光。2000年(民國89年),更名為「南原教會」,並升格為支會;又在2010年(民國99年)升格為堂會,並封立盧玉香為本會首任牧師,同時舉辦封牧感恩禮拜。 2012年(民國101年),本會積極籌畫購置永久會所,2015年(民國104年)啟用新堂聚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孫子光、顏明仁、周華南、邱河泉、盧玉香。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108名,慕道友22名。 &nb...
位於屏東市貴陽街21號4樓,隸屬排灣中會。 2011年(民國100年)初,傳道師林振華當時為「竹坑循理會」的牧師,由於長老王平賢的家人購入新宅,希望竹坑循理會可以到屏東為他們舉行新居入住感恩禮拜。禮拜結束後沒多久,執事陳卓延購入邊間房屋,並向竹坑循理會執事會議提案,以此為據點開拓屏東傳教事業。 本會前後歷經3個教派,2011年(民國100年)為中華循理會竹坑教會屏東佈道所;2012年(民國101年),竹坑循理會執事會議決放棄開拓,本會轉型為地方教會,更名為「崇蘭教會」。2017年(民國106年),在排灣中會接納下成立為支會。2018年(民國107年)升格堂會。 ...
位於屏東市民族路750號,隸屬排灣中會。 屏東大同地區的信徒,多為下山來平地謀生的排灣族人,或是嫁給退伍軍人的原住民婦女。當時大同地區的信徒多為平山教會會友,兩地相距甚遠,長者和幼童都不便前往平山教會參與禮拜。1978-1984年(民國67-73年)期間,信徒在會友董新良家中聚會,長執輪流主持禮拜,參加人數約10餘人。1984-1986年(民國73-75年)期間,改在會友柯義雄的家中進行禮拜。 1985年(民國74年)9月,因信徒日增,會友家中漸漸無法容納,因此平山教會便購置建築(位於屏東市長安里竹圍巷3-1號),供給大同地區的信徒作為禮拜堂,同時成立婦女團契。 ...
位於屏東市復興路378巷40號,隸屬排灣中會。 1994年(民國83年)8月,平山教會有鑑於公館一帶的信徒日增,於是在當地設立家庭小組,命名為「平山教會復興福音站」,並舉辦福音站設立感恩禮拜。當時公館地區的會友約有12戶,平均人數約13人。 經過教會4年的努力,牧者、長執必須在平山教會與福音站來回奔波,兼顧兩邊的傳教事業而漸感人力不足,於是便向中會申請,由田天財、蔡美花兩位傳道師專責福音站的傳道關懷事務,相關人事費用由母會承擔。本會後來於1999年(民國88年)10月成立為支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何主恩、田天財、蔡美花、楊清福、蔡美花...
位於屏東市興樂里友愛一街2-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2年(民國41年)6月,在屏東山地診所任職的葉盛編,向患者和散居市內的族人傳福音,入信者漸增。翌年,山地診所舉辦定期禮拜。 1960年(民國49年)9月,本會購買磚造房屋,作為禮拜堂及傳教師宿舍(位於林森路段)。1970年(民國59年)3月,另覓一處磚造建築,同樣供作禮拜堂和傳教師宿舍。1969年(民國58年)5月,在排灣中會協助下,籌備興建屏東山地服務中心及現代化禮拜堂,並於1973年(民國62年)10月開工。1978年(民國67年)春季,本會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葉盛編、賴光雄、林正勝、陳岸...
位於屏東縣九如鄉大坵村大仁街19號,隸屬排灣中會。 1994年(民國83年),中村教會會友高蓮花、陳董金仔、雷生妹等人,前往大坵村探視雷阿代,發現村中信徒日漸減少,當時駐牧中村教會的柯明德傳道師了解情況後,為積極推動福音工作,便在雷阿代的家中成立第一個福音站。 1997年(民國86年),中村教會通過議決,由囑託傳道師高秋妹、長老馬文正夫婦,專牧大坵的福音站,往後10年間逐步購入位於現址的教會。 本會於2008年(民國97年)5月設立,2012年(民國101年)8月設教,2020年(民國109年)8月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二段29巷7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5年(民國34年)前後,屏東教會的許有才牧師首次造訪三地村,觀察並瞭解原住民族的生活形態和傳統文化,以便日後宣教。期間,Timur部落頭目歸順義在吳可免長老的陪同下,拜訪許有才牧師,開啟了長老教會在三地村的傳教契機。 1946年(民國35年),傳道黃素娥白天在三地國民學校任教,夜間便用日語向村民傳福音。1947年(民國36年),開始租用包銀珠(Pacekel)的房屋作為臨時聚會所,「三地門教會」初具雛形。1950年(民國39年),在屏東教會協助下,以竹子搭建禮拜堂。後來在鄭興輝捐獻建堂用地、屏東教會奉獻...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口社村信義巷10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0年(民國39年)前後,三地門教會的會友林泉茂時常前往口社村佈道,又有馬兒教會的會友李愛珍嫁給村中青年江老松,引導其夫入信,因此開始有馬兒、三地門兩個教會的信徒來本村佈道。1951年(民國40年)7月,首任傳教師林泉茂派駐本村,始有定期禮拜。1953年(民國42年)1月建堂,2月獻堂,5月首次舉行聖典,受洗者共有9名。1955年(民國44年)禮拜堂重建,7月獻堂。1962年(民國51年),聘請許別江為首任牧師。 本會原名「口社教會」,當地慣用部落名稱「Sagaran」(莎卡蘭),近年向排灣中會提案更名為「莎卡蘭教會」,但確切改...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和平路二段25巷13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3年(民國42年)2月,三地門教會會友呂望入村傳道;同年8月,德文教會的宣道師鄭興輝時常入村佈道;1955年(民國44年),宣道師柯坪海派駐大社村牧會,開始舉辦定期禮拜。1956年(民國45年)1月建堂,同年10月竣工、獻堂,這一年有多人受洗。 本會原名「大社教會」,1995年(民國84年)更名為「達瓦蘭教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宋信文、柯坪海、孫信用、江老松、陳宇娘、林金菊、游雪金、柯枝順、毛東南、曾明標、林新喜、高華南、洪阿水、達里瑪勞‧巴黎、李耀光。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安坡村高山巷4鄰46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駐在三地村的傳道黃素娥,以及當時就讀於山地宣導所(玉山神學院前身)的林泉茂,兩人常來安坡村傳教,吸引好奇的村民聽講,但此時尚未有人入信。1950年(民國39年),就讀於三地國校(賽賓國小的前身)的陳蘭秀、徐春蘭,在同學帶領下參加三地村的教會聚會;9月,村民尤正明引領全家前往口社教會參加禮拜,之後開始在自家定期禮拜。 尤正明(後擔任長老)奉獻建堂用地,籌資建堂,於1953年(民國42年)落成獻堂,禮拜堂後來又在1960年(民國49年)重建。1963年(民國52年)聘請毛東南為首任牧師。1976年(民國65...
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村市隆路51號,隸屬東部中會。 1959年(民國48年)8月,溫榮春牧師率領太麻里陳金如、陳金爐、陳振芳等3位長老,開設「太麻里佈道所」。1966年(民國55年)於現址建設初期教會,但因黛娜颱風來襲,摧毀初建的教會,再加上當時信徒大多向西部遷移,太麻里教會大失元氣。1969年(民國78年)3月重建現在的禮拜堂,由洪溫柔牧師主持,本會自此走向自立,成為自治堂會。 1975年(民國64年)12月,李八郎牧師創立天真幼稚園;1984年(民國73年)5月,邵忠仕牧師持續推動育幼事業。2012-2013年(民國101-102年),本會聯合東排中會的正興、嘉蘭...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村民族巷83號,隸屬排灣中會。 村民賴添路首先於安坡村接受福音,後來有傳道師林泉茂前來村中傳教,並借用賴添路的家中舉行禮拜,約有10餘戶信徒參與。1952年(民國41年),傳道黃素娥來到青山村佈道,漸有村民入信。 1953年(民國42年),「沙漠教會」創立。1955年(民國44年)3月,開工建造禮拜堂,由宣教師蔡成文督導工程,11月竣工。1963年(民國52年),囑託宣師岳大山帶領信徒重建教堂,隔年竣工。1964年(民國53年),宣教師高華南重建水泥房教堂,1966年(民國55年)落成。1980年(民國69年)開始建造牧師館,由江如菊督導工程,隔年竣工。 198...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馬兒村1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傳道黃素娥前來本村佈道,最初有林泉茂1人入信;同年9月,林泉茂入學花蓮的聖書學校(玉山神學院的前身)就讀。1949年(民國38年),林泉茂於暑假返回家鄉傳教,有50人入信;8月起開始舉行定期禮拜,至1950年(民國39年)3月,信徒增加70戶,共200多人。 由於信徒漸增,決議興建禮拜堂,並於同年10月獻堂,命名為「馬兒教會」。1962年(民國51年)6月,本會臨時和會議決,聘請並封任林建二為本會首任牧師。 本會原名「馬兒教會」,2014年(民國103年)更名為「瓦酪露教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達來村達發達旺巷29-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有馬兒村的信徒サラプル、柯輝玉,三地門信徒鄭興輝,以及高雄中會山地部派遣的傳道黃素娥,時常來達來村佈道;且村民陳武源(後擔任本會長老)也常到馬兒村聽林泉茂牧師的講道。 1950年(民國39年)2月,村中開始舉行定期禮拜。1952年(民國41年)9月建堂,12月竣工獻堂,「達來教會」創立。1957年(民國46年)1月第2次建堂,6月竣工,7月獻堂。1965年(民國54年)12月第3次建堂,隔年7月竣工,8月獻堂。1973年(民國62年),聘請陳武山為本會的首任牧師。 本會原名「達來教會」,1983年...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達來村7鄰百合路35號,隸屬排灣中會。 長原教會位於長治鄉繁華村長治百合園區,起源於2009年莫拉克風災,族人被迫離開家園,舉村從原鄉(德文、達來、金大露安)遷居到政府安置計畫的百合園區。在排灣中會的支援下,陸續於百合園區建立起福音站。2012年(民國101年)1月舉行感恩慶典,以及遷入百合長治園區的感恩禮拜;4月,本會於預定地搭建鐵皮臨時教堂。2013年(民國102年)1月,舉行設立教會感恩禮拜。2023年(民國112年)8月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蔡秀惠、林梅蘭、邱多加、塔卡納夫.璟榕、王裕銘、陳聖華。 本...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中山路268號,隸屬排灣中會。 排灣族在日本時代信奉神道教,在日本政府戰敗離開後,崇尚泛靈信仰的排灣族人頓時失去精神依賴。1946年(民國35年),時任屏東教會的許有才牧師率領約40名信徒,帶著一袋鹽前往三地門部落,這正是福音傳入屏東排灣族原民部落的開始。1948年(民國37年)8月,三地門鄉馬兒村青年林泉茂成為第1位受洗的排灣族基督徒;9月,林泉茂與三地村青年許別江進入花蓮山地宣道所(玉山神學院前身)就讀。 1948年(民國37年),屏東教會差派黃素娥在三地村傳道、租屋舉辦聚會。同年村中展開建堂事工,並於1950年(民國39年)完成屏東排灣族第1...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村上北巴巷57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1年(民國40年)12月,傳道黃素娥女士與山地醫療團來到德文村,為村民治療並傳道,當時德文村只有杜正義一家入信。1952年(民國41年),黃素娥與鄭興輝二人時常來村內傳道,同年8月,鄭興輝於德文村舉行定期禮拜。1954年(民國43年)4月,開始建禮拜堂,9月獻堂。1956年(民國45年)4月,首次舉行聖禮典並設立長執。1958年(民國47年)5月重建新禮堂,11月獻堂。1979年(民國68年)10月禮堂修建,12月完工。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鄭興輝、高華南、謝文財、陳岸隆、戴清旺、毛東南、江如菊、林新喜...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賽嘉村4鄰4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0年(民國39年)4月,三地門教會的傳道鄭興輝率領會友來到賽嘉村傳道,同時也在屏東中會傳道黃素娥的協助下,村中開始有人入信。同年10月,因信徒增加,開始定期舉行禮拜。為了使信徒能有一個固定聚會的場所,1951年(民國40年)1月在現址著手建堂,3月舉行獻堂禮拜。 然而在歷任牧者的牧會下,信徒持續增長,教堂不敷使用。會員大會因此在1980年(民國69年)議決重修教堂並擴大座位,另外新建二樓牧師館與托兒所教室。1982年(民國71年)4月竣工。為配合總會什一增長運動,達成教會自治、自傳、自養的精神,1983年(民國72年)12月聘郭...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中山路398巷5-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64年(民國53年)10月,北葉教會會友借用周春花(後任婦女會副會長)的家中聚會。1967年(民國56年),聚會地點改至水門中山路268號,借用學生中心定期舉辦聚會,翌年1月定名為「水門教會」。1971年(民國60年)9月,選出第1任執事毛金殿、周春花;隔年8月,選出第1任長老毛金殿。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鄭興輝、邱信義、白德明、郭明輝、林新喜、白德明、楊順一、秦明盛、賴阿忠、高天惠、高華南、鍾思錦、高天惠、秦明盛、陳淑娥。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83名,慕道友29名。...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隘寮村7鄰汾陽一巷3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64-1972年(民國53-61年)期間,常有山地婦女嫁給平地的退伍軍人,當中也包含本會的信徒。她們原先來自屏東縣瑪家鄕、三地鄕、春日鄕等地,婚後定居於內埔。1974年(民國63年)5月,本會創立,先由馬清娥、廖力口、韓麗花、李玉香和呂金蘭輪流主持集會禮拜,並於隔年5月舉辦定期主日禮拜。1979年(民國68年)7月,排灣中會常委設立「汾陽佈道所」,並租用屏東大同農場的倉庫,作為本會信徒的聚會場所。傳道部派駐楊順一為本會宣道師,同時也是本會的第1任傳教師。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李長輝、高天惠、董實、江添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