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口社村信義巷10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0年(民國39年)前後,三地門教會的會友林泉茂時常前往口社村佈道,又有馬兒教會的會友李愛珍嫁給村中青年江老松,引導其夫入信,因此開始有馬兒、三地門兩個教會的信徒來本村佈道。1951年(民國40年)7月,首任傳教師林泉茂派駐本村,始有定期禮拜。1953年(民國42年)1月建堂,2月獻堂,5月首次舉行聖典,受洗者共有9名。1955年(民國44年)禮拜堂重建,7月獻堂。1962年(民國51年),聘請許別江為首任牧師。 本會原名「口社教會」,當地慣用部落名稱「Sagaran」(莎卡蘭),近年向排灣中會提案更名為「莎卡蘭...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和平路二段25巷13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3年(民國42年)2月,三地門教會會友呂望入村傳道;同年8月,德文教會的宣道師鄭興輝時常入村佈道;1955年(民國44年),宣道師柯坪海派駐大社村牧會,開始舉辦定期禮拜。1956年(民國45年)1月建堂,同年10月竣工、獻堂,這一年有多人受洗。 本會原名「大社教會」,1995年(民國84年)更名為「達瓦蘭教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宋信文、柯坪海、孫信用、江老松、陳宇娘、林金菊、游雪金、柯枝順、毛東南、曾明標、林新喜、高華南、洪阿水、達里瑪勞‧巴黎、李耀光。 ...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安坡村高山巷4鄰46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駐在三地村的傳道黃素娥,以及當時就讀於山地宣導所(玉山神學院前身)的林泉茂,兩人常來安坡村傳教,吸引好奇的村民聽講,但此時尚未有人入信。1950年(民國39年),就讀於三地國校(賽賓國小的前身)的陳蘭秀、徐春蘭,在同學帶領下參加三地村的教會聚會;9月,村民尤正明引領全家前往口社教會參加禮拜,之後開始在自家定期禮拜。 尤正明(後擔任長老)奉獻建堂用地,籌資建堂,於1953年(民國42年)落成獻堂,禮拜堂後來又在1960年(民國49年)重建。1963年(民國52年)聘請毛東南為首任牧師。19...
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村市隆路51號,隸屬東部中會。 1959年(民國48年)8月,溫榮春牧師率領太麻里陳金如、陳金爐、陳振芳等3位長老,開設「太麻里佈道所」。1966年(民國55年)於現址建設初期教會,但因黛娜颱風來襲,摧毀初建的教會,再加上當時信徒大多向西部遷移,太麻里教會大失元氣。1969年(民國78年)3月重建現在的禮拜堂,由洪溫柔牧師主持,本會自此走向自立,成為自治堂會。 1975年(民國64年)12月,李八郎牧師創立天真幼稚園;1984年(民國73年)5月,邵忠仕牧師持續推動育幼事業。2012-2013年(民國101-102年),本會聯合東排中會的正興、嘉蘭...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村民族巷83號,隸屬排灣中會。 村民賴添路首先於安坡村接受福音,後來有傳道師林泉茂前來村中傳教,並借用賴添路的家中舉行禮拜,約有10餘戶信徒參與。1952年(民國41年),傳道黃素娥來到青山村佈道,漸有村民入信。 1953年(民國42年),「沙漠教會」創立。1955年(民國44年)3月,開工建造禮拜堂,由宣教師蔡成文督導工程,11月竣工。1963年(民國52年),囑託宣師岳大山帶領信徒重建教堂,隔年竣工。1964年(民國53年),宣教師高華南重建水泥房教堂,1966年(民國55年)落成。1980年(民國69年)開始建造牧師館,由江如菊督導工程,隔年...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馬兒村1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傳道黃素娥前來本村佈道,最初有林泉茂1人入信;同年9月,林泉茂入學花蓮的聖書學校(玉山神學院的前身)就讀。1949年(民國38年),林泉茂於暑假返回家鄉傳教,有50人入信;8月起開始舉行定期禮拜,至1950年(民國39年)3月,信徒增加70戶,共200多人。 由於信徒漸增,決議興建禮拜堂,並於同年10月獻堂,命名為「馬兒教會」。1962年(民國51年)6月,本會臨時和會議決,聘請並封任林建二為本會首任牧師。 本會原名「馬兒教會」,2014年(民國103年)更名為「瓦酪露教會」。 ...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達來村達發達旺巷29-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9年(民國38年),有馬兒村的信徒サラプル、柯輝玉,三地門信徒鄭興輝,以及高雄中會山地部派遣的傳道黃素娥,時常來達來村佈道;且村民陳武源(後擔任本會長老)也常到馬兒村聽林泉茂牧師的講道。 1950年(民國39年)2月,村中開始舉行定期禮拜。1952年(民國41年)9月建堂,12月竣工獻堂,「達來教會」創立。1957年(民國46年)1月第2次建堂,6月竣工,7月獻堂。1965年(民國54年)12月第3次建堂,隔年7月竣工,8月獻堂。1973年(民國62年),聘請陳武山為本會的首任牧師。 本會原名...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達來村7鄰百合路35號,隸屬排灣中會。 長原教會位於長治鄉繁華村長治百合園區,起源於2009年莫拉克風災,族人被迫離開家園,舉村從原鄉(德文、達來、金大露安)遷居到政府安置計畫的百合園區。在排灣中會的支援下,陸續於百合園區建立起福音站。2012年(民國101年)1月舉行感恩慶典,以及遷入百合長治園區的感恩禮拜;4月,本會於預定地搭建鐵皮臨時教堂。2013年(民國102年)1月,舉行設立教會感恩禮拜。2023年(民國112年)8月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蔡秀惠、林梅蘭、邱多加、塔卡納夫.璟榕、王裕銘、陳聖華。 本...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中山路268號,隸屬排灣中會。 排灣族在日本時代信奉神道教,在日本政府戰敗離開後,崇尚泛靈信仰的排灣族人頓時失去精神依賴。1946年(民國35年),時任屏東教會的許有才牧師率領約40名信徒,帶著一袋鹽前往三地門部落,這正是福音傳入屏東排灣族原民部落的開始。1948年(民國37年)8月,三地門鄉馬兒村青年林泉茂成為第1位受洗的排灣族基督徒;9月,林泉茂與三地村青年許別江進入花蓮山地宣道所(玉山神學院前身)就讀。 1948年(民國37年),屏東教會差派黃素娥在三地村傳道、租屋舉辦聚會。同年村中展開建堂事工,並於1950年(民國39年)完成屏東排灣族第1...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村上北巴巷57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1年(民國40年)12月,傳道黃素娥女士與山地醫療團來到德文村,為村民治療並傳道,當時德文村只有杜正義一家入信。1952年(民國41年),黃素娥與鄭興輝二人時常來村內傳道,同年8月,鄭興輝於德文村舉行定期禮拜。1954年(民國43年)4月,開始建禮拜堂,9月獻堂。1956年(民國45年)4月,首次舉行聖禮典並設立長執。1958年(民國47年)5月重建新禮堂,11月獻堂。1979年(民國68年)10月禮堂修建,12月完工。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鄭興輝、高華南、謝文財、陳岸隆、戴清旺、毛東南...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賽嘉村4鄰4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0年(民國39年)4月,三地門教會的傳道鄭興輝率領會友來到賽嘉村傳道,同時也在屏東中會傳道黃素娥的協助下,村中開始有人入信。同年10月,因信徒增加,開始定期舉行禮拜。為了使信徒能有一個固定聚會的場所,1951年(民國40年)1月在現址著手建堂,3月舉行獻堂禮拜。 然而在歷任牧者的牧會下,信徒持續增長,教堂不敷使用。會員大會因此在1980年(民國69年)議決重修教堂並擴大座位,另外新建二樓牧師館與托兒所教室。1982年(民國71年)4月竣工。為配合總會什一增長運動,達成教會自治、自傳、自養的精神,1983年(民國7...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中山路398巷5-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64年(民國53年)10月,北葉教會會友借用周春花(後任婦女會副會長)的家中聚會。1967年(民國56年),聚會地點改至水門中山路268號,借用學生中心定期舉辦聚會,翌年1月定名為「水門教會」。1971年(民國60年)9月,選出第1任執事毛金殿、周春花;隔年8月,選出第1任長老毛金殿。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鄭興輝、邱信義、白德明、郭明輝、林新喜、白德明、楊順一、秦明盛、賴阿忠、高天惠、高華南、鍾思錦、高天惠、秦明盛、陳淑娥。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83名,...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隘寮村7鄰汾陽一巷3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64-1972年(民國53-61年)期間,常有山地婦女嫁給平地的退伍軍人,當中也包含本會的信徒。她們原先來自屏東縣瑪家鄕、三地鄕、春日鄕等地,婚後定居於內埔。1974年(民國63年)5月,本會創立,先由馬清娥、廖力口、韓麗花、李玉香和呂金蘭輪流主持集會禮拜,並於隔年5月舉辦定期主日禮拜。1979年(民國68年)7月,排灣中會常委設立「汾陽佈道所」,並租用屏東大同農場的倉庫,作為本會信徒的聚會場所。傳道部派駐楊順一為本會宣道師,同時也是本會的第1任傳教師。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李長輝、高天惠、董實、江添貴...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大新村大新路25巷18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6-1955年(民國35-44年),基督教傳入屏東排灣族,經歷10年開拓,信徒日增,教勢不斷發展。戰後由於山地原住民與異族聯婚日趨頻繁,本會婦女信徒嫁給外省籍的退伍軍人或現役軍人,她們原先來自屏東縣的瑪家鄕、三地鄕、霧台鄕、泰武鄕等地,結婚後定居於內埔。 1964-1974年(民國53-63年),循理教會於屏東一帶展開傳教事業,當地已有信徒參加當地教會的禮拜。1974年(民國63年),溫雪妹、溫雲妹兩姊妹發起成立「說自己的語言」的教會,以便服務聽不懂國語的年長信徒。1974年(民國63年),本會邀請玉泉教會...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四林村45-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64年(民國53年),福音傳入四林村,不過當時基督教信徒進入部落不易,因此傳教事業很快便中止。直至1983年(民國72年),時任長樂教會牧師的邱河泉,積極傳福音,終於成功傳入四林部落,並由信徒曾金妹奉獻土地,作為聚會場所。1986年(民國75年),「牡林佈道所」成立。2020年(民國109年)舉行獻堂感恩禮拜。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邱河泉、江榮輝、邱秀妹、蕭世光、陳進德、孫子光、傅梅娟、朱信安、陳進德、黃啟光、郭玫玲、李再祥、黃啟光、巴黎、田聖恩、陳淑娥、蔣記剛、法法吾妮.拉樂歌安。 ...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7鄰石門路115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8年(民國47年),4戶基督徒從春日鄕遷居到石門村(現址為牡丹國中)。最初教徒借用許新法的家中聚會禮拜,同年冬季,以泥土磚塊建造第1座禮拜堂,定期舉行禮拜。石門村在基督徒遷入後,國外的救濟資源也隨之引入村中,吸引不少村民入信。1959年(民國48年),信徒開墾石門村一塊傳統禁地,建造教堂舉行禮拜。1963年(民國52年),再以鋼筋水泥建造教堂,隔年12月獻堂。由於教堂日漸破舊,又於1984年(民國73年)重建。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陳武山、柯枝順、鍾正來、柳通、林阿南、蔡茂申、柯春生、...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大梅路51-1號,隸屬排灣中會。 大梅部落位於石門村大梅路,部落村民僅有20幾戶。1958年(民國47年)傳道陳武山借陳文慶的草屋內召集聚會,隔年自行搭建草屋舉行禮拜,由於聚會人數日增,在1963年(民國52年)另建泥土磚造教堂,又在1972年(民國61年)改建。本會始終由石門教會的傳教師兼任,教會發展並不興旺。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柯枝順、鍾正來、柳通、林阿南、蔡茂申、何春生、葉盛編、柯秀文、林新喜、溫信臨、高貴春、森建立、傅梅花、沈進佳。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17名,慕道友12名。 &n...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20號,隸屬排灣中會。 1960年代,大部分旭海村阿美族的居民日常慣用台語,並不懂阿美語,由於先有上牡丹村的廖瑞月,後有東源村、牡丹村及東海村的信徒,陸續向旭海村的排灣族人傳道,漸有族人入信。1962年(民國51年)4月,開始於信徒家中定期禮拜。1966年(民國55年)搭建鐵皮屋禮拜堂。1977年(民國66年)2月,因建地要求收回土地,改購入民宅作為聚會之所。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孫子貴、何散那。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17名,慕道友22名。 ...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牡丹路2鄰3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5年(民國44年)3月,三地門教會的會友來到牡丹村傳道,9月東源村的宣道師鍾正來傳福音,信徒漸漸增加。12月起開始定期禮拜,並改建民宅作為聚會場所,但卻因鄰宅失火而遭殃及焚毁。1959年(民國48年)8月,信徒在1週內重建禮拜堂。排灣中會派鍾正來宣道師駐牧,信徒漸增,此時共計有213名,禮拜堂已不敷容納,便在1976年(民國56年)乃重建新堂。 1972年(民國61年),排灣中會核准本會升格為堂會。1967年(民國56年)4月,封立白德明為本會的首任牧師。 本會原名「牡丹教會」,2005年(民國94...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村52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2年(民國41年),東源村的信徒青年鍾進入聖經學園(玉山神學院的前身)就讀,返村後常向村人傳道,漸有村民入信。此外,牧師懷約翰亦常來東源村傳道。1955年(民國44年)9月,鍾正來被派至牡丹鄕巡迴傳道,並在東源村舉行定期禮拜。 本會最初借用信徒鍾月花的家中聚會,1961年(民國50年)建立磚造禮拜堂,因經費不足未能完工。1980年(民國69年)始建鋼筋水泥教堂,同年8月舉行聘請楊天丁牧師、設教25年和獻堂感恩禮拜。 本會原名「東源教會」,後更名為「麻里巴教會」,確切改名年代不詳。 本會迄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