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1,897,909
  • 線上人數: 65
  • 排灣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民族檢索:『3W 排灣族Paiwan』, 共330筆


高士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8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8年(民國47年)2月,東海教會傳道陳毛玆偕同信徒來到高士村傳教,8月開始舉行定期禮拜,借用信徒黃金財的家中作為臨時聚會場所。後來信徒日增,眾人議決建堂,並於1960年(民國49年)2月完成茅舍教堂。又在1969年(民國58年)12月,修建為磚牆鐵皮屋教堂。   1977年(民國66年),本會升格為堂會。1982年(民國71年)4月,興建鋼筋水泥結構的牧師館。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高華南、賴家華、謝美麗。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71名,慕道友100名。 &nb...

文樂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文樂村3鄰新樂26號,隸屬排灣中會。   文樂村首次接觸福音,始於高華南牧師入村佈道。1955年(民國44年)6月,時任長老陳東波,執事黃鏡光、曾長春、曾夏英,再加上2位信徒,6人合力漸成以茅竹搭建而成的禮拜堂,「文樂教會」創設。   1959年(民國48年),本會遷移現址,期間已重建3次,信徒也由6人增為144人,長執會成員由創始4人增加為12人,傳教人員也邁入第26屆。本會組成的團體,共計有從大會的主日崇拜、祈禱會、家庭禮拜擴大分出的婦女會、弟兄會、青年團契、少年團契、聖歌隊、兒童主日學等。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高華南、李天錄...

古樓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12鄰中正路83-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88年(民國77年)7月,本會於來義鄉古樓村成立,歷經許多傳道信徒共同開拓,並在排灣中會長期支持下,終於在2002年(民國91年)正式設立教堂,2019年(民國108年)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高貴春、江如菊、孫彰輝、謝美麗、傅美娟、蔣秀花、李再祥、林銀霞、竹嫵.法之山、徐天友、高美玲、葉鳳英、尤文生。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67名,慕道友3名。  ...

南和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225之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84年(民國73年),牧師高華南率領文樂教會的信徒,來到白鷺村佈道,漸有村民入信,最初租用信徒家作為聚會場所,命名為「白鷺教會」。   1959年(民國48年),在政府政策下,高見村和白鷺村先後遷村,兩村合併成為「南和村」,期間不少信徒放棄基督信仰,重回舊有的傳統信仰。直到1961年(民國50年),鄭興輝再次來到南和村佈道,此時入信的村民多為長者。然而隔年受到傳統迷信與時代的衝擊,基督信仰再次陷入低潮。   1964年(民國53年),儘管教友為數不多,卻仍購得建堂用地,並合力上山取木材建堂,於同年10月舉行禮拜堂...

望嘉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望嘉村17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7年(民國46年)8月,牧駐文樂教會的宣教師高華南,帶領會友陳東波(後來成為本會長老)前來望嘉村傳道。最初有尤世昌全家7人入信,並借用尤世昌家中開始定期禮拜。1962年(民國51年)搭建茅草禮拜堂,卻在同年夏季被颱風洪水冲毁。1964年(民國53年)10月重建,隔年6月完成磚造禮拜堂,舉行獻堂典禮。   1979年(民國68年)2月,本會升格為堂會。1984年(民國73年)1月,臨時和會議決,聘孔順興為本會首任駐堂牧師。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孔順興、陳正明。   本會2023年(民國...

枋原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枋寮鄉隆山村隆山路233巷1號,隸屬排灣中會。   士文教會的牧師來陳天財,偕同師母林貴貞來到枋寮居住,並於1990年(民國79年)了解枋寮地區有許多來自春日鄉、獅子鄉的原住民信徒,每到週日無處可禮拜,於是召集枋寮信徒,暫時以林秀琴租賃的房屋作為聚會場所,由師母林貴貞帶領眾人分享福音,陸續約有15人參加。1993年(民國82年),陳天財牧師租賃北勢寮隆山村隆安50號的1樓房屋,聚會所搬遷至此,傳教事業漸上軌道。   1996(民國85年),陳天財牧師提報中會,並於1997年(民國86年)1月設立本會,是為「枋原福音站」,隸屬排灣中會。隔年9月,傳道師童俊花牧會本會,第...

恆原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恆春鎮城北里恆北路3之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93年(民國82年),高士教會的傳道師高貴春,前往信徒黃月嬌、盧添花的家中做家庭禮拜。之後由新路教會的林文瑞牧師和長老執事,輪流到盧添花家舉行禮拜。1997年(民國82年),由於信徒日增,排灣中會派第1任牧者傅明德傳道師,以及傳道師高美玲牧會。   由於原租賃地點被房東收回,因此高美玲上任後便尋找可租借的場所,直到2001年(民國90年),本會改至石門教會長老古己妹位於恆西路的房屋聚會。2013年(民國102年)建堂,始有聚會禮拜堂和牧者宿舍。2022年(民國111年)1月升格為堂會。   本會迄今(2023年...

佳崇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春日鄉七佳村自強二路15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7年(民國46年)1月,文樂教會信徒潘白花來到七佳村傳福音,當時有村民陳文龍(後擔任本會長老)在埔里基督教醫院入教。後來兩人回村向村民傳教,並於1958年(民國47年)1月起開始定期禮拜,有4戶共計10多名信徒入信。   1959年(民國48年)開始建築磚造禮拜堂,1963年(民國52年)6月竣工,1977年(民國66年)2月舉行獻堂典禮,名為「石頭營教會」。   2004年(民國93年)石頭營教會、歸崇教會合併,更名為「佳崇教會」。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楊順一、傅梅珠。 ...

力里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力里村圓山路66號,隸屬排灣中會。   1963年(民國52年),沈氏母女從力里村遷往石頭營(現為七佳村),由於當地信徒陳文獻、呂英美夫婦傳福音,成為慕道友。後來母女搬回力里村,向全家及親屬傳教。1965年(民國54年),排灣中會的宣道師鄭興輝前往力里村佈道,當時沈氏全家每逢主日或其他聚會時間,便會步行前往石頭營參加禮拜。   1978年(民國67年),泰武鄕平和教會的會友嫁入力里村,平和教會成立家庭教會,並結盟為姐妹會,暫借沈氏宅開始舉行聚會禮拜,「力里教會」創立。1981年(民國70年),本會又與春日鄉的世華教會結盟為姐妹會。後來又有古華教會的會友協助本會傳...

士文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士文村3鄰47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6年(民國35年),許有才牧師擔任國小校長,並於夜間閒暇向村民宣揚福音,但不久便離任。1954年(民國43年)4月,平山教會會友楊水銀回本村傳道,入信者增多,7月起開始定期禮拜,並暫借信徒家中聚會。後來因人數增多,聚會場所無法容納,就在士文村的中心建設禮拜堂,可是卻因為有違法疑慮而被強制拆除。1959年(民國48年)3月始得重建,10月竣工獻堂。1980年(民國69年)再次重建,1984年(民國73年)2月獻堂,並聘任鍾正來牧師為本會牧師。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鍾正來、陳天財。   本會...

古華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古華村3巷13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7年(民國46年),「古華教會」成立並定期舉行禮拜,信徒漸增。1959年(民國48年)4月首次獻堂,隨後在1965年(民國54年)興建鋼筋水泥教堂,於1968年(民國57年)4月第二次獻堂。1972年(民國61年)7月因莉泰風災,村落冲毁流失,全村被迫遷移到現址,並在2年後重建禮拜堂,1977年(民國66年)5月第三次獻堂。1979年(民國68年)7月聘牧本會首任牧師。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鄭興輝、宋信文、游雪金、葉盛編、潘愛銀、李長球、李來珠、蔡義文、陳岸隆、周華南、陳恩惠。   本會...

春日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春日鄉春日村98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4年(民國43年)4月,士文村的村民楊水銀,首先來到春日村傳福音,信徒日增,因此隨後便建造簡易的禮拜堂,山地部派葉盛編牧師擔任本會的首任開拓傳道,開始舉行定期禮拜。1972年(民國61年)7月,莉泰風災肆虐,迫使春日村遷移至現址,信徒在當地建造新的禮拜堂。1978年(民國67年)4月舉行新禮堂獻堂典禮,當時會友計有309名。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楊水銀、葉盛編、林照正、賴光雄、陳武山、王阿財、高華南、蔡義文、江老松、柯枝順、潘愛銀、潘順貴、賴光雄、楊順一、陳信光。   本會2023年(民國1...

比悠瑪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泰武鄉平和村3鄰53號,隸屬排灣中會。   本會可依遷村分成其後兩個時期,1952至1968年(民國41-57年)期間位於舊平和部落,1968年(民國57年)迄今位於新平和部落。   1952年(民國41年),筏灣教會的信徒周福娘與村民何弘武結婚,引領夫家入教,此為平和村首次接觸基督信仰的紀錄。1953年(民國42年),傳道高華夏先生常來佈道,信徒共同奉獻,後來在1956年(民國45年)開工建設禮拜堂,並於隔年8月竣工,9月獻堂,「平和教會」創立。   1965年(民國54年),由於舊平和部落位處深山,交通不便,村中青壯年設法與外界聯絡,亦有部分村民早在13年前...

佳平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泰武鄉佳平村181號,隸屬排灣中會。   泰武鄉佳平村為原住民部落,儘管基督福音早於天主教傳入,村中仍有部分長老教會信徒因為缺乏歸屬教會而加入天主教,沒有加入天主教的信徒則成為部落中的邊緣群體。1988年(民國77年),排灣中會積極派員關懷原鄉部落的宣教情況,從1990(民國79年)開始,便有高望喜牧師夫婦探訪傳道;後來有董祥文傳道師任教於泰武國中,擔任音樂老師,並在村中宣揚福音。   涼山教會江新傳長老接任時,本會租下劉旺福夫妻的住宅作為聚會地點,開始舉行定期禮拜。2002年(民國91年),在武潭教會的支援下,「佳平基督長老教會」設立。2005年(民國94年),本會...

武潭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泰武鄉武潭村潭北巷121-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52年(民國41年),政府鼓勵山中排灣族人搬移山下,因此當時有部分村民遷居武潭村(舊武潭),其中包含約有27名信徒,這些信徒只有在回平和村時才參加禮拜。1954年(民國43年),武潭村全村又遷移至現址。由於武潭至平和距離太遠,因此信徒商議就地舉行禮拜,並借用長老顧清圧的家中聚會,由長老莊德永帶領,信徒漸增。   1955年(民國44年),信徒合力搭建草寮作為聚會場所,中會並派駐宣道師鍾正來開始定期禮拜。賴光雄牧師接任後,為覓得永久會址,任內購得本會現址用地。1958年(民國47年)林泉茂牧師任內期間,因信徒急遽增...

泰武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泰武鄉泰武村大武山四街6號,隸屬排灣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由於基督教醫療團巡迴屏東山地,泰武村首次接觸基督信仰。1954年(民國43年)6月,平和教會(現為比悠瑪教會)的會友何弘武、蔣健勝等人首次來到泰武村佈道,村中不久後開始舉行定期禮拜。   此後陸續有凉山教會會友曾友義與蔣姓婦人、三地教會會友歐雪霞等人,時常來到泰武村傳福音。1962年(民國51年),泰武村舉村遷到現址,本會於新村落中央的山上建立教堂。2009年(民國98年)8月莫拉克風災,部落受損嚴重,政府勘定為危險居住地,因此全村搬遷至永久屋居住地(萬巒鄉萬金村附近)。由於永久居住地只保留了教...

新路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獅子鄉丹路村19號之5,隸屬排灣中會。   1956年(民國45年),來自屏東的信徒楊水銀(Lapi)、陳秋英(Ljemavaw),以及三地教會會友歐如等人,前來丹路村佈道,但並未有村民入信。1958年(民國47年),楊美英(Muni)時任楓林教會傳道,借用信徒家中舉行禮拜,並於隔年集結眾信徒搭建簡易的禮拜堂,然而禮拜堂不久便毀於颱風,1962年(民國51年)易地改建。1963年(民國52年),風災再次摧毀聚會所,由信徒黃賀越提供閒置空間作為聚會之用。   1967年(民國56年),本會議決遷至部落中心,隔年建成鋼筋水泥會堂。1989年(民國78年),林文睿牧師主持擴...

巴蘇瑪克教會(長老)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位於屏東縣獅子鄉丹路村巴士巷21號,隸屬排灣中會。   1993年(民國82年),楓林教會的王德成牧師派陳金德長老,前往丹路部落傳福音,首批信徒在楓林教會受洗,而後租借信徒葉義富住宅隔壁的空屋為聚會場所(佈道所)。1994年(民國83年),陳明光傳道師自玉山神學院畢業後,被派至本會,依然於葉義富家中設立的佈道所聚會。1997年(民國86年),設立「丹路教會」,佈道所遷至信徒孔聖貴家中,在此聚會3年多。   2000年(民國89年),本會向徐清和購買位於現址的土地蓋建教會,2002年(民國91年)建成。隔年,佐諾克牧師向中會申請,丹路教會更名為「巴蘇瑪克教會」,並設計了禮拜堂講台...

排灣族傳統住屋
3W 排灣族 M 物質文化

概述   魯凱族與排灣族同為階層性「家屋社會」,家屋擁有家名。魯凱族的家屋由長男承家,排灣族不分男女由長嗣承家,兩族的承家者手足成家後皆分出。排灣族的傳統家屋有多樣的地域性類型,如以千千岩助太郎1930年代調查之分類共有6種類型,可能與地域環境適應或周邊族群持續互動有關,但具體原因目前不清楚。其中西部地區士文溪以北為「北部式」板岩建造的石板屋。士文溪以南主要有「內文式」與「牡丹式」。東部山地區北側屬於「比魯式」,南側屬於「邵家式」,鄰近海岸地區屬於「太麻里式」。 北部式家屋(石板屋)   西部地區士文溪以北的排灣族家屋型態與魯凱族相似,都是「北部式」板岩建造的石板屋,屬於兩族...

排灣族祖靈屋
3W 排灣族 M 物質文化

概述   排灣族的祖靈屋主要見於巴武馬群、查敖保爾群、牡丹群、巴卡羅群等地域群。除牡丹群之外,通常設置於頭目家屋旁。祖靈屋有專屬之家名,有可能是該頭目家系最古老的家屋。遷村後的聚落中,部分頭目家屋仍將祖靈屋設置於家屋旁,或設置於聚落邊緣、祭場旁等地。一旦「祖靈屋」確立,後代為常年祭祀祖靈,維護此祖靈屋,甚至採用新材料、新形式,也成為多樣的變遷樣貌。 建築形式   排灣族祖靈屋的建築形式在各地域群中都類似當地的家屋建築。遭國家政策性遷村後則出現磚構造、鋼筋混凝土構造等新形式與材料的運用,被納入台灣整體營造體系的變動之下。祖靈屋雖然可能是最古老的家屋,但因為已無居住需求,其空間型...

  • 上一頁
  • 8
  • ...
  • 10
  • 11
  • 12
  • 13
  • 14
  • ...
  • 16
  • 17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