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版)
  • 人氣指數:340,370
  • 線上人數: 174
  • 排灣族
      • 全部
      • 1A 阿美族 Amis
      • 2T 泰雅族 Tayal
      • 3W 排灣族 Paiwan
      • 4B 布農族 Bunun
      • 5P 卑南族 Pinuyumayan
      • 6R 魯凱族 Rukai
      • 7C 鄒族 Cou
      • 8S 賽夏族 SaySiyat
      • 9Y 雅美族 Yami
      • 10O 邵族 Thau
      • 11K 噶瑪蘭族 Kebalan
      • 12U 太魯閣族 Truku
      • 13Z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 14Q 賽德克族 Seediq
      • 15L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 16V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 31PNP 平埔族群
      • 21PAN 泛族群
      • 41ATR 他族
  • 分類檢索
      • 全部
      • Q 語言文字
      • L 生活禮俗
      • R 信仰祭儀
      • H 歷史事件
      • S 社會組織
      • P 法政經濟
      • Y 神話傳說
      • K 生活空間
      • M 物質文化
      • A 藝術文化
      • E 族群類屬
      • D 重要文獻
      • F 重要人物
      • T 考古遺址
      • G 機構社團
      • B 民族動植物
      • Ed 教育
      • Lt 文學

民族檢索:『3W 排灣族Paiwan』, 共317筆


大王國中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村1鄰德輝路18號。   學校位在大王村,鄰近台9線省道,從台東市區出發,沿著台9線南下,過知本後即可抵達太麻里鄉。學區包括太麻里鄉、金峰鄉,包含大王、香蘭、新興、介達、嘉蘭5所國小。   「大王國中」創校於1968年(民國57年),校園面積11,493.66平方公尺。近年來爭取建置社區共讀站、樂活運動站、未來藝文教室等。近年的運動設施建設上,正在規劃3座太陽能光電球場,包括有2座籃球場、1座排球場及夜間照明設備。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58人,占學生總數71%,以排灣族為主。   在課程方面,本校積極推動原...

賓茂國中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77號。   學校位在台東南迴四鄉鎮的中心,比鄰台鐵金崙站。學區橫跨金崙溪流域與大竹高溪流域。金崙溪流域以卡拿崙、賓茂、溫泉及壢坵等四部落為主,另外大竹高溪流域下游為大溪部落,上游為台坂、土坂部落,金崙至大溪間另有多良查拉密部落。學區原住民以排灣族為主,壢坵部落以魯凱族為主。賓茂國中濱海而建,金崙溫泉於台灣觀光素有盛名,近來縣政府積極輔導南迴地區產業。   「賓茂國民中學」建校於1968年(民國57年)8月1日,因應九年國民教育政策而設立。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12人,占總學生數96%,以排灣族為主。  ...

新港國中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台東縣成功鎮中正路1號。   「新港國中」的前身為1957年(民國46年)9月創校的「新港初級中學」。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新港國民中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135人,占總學生數50%,以阿美族為主。   本校前棟、後棟教學大樓因地震、地質層滑動等天然災害影響,自2019年(民國108年)起啟動校舍拆除重建工程。第1期教學大樓於2023年(民國112年)8月完工啟用,第2期教學大樓預計2025年(民國114年)9月啟用。學校推展體育運動團隊(籃球隊及田徑隊)、藝文團隊(合唱團及打擊樂團)及落實推動本土...

民權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里平和巷220號。前後有過3個校址:「蚊子只蕃童教育所」舊址、「三民國中小學」、「民權國小」舊址、「民權國小」現址(莫拉克88風災後)。   「民權國小」的前身為1904年(明治37年)9月創校的「マガツン蕃童教育所」,確切地點不詳。1923年(大正12年)9月改為「マガツン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設高雄縣,改為「高雄縣瑪雅鄉雅圳國民學校」。1951年(民國40年)9月改校名為「民權國民學校」。1957年(民國46年)瑪雅鄉更名為三民鄉,本校改為「三民鄉民權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民權國民小學」。同年因村落遷移...

長樂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大公路35號。   「長樂國小」的前身為1955年(民國44年)8月創設的「屏東縣滿州國民學校長樂分班」,1957年(民國46年)升格為「長樂分校」。1961年(民國50年)8月奉准獨立,改名為「屏東縣滿州鄉長樂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長樂國民小學」。本校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在2018年(107學年度),原住民學生48人,占總學生數79%,以排灣族為主。   創校迄今(2024年)歷任校長共19位:尤明春、曾乙春、程子均、郭榮祥、陳更生、許書宗、潘明福、洪瑞福、蔡昌明、陳明春、陳永和、祝玉麟、劉慶斌、林梅琴、蔡世弘、陳...

地磨兒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行政街9號。   「地磨兒國小」的前身為1909年(明治42年)創校的「サンテイモン教育所」。戰後1946年(民國35年)設高雄縣,更名為「高雄縣三地國民學校」。1950年(民國39年)設屏東縣,更名為「屏東縣三地國民學校」,並指定為示範國民學校。2001年(民國90年)9月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2013年(民國102年)8月成為屏東縣理念學校。2015年(民國104年)4月,更校名為「地磨兒國民小學」。民國105學年度(2016至2017年間,民國105至106年間)成為民族實驗小學,自編實施課程教材,為屏東縣第一所以原住民族語為校名的小學。校名「地磨兒...

青葉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村光復巷1-2號。   學校位在三地門鄉最北端的青葉村,為鄉內唯一的魯凱族群部落。七十幾年前,居民遠從霧台鄉大武村舊聚落(Taljamakaw)集體遷村至此,大多以農工為業。部落佔地0.883公頃。   「青葉國小」的前身為1938年(昭和13年)設立四年制的「阿烏霸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改為「阿烏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8月,改為「沙漠國小阿烏分班」。1969年(民國58年)2月,改為「沙漠國小阿烏分校」。1977年(民國66年)8月奉准獨立,改為「阿烏國民小學」。1983年(民國72年)8月奉准更名,改為「青葉國民小學」...

霧臺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霧臺鄉霧台村中山巷45號。本校所在霧台鄉位於屏東縣最北,南接瑪家鄉,西毗連三地門鄉,東鄰台東縣,北與高雄縣茂林鄉多納村相接;霧台鄉為山地鄉,位於大武群山之北,全境最高處為霧頭山,海拔2822公尺,附近有巴油池(鬼湖),為台灣四大湖之一。學區含霧台部落(Wutai,含社區、神山社區、谷川社區)、阿禮部落(Adiri)、吉露部落(Kinulane)、好茶部落(Kucapungane)、大武部落(Labuwan)和佳暮部落(Karamemedesane)。   「霧臺國小」的前身為1927年(昭和2年)4月創校的「ブダイ教育所」。戰後1946年(民國35年)1月鄉公所成立,校務...

武潭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泰武鄉武潭村潭中巷45號。學校位在屏東縣北大武山登山之口,緊鄰萬巒鄉、瑪家鄉、來義鄉,屬於排灣族部落社區,學校共有三個校區,分別為武潭部落的武潭本校校區、平和部落的平和分校校區以及佳平部落的佳平分校校區。   「武潭國小」的前身為1935年(昭和10年)12月創校的「アブダン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設高雄縣,改稱為「高雄縣武潭國民學校」。1951年(民國40年)改隸為「屏東縣佳平國民學校武潭分班」。1958年(民國47年)7月升為「佳平國民學校武潭分校」。1965年(民國54年)4月獨立設校為「屏東縣武潭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8月實施九年國民教...

泰武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泰武鄉泰武村阿夫魯岸路1號。前後有過五個校址:1921-1961年在舊泰武部落校區;1961-2008年在新泰武部落校區;2008-2010年在佳平部落(臨時校區);2010-2011年在佳興部落(中繼希望校區);2011年迄今(2019年)在吾拉魯滋部落(永久校區)。   「泰武國小」的前身為1921年(大正10年)在舊泰武創校的「タワルス蕃童教習所」。1946年(民國35年)改為「泰武國民學校」。1961年(民國50年)由舊泰武部落遷至海拔750公尺的新泰武部落,學校位於部落最下方(屏東縣泰武鄉泰武村良武巷1號)。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泰武...

萬安國小(屏東)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泰武鄉萬安村萬安1號。前後有過兩個校址:舊萬安及萬安村現址。   戰前創校名稱及年份不詳。戰後1946年(民國35年)8月改為「高雄縣泰武鄉萬安國民學校」。1950年(民國39年)設屏東縣,改為「屏東縣泰武鄉萬安國民學校」。1955年(民國44年)8月因遷村由舊萬安遷至現址。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萬安國民小學」。2014年(民國103年)本校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本校曾衍生出1個分班。「平和分班」,1951年(民國40年)9月設立,後改為「平和分校」(年份不詳),1969年(民國58年)劃歸「武潭國小」。本校曾附設1個分班。「馬士分班」...

來義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來義鄉丹林村古義路2號。前後有過兩個校址:舊來義(內社溪(ライ溪)上游左岸山腰)、現址。   學校位在喜樂發發吾部落(Siljevavaw)。「Siljevavaw」排灣族族語意指「往上爬升的地方」。學區位於來義鄉北部,南大武山、柴仁山、棚集山群山環繞,來義溪、瓦魯士溪流貫其中,背山面水。學區包括來義、丹林、義林、大後、新來義等五個聚落。學校亦有設置學生宿舍,提供給較偏遠及交通不便的大後部落的學生住宿。新來義部落為莫拉克88風災後安置災民所建立的永久屋新部落,位於屏東縣新埤鄉南岸農場。來義村對外交通主要為縣道185(沿山公路),以及往來潮州的「潮義路」。   「來義...

文樂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來義鄉文樂村新樂1號。前後有過兩個校址:舊文樂部落及文樂部落現址。   「文樂國小」的前身為1949年(民國38年)9月在舊文樂部落(確切地點不詳)創校的「高雄縣立文樂國民學校」。1950年(民國39年)10月設屏東縣,改為「屏東縣來義鄉文樂國民學校」。1951年(民國40年)8月改隸為「望嘉國民學校文樂分班」。1953年(民國42年)3月由舊文樂部落遷至文樂部落(Pucunug)現址。1959年(民國48年)9月升為「文樂分校」。1964年(民國53年)8月獨立設校為「文樂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文樂國民小學」。2012年(民國10...

春日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春日鄉春日村春日路314號。前後有過三個校址:舊春日部落、新址、春日國中舊址(即現址)。   學校位在春日村。春日村位於春日鄉中部,三面環山,面向台灣海峽,為本鄉行政中心及各機關所在地。春日村由士文及其他各社遷居而成。   「春日國小」的前身為1945年(昭和20年)2月創校的「蕃童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12月改名為「春日國民學校」。1948年(民國37年)新校址校舍落成,由舊春日部落後山麓遷入新址上課。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春日國民小學」。2000年(民國89年)5月設原住民地區國小書香教室圖書設備。2004年(民國93...

古華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春日鄉古華村古華路3巷63號。古華村(kuwabar)位於全鄉的南邊位置,舊部落距離目前的部落不遠,但只剩斷垣殘壁。本校位於部落之中,族人進出部落皆必須經過學校。前後有過兩個校址:舊址及古華部落現址。   「古華國小」的前身為1905年(明治38年)4月創校的「率芒公學校」。1917年(大正6年)改為「率芒蕃人公學校」。1922年(大正11年)改制為「率芒公學校」。1941年(昭和16年)實施國民學校制度,改名為「須本國民學校」。戰後1945年(民國34年)設高雄縣,改為「高雄縣立士文國民學校」。1950年(民國39年)10月設屏東縣,改為「屏東縣士文國民學校」。本校曾改...

丹路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獅子鄉丹路村丹路1巷39號。前後有過兩個校址:牡丹路社及丹路村現址。   「丹路國小」的前身為1918年(大正7年)4月創校的「ボタンロ蕃童教育所」,校址在潮州郡牡丹路社。教育所歷經3年學制(1918-1926,大正7-15年)、4年學制(1926-1942,大正15年-昭和17年)。1942年(昭和17年)變更6年學制,改由マリツパ(maljipa,麻里巴)駐在所主持,學區擴大包含テツキン(竹坑)、ボタンロ(牡丹路/丹路)、楓(楓林)三社。戰後1945年(民國34年)設高雄縣,改為「高雄縣獅子鄉丹路國民學校」。1950年(民國39年)10月設屏東縣,改為「屏東縣獅子鄉丹...

內獅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獅子鄉內獅村1號。學校位在台1線屏鵝公路旁,東依南湖呂山,西面台灣海峽,東側天橋下時有南迴鐵路火車經過。學區包括南世村、內獅村、獅子村,學區範圍廣住戶分散。校地僅有7585平方公尺,學生每人擁有空間61平方公尺。   「內獅國小」的前身為1903年(明治36年)創校的「豬朥束國語傳習所內獅頭分教場」。隔年改為「豬朥束國語傳習所內獅頭分教場」。1905年(明治38年)4月另設山胞公學校於枋山鄉刺桐村山腳處為「恆春廳圓山埔公學校」,設校前兩年學生數為計51名,全數皆男生,未見女生入學。1911年(明治44年)改稱「圓山埔公學校」。1913年(大正2年)遷校至內獅村舊部落(tj...

石門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石門路33號。學校位在屏東縣東南方,恆春半島199縣道上,牡丹社事件石門戰役的古戰場,是台灣最南邊的山地原住民鄉,居民以南排灣族為主。前後有過兩個校址:1916-1945位於蕃童教育所舊址(確切地址不詳);1945-2019位於現址。   「石門國小」的前身為1916年(大正5年)4月創校的「石門蕃童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設高雄縣,改為「高雄縣牡丹鄉石門國民學校」,並遷入現址。1950年(民國39年)10月設屏東縣,改為「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石門國民小學」。1987-1999年(民國76...

高士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高士路29號。高士村位於八瑤溪上游,屬於內陸部落,主要居民為高士佛社族人。因地形關係,形成了不同的聚落,分別為上部落、中部落、下部落及派出所部落。本校位於屏東縣牡丹鄉之東邊排灣族部落,以縣道200做為聯外道路,校區分為高士本校及牡林分校兩個校區,高士校區四面群山環繞,距離最近的部落為下部落,走路約十分鐘路程。而牡林分校位於四林村社區裡面,與社區關係較緊密。   「高士國小」的前身為1905年(明治38年)3月創校的「高士佛蕃人公學校」,位於高士佛社,暫借警察駐在所,7月正式上課。1907年(明治40年)改建木造教室,收容第一、二學年兒童,編為2班級。1908年...

賽嘉國小
3W 排灣族 G 機構社團

  校址在屏東縣三地門鄉賽嘉村賽嘉巷2號。學校位在三地門鄉賽嘉部落(Tjailjaking),東倚中央山脈,西接屏東平原,北鄰三地門鄉口社村,南接霧台、三地門,沙卡蘭溪與隘寮溪分別從南北兩側蜿蜒而過,背山面水,現已納入茂林國家風景區之一部分。本校校地面積有9703平方公尺。   「賽嘉國小」的前身為1950年(民國39年)創校的「屏東縣三地示範國校賽嘉分班」,賽嘉學子始得以免除長途跋涉至外部落就讀之苦。1975年(民國64年)升為「口社國民小學賽嘉分校」,由王全一先生任分校主任。2000年(民國89年),社區成立「賽嘉國民小學獨立設校推動小組」,由村長葛添丁擔任組長,部落知識青年藍國徵負...

  • 上一頁
  • 7
  • 8
  • ...
  • 10
  • 11
  • 12
  • 13
  • 14
  • ...
  • 16
  • 下一頁

關於本站

  • 事典介紹
  • 編輯說明
  • 使用說明
  • 編輯團隊
COPYRIGHT 2019 @ 教育部 版權所有